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
时间 |
2010·3·31 |
地点 |
303会议室 |
参加对象 及应到人数 |
12人 |
实到人数 |
12人 | ||
主持人 |
薛丽娅 |
活动 形式 |
礼仪课教研《小威力,闹别扭》 | ||||||
研究的目的 (范围、方法) |
讨论 | ||||||||
|
薛老师:对于绘本的教材和价值点的取向请大家谈谈看法,主要围绕适应性和有效性来谈。 吴洁:我昨天看了下,感觉用绘本上课有点像阅读课,礼仪挖掘内在的东西。 蒋皛劼:孩子对情绪的体验不是很深刻,有点偏重于绘本的教学 刘亚:孩子说不出,但是能够感觉。 王晚晴:绘本中提取有效的价值,然后体现出来 尹彦:礼仪的东西不一定是外显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说,最后孩子基本上能够感觉到,开心的是我们喜欢的。不光是故事中的,还有生活中孩子的表现(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我觉得是适宜的 刘亚:我觉得是偏向于礼仪的,和孩子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薛丽娅:我的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大家都读了,如何抓住价值点和礼仪挂钩。我们礼仪教育不只是外在的,还有内心的。我们孩子说道做不到,内在的意志力无法控制自己。从心理有所触动,用发自内心的基础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管理,纲要中也有提到,对于情绪管理大班具有自我意识控制的能力,中班开始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失控。在这个教材中,本身更多倾向于亲子的,另一方面孩子有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小威力闹别扭》中,很多不愿意做的事情,后来又喜欢做了,所有的事情没有想象中的这么糟糕,其中也有他的快乐。教材处理,礼仪教育要和孩子自身挂钩,中班的孩子如何与他们架构起一种联系,中班的孩子还挺难的。教材中一共分了两个:第一学会一种方法、第 二:学会方法来运用。在环节吃早餐的时候,我有意识的让他和自己经验挂钩,但是孩子还是没有讲透。这是我对教材的分析,请大家对于价值取向来谈谈。 朱靖波:出发点挺好,调整情绪不紧紧是孩子,小孩子在帮助威力的时候,作为一个旁观者,不是自己的 薛丽娅:目标的取向上,我们的活动,是介于孩子的年龄段,最深的目标是有所变化,能够习得,中班的孩子不需要这么深,只要知道有这种方法,有所了解就可以了,教材放到大班可能还要加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的案例。到底把握在不同年龄段目标定位的程度。我们建立在孩子的一个年龄特点上,我的定位,孩子需不需要能够产生意识的一个过程? 蒋皛劼:借助图画书的时候,肯定要有一个侧重,小班外显一些的,中班知道了解,大班要用行为,内心的东西。 葛怀静: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是第三部分,情绪转移法控制情绪。帮助小猪,孩子会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来。前面的部分注重一种观察画面。心理的想法没有第三部分精彩,是不是应该让孩子主动的介入这个情境中,在生活中你会怎么办? 薛丽娅:我们孩子的观察点?观察习惯?孩子的看图习惯是什么?。 预设孩子要讲到什么?是讲到心理还是看到什么讲什么?孩子年龄段的观察习惯是什么?表述习惯是什么?满足孩子的需求,看到的东西先泛讲,在抓住一个点。 所有老师:最直观的东西 薛老师:价值取向,通过这个案例,能够对孩子情绪管理、品德培养,在以后的教材选择中,大家应该会有所启发。关于学科特质的问题,礼仪课抓的本质是什么?大家的困惑:与语言可类似。语言的学科特质是什么? 袁晓丽:语言是表达出来的,礼仪是内在的一种表现。以语言为载体。 朱靖波:语言说为主,礼仪挖掘的是一种情感 蒋皛劼:礼仪偏重于社会。通过说转化为行为。 沈霞:语言与社会相结合 刘亚:先触动,在动。 薛丽娅:学科特质更偏向与社会领域。说是一种工具,说的是什么?