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结题课题>>读书笔记>>文章内容
蔡丽萍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1-09-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偶得

读者:      蔡丽萍                                 课题组    礼仪组             

作者

 

学习内容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杂志名称

或书名

《鹤琴之声》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页码

 

 

 

 

陶行知先生批判旧教育的一句名言:“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对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大。因而教授把这句话改成:“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因此,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口号,试图用“活教育”来改革中国的旧教育。陈鹤琴曾请陶行知作了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这个社歌体现他在儿童教育上的一贯主张。歌中所谓“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才能教育小孩,是一套完整的儿童教育原则。

 

 

 

今天,人们提倡自主性游戏、综合课程、愉快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强调游戏的作用,重视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他的“活教育”理论。他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认为应该“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这也成为我们当今对孩子进行德育的目的之一。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把孩子引向生活,将生活引向孩子也是如今人们倡导的课程内容。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但不完全否定课本,他所追求的是让自然、社会、儿童生活和学校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这与如今所提倡的“综合课程”又非常相似。陈鹤琴还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与我们现在提出的重视幼儿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致的,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而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体现出来的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精神,更是如今的幼儿教育所大力提倡的。

在当今世界一体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从陈鹤琴教育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中得到启示,立足于本国国情,汲取各种外来文化的精华,并使之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的、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国是具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国家,文明礼仪就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而尊敬师长和友爱同伴是做人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我们对幼儿从小应进行培养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制定了一些有关的幼儿易于实践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在路上碰到老师或熟悉的人能主动打招呼;能主动热情向客人老师打招呼并交谈;和客人老师交朋友、活动时认真听讲;知道要尊重别人,不随便叫喊、打搅等;在行走时能主动礼让师长;同伴之间相互打招呼、问候;游戏中友好合作一起玩;活动中会礼让、照顾小年龄的朋友、生病的朋友及碰到困难的朋友;能友好和同伴相处,如:得到小朋友的帮助会道谢、不小心碰撞了朋友会道歉等。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外,我们还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来培养,如:建立“礼仪队”,每周各班轮流挑选部分幼儿,胸佩礼仪绸带,站于校园门口,热情主动向家长、幼儿问早问好。这不仅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锻炼,也是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一次次宣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活动中体会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偶得

读者:      蔡丽萍                                    课题组    礼仪组             

作者

 

不详

学习内容

成人礼仪

杂志名称

或书名

《论语》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07-12-08

页码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 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 《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懂,不学,也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也就无法在职场中生存。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举一动,可以说老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幼儿是老师的影子。幼儿对老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喜欢认真地模仿和学习老师的各种行为表现。所以我们处处要为幼儿树立榜样。“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礼仪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课”。这也给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卫生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个人卫生教育以养成教育方法为主;集体生活教育以常规教育为主;公共卫生教育以制度规范影响为主。

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礼仪教育中不容忽视。幼儿在园中的生活习惯教育主要设计睡眠、进餐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老师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采用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最后,行为习惯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应该对幼儿进行遵守集体规范的教育,使其能够自觉地按照集体规范约束自己,这样才能形成文明公民的基本品质。通过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养成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的文明习惯。

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还有很多荆棘坎坷要经历,在幼儿模仿力最的时期我们要做的就是和家长一起做好榜样作用,联动教育,给孩子们带好头,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们觉得对其他人有礼貌自己同样会等到尊重,赢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能够更容易的融入到大集体中。让孩子们在尊重人和被尊重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使得孩子们长大成人后能成为真正的“礼仪之邦”“泱泱大国"的代表,赢得社会的尊重,甚至世界的尊重。

孩子们的未来都是美好的,深感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偶得

读者:      蔡丽萍                                 课题组    礼仪组             

作者

金正昆

学习内容

 

礼仪就在你身边

 

杂志名称

或书名

《礼仪金说》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08-4-25 

页码

 

 

 

 

 

""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它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孔子说过:"礼者,敬人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别人,更要尊重自己,此即礼者敬人。但是你只是口头说说尊重没有用。别人怎么知道你心里想什么?这就要求你善于表达,它需要一定的表达形式。你得会说话,你得有眼色,你得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不仅要有"",而且还要有""

 

 

 

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礼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礼仪与发展同在,与进步共生。注重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已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礼仪,它不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恰到好处地向别人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不同的一句话和不同的一个举动来表达同一个意思,其效果就可能大不相同,也正如俗话所说的:“一句话讲得人笑,一句话讲得人跳”。这就需要善于表达文明礼仪的方式,从而也显现出了讲究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觉得和别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把尊重和友善表达出来。我不去表达,穿衣服也不注意,和别人说话也不注意,那么很可能就会自找麻烦,惹火烧身,影响到有效的沟通。对别人的尊重,往往可能会被别人误会。所以要善于表达自己的律己与敬人之意。例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与孩子和家长的沟通中,除了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外,再加上笑容,会让人更觉得亲近,和蔼。让孩子找到一种归属感。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六月寒.这就需要我们撑握人际关系交往的礼仪,才不会搞出低级的笑话来。

我还认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礼仪能够调节人际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礼仪是人际关系和谐发展的调节器,人们在交往时按礼仪规范去做,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互相尊重,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缓和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一般来说,人们受到尊重、礼遇、赞同和帮助就会产生吸引心理,形成友谊关系,反之会产生敌对,抵触,礼仪具有很强的凝聚情感的作用。礼仪的重要功能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解。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在平静中会突然发生冲突,甚至采取极端行为。礼仪有利于促使冲突各方保持冷静,缓解已经激化的矛盾。如果人们都能够自觉主动地遵守礼仪规范,按照礼仪规范约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际间感情得以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我想,学习了金正昆礼仪知识后必将会影响我的人生,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正是由于当今社会生活中,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轻视礼仪,都应当积极主动去学习礼仪、讲究礼仪,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更加健康。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偶得

读者:      蔡丽萍                             课题组    礼仪组             

作者

 

汪中求

 

学习内容

细节决定成败

杂志名称

或书名

细节决定成败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2008-07-22

 

页码

 

15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觉得行动最能发现应关注的细节所在。任何一件事都是由一些细小的“琐事”组成的,正因为行动,我才发现原来“琐事”是最多的。也就是因为行动,我们常在干事的时候,发现有许许多多重要的细节。而光说不做是假把式,光说不做就会把真正的细节抛之脑后,就像老鼠部长提议给猫挂铃铛,以绝后患,大家一致叫好,最后一哄而散,忘了最重要的“谁去给猫挂铃铛”的细节问题。假若老鼠们真去给猫挂一下铃铛,也许就不会认为这是个好建议了。所以说,行动过程中往往可以发现细节所在。

行动是保证细节落实的关键,对细节的理解和重视再多,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再小的事,只要做了,就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如果不做,事情还是事情,不会因为我们而自己做完。只有完成细节,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一个“做”字就是细节落实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行动的重要性所在,把“行”字摆在首位,因而改名陶行知。“做简单的事,始终如一”。这就是行动和细节之间关系所在。

行动是完善细节的药方。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只有细节的比较才会显现不同。如何完善细节,做得更好?就需要不断的实践,通过实干和行动来得到证实。一点一滴的改变就是从细节上不断完善,通过行动来做得更好。与此同时,行动还可能弥补一些疏忽。汪中求先生在书中说:“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执行的人。”从这一点来说,我们更应认识到做一名执行者,按章落实的重要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