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孩子的手,走向集体生活
——小小班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培养
王晚晴
现在的幼儿以独生子女居多,初入园的幼儿由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开始独自面对集体生活,尝试与他人交往。良好的交往方式是有效建立与他人和谐关系的必要手段,初入园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欠缺这一能力。
一、案例背景
石道明,小名又叫涛涛,性格活泼开朗。在教室里是活跃的一份子,喜欢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经常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弄哭小朋友。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
2月16日是我班幼儿第一次报道的日子,这一天大部分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园熟悉园所以及教室环境。由于前期部分幼儿没有进行家访,所以今天我们也是建议这些没被家访的幼儿能够都来园,和老师熟悉一下,以便开学第一天不会让幼儿感觉太突兀导致惊恐的现象。
这一天,涛涛的妈妈带着涛涛来园了,当时我们正在跟刚来园的孩子家长聊着,只见涛涛跑进教室,被教室里的玩具、布置吸引着,妈妈在后面追着,拉着还一边大声叫嚷着:宝宝,宝宝跟老师打招呼,你看你又调皮。当抓到涛涛时,涛涛就是不肯和老师打招呼,挣脱开妈妈的怀抱继续跑着。最终停到桌上的玩具旁开始玩弄起来,我们也来到涛涛的旁边和他闲聊起来,这时,妈妈说:宝宝,你看你这么调皮,老师肯定不会喜欢你的!老师,你不知道,他在家从来都不怎么听我的话的,只怕他爸爸。
案例二:
涛涛很喜欢玩具,积木、串珠子、雪花片都是他的喜爱。每次玩玩具时,涛涛都会兴奋的趴向玩具框,护着不给其他小朋友玩。在老师的劝说下才会愿意分给其他的小朋友,并且还会出现抢其他小朋友玩具的现象。
今天,乐乐手里拿了一支搭建的“小房子”,涛涛很喜欢,于是试图抢夺,不料乐乐不肯放手,两人争执起来。这时我走到涛涛旁边说:“你喜欢这个玩具吗?”涛涛:“我喜欢的。”我说:“想玩,但是你这样做,别的小朋友是不愿意的,你要说可以借给我玩一会吗?说不定别人会愿意呢。”涛涛转向乐乐:“可以借我玩一会吗?”乐乐扭头就走了。我安慰涛涛说:“看来他不太愿意借给你玩,下次要记得有礼貌,这样别人会愿意的。”涛涛点点头。
案例三:
朵朵是我们班一个很乖巧的小女生。
前一天:中午午睡起床时间,我在给涛涛穿衣服时,他看到了贴在床上的朵朵的照片,他问我:“老师,那是谁?”我说:“她叫朵朵。”
今天早上涛涛比朵朵早来园一些,当朵朵来园进教室后,涛涛走到朵朵旁边说:“你叫我,你快叫我。”朵朵看看她没有理会,涛涛着急了:“你叫我啊,你不叫我我打你了啊。”
我问涛涛:“想跟朵朵交朋友吗?”涛涛点点头。
我说:“那你要跟朵朵做朋友的话,就要跟人家说话有礼貌,要先让别人认识你哦。”
涛涛想了想没有说什么。
三、案例分析
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同龄小伙伴一起玩耍。长辈视为掌中宝的他们初入园接触到新环境,新人,新事等,在处理上面是总是欠缺经验。涛涛性格活泼,有着典型独生子女所具备的现象:1、玩具自己一个人玩,不会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们一起分享。2、不会与他人协商,出现争抢的现象。3、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总结归为以下几点:
1.幼儿性格受最亲密人直接影响
涛涛性格比较活泼,调皮好动。涛涛妈妈经常在老师面前抱怨,孩子不听她的话。只有爸爸说话才会听。据观察,孩子和妈妈在一起确实表现出不把妈妈的话放在心上,而且妈妈与幼儿交谈中,妈妈则是大声叫嚷着跟孩子对话。(如案例一)
2.小小班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欠缺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诸如一位刚毕业走上社会的学生,一切都是那样的新鲜,但同样也存在着诸多挑战的地方。孩子刚入园,接触到集体,大多数幼儿都是初次独自面对这么多的同伴,交往的能力差异就体现无疑。争抢玩具、不知如何与喜欢的同伴交往等(如案例二三)
四、解决措施
明晰幼儿状况,有效分析——由于涛涛妈妈的性格以及与涛涛交流的风格导致了孩子说话喜欢大声吼叫,引起其他小朋友的误会。涛涛虽然好动调皮,但是对于教师的指导还是很能够接受的。例如案例二中所说到的,涛涛会尝试运用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和小朋友们交流,这一点证明孩子不是故意要去抢玩具,缺乏的只是经验。
小小班幼儿刚入园,接触集体生活,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引导过程。并且
家庭的化境影响着幼儿的性格,交往方式等;故需要家园的有效协作:
1.通力合作,改善环境
性格往往决定一个人是否会受欢迎,欢迎的程度。性格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养成往往是受周围的环境所致。改善幼儿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受欢迎的性格。
2.及时发现,有效引导
例如涛涛争抢玩具的现象,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这一状况。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发现了孩子这一现象要及时的引导,蹲下来询问原因,对孩子说用一个“请”或者是加上“好不好”,这样孩子在大人的不断引导下会知道要运用礼貌语,这样做才会被其他小朋友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