是教师提供的材料。如何和语言的辨别,语言说的目标:倾听、理解、表述表达、欣赏等。讲述的更多的是语言的运用,说的更多的是内心的东西。语言是一个工具,不是重点。孩子语言的习得,不能通过语言课来发展,在生活环节中,都能够得到锻炼,同样的活动中,对语言的要求,在这里的语言是为了某件事情而做的。 朱靖波:目标不一样,用语言和学语言。但是我觉得有的语言活动也有这种情感的目标。 薛丽娅:這里体现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作为一个语言活动,也是借助一个载体。倾听理解也是一个能力,脱离不了语言。社会的领域的东西是谈内心的东西,认识、观点,更重要的是抓核心价值点。《小威力闹别扭》的核心价值点抓的准不准? 刘亚:对于孩子而言,还是比较适合的。 尹彦:目标和这个教材定的很紧密,在情绪管理中,是很具体的、有效的。“一切事情没有这么糟糕”这个点能够把意思表达出来。 朱靖波:我读故事最大的感觉是事情都是要做的,还不如开开心心的做呢。 薛老师:教材的理解:一般分为三个方面:1、立场:了解儿童,有什么需求、特点是什么?、2、定位:从内容的出发,对价值目标的确定(是习得方法后在行为中体现,还是要有这种意识?)。3、思路:建立在课程背景下的基础上,如何与园本课程和孩子的现状相结合。 礼仪教育活动中,哪些教学的有效方法,我们来谈谈看。 袁晓丽:故事引导、情境表演等。 薛老师:绘本为载体的主题下和体验活动的礼仪活动还是有区别的 朱靖波:故事教学法,情感迁移 吴洁:经验迁移 薛老师:故事的呈现方式有哪些? 尹彦:情境创设。 薛丽娅:图普法,提取有效信息。 吴洁: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触动孩子的内心。 薛丽娅:老师语言的感染力,行为动作肢体语言也是一种方法,以绘本为载体的礼仪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大家对应彩云的情景阅读又了解么? 尹彦:我们听课就讲了几个情境阅读的例子,开始的时候将孩子带到情境中,然后根据不同的价值取向,来进行活动。我觉得有的课还是可以,不是所有的都要用一种模式 徐雅:有利于我们的文字进行教学,根据自己的需要。 薛老师:删减法也是一种教学方法。确实,在教材使用的中间,一定要把这个载体用活。 尹彦:把这节课的重点渲染出来,其他的就可以带过去。 薛丽娅:我们的课堂中,就可以让孩子进行表演,只有让孩子进入到情境中,才能让孩子有所触动。 王晚晴:情境中和体验挂钩么? 薛丽娅:有效融合幼儿园的三大特点(礼仪、阅读、体验)。 葛怀静:阅读中是不是一定要呈现整个故事。 薛老师:阅读课是选你所用的。作为生命教育,图画书都是作为一个载体。 徐雅:阅读组也是抓一个点。举例《OH,美丽的巴拿马》 薛丽娅:这个活动,在操作教学1、本段的年龄特点2、教和学(让孩子怎么样学)的关系3、教学过程中预设每个环节(预设幼儿、教师的回应)。举例说明经典阅读:《我爸爸》。调动孩子的情绪,为爱爸爸做准备,作为老师,对于孩子的回答,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回应呢?如何激发孩子爱爸爸的情感。根据第一个环节,你会怎么小结? 刘亚:谈了表象的东西,然后会激发孩子的情感 朱靖波:孩子对爸爸的一种了解,对后面进行一种铺垫。说明爸爸是我们身边非常亲密的一个人 王晚晴:看来孩子对爸爸都又了解,你觉得爸爸有点和缺点, 沈霞:刚才小朋友都说了爸爸的工作,工作很辛苦, 薛丽娅:看,爸爸的职业不同,爱好不同,继续看看故事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这种小结和我们的小结有什么差异 田菲:少了一种情感。 朱靖波:是前后的一种对比,凸显了我爸爸。 薛丽娅:通过一节课,有很多的不足,也需要老师在以后的科研中间,不断的挖掘。我们想梳理出礼仪教育的体系,教材要进行园本化,大家要做的是教案的园本话:1、以绘本为载体的系列活动。 2、以实践活动为体系的活动、3、以体验活动为体系的活动。要建立在三个年龄层次的特点上。礼仪与阅读每个月每人一个活动。现在礼仪组的目标是:6+1课程园本化,自建课程。好的教案相互之间听课评课。 以阅读为载体的课程: 计划:4月13、14日(周二、周三)进行教学活动 体验活动为载体的课程: 计划:4月9日(周五)袁晓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