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结题课题>>研究案例>>文章内容
案例——椅子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1-09-15   点击:74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椅子背后的故事

葛怀静

案例描述:

早晨来园,戴心尧插好晨检卡就搬起一张小椅子轻轻地推了起来,在教室里推着绕圈圈,老师请她去玩玩具不要推椅子,她答应了,玩了一会儿积木后,她又推起小椅子跑起来,加速后又突然停下来,老师对她说“尧尧,不要在教室里跑来跑去的推椅子,太危险了!”后来干脆在教室门口和洗手间的走廊里玩起了百米冲刺。开心地尖声大叫。老师制止后,她还是停不下来,老师把她的小椅子摞了起来,说如果她再推小椅子呀,小椅子就不和她做朋友,再也没有小椅子坐了。尧尧低下头站在小椅子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案例反思:

一、推椅子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尧尧喜欢推椅子,其实这是她在运用身体对空间把握的一个过程,她还喜欢钻进操场上的木头圆筒里,这都属于典型的空间敏感期行为,3岁地孩子能自由使用手,就开始探索空间,会从高处向下跳、会反复的扔玩具、把叠高的玩具全部推倒再重叠,他们在突破自我,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要感知移动物体在不同空间的感觉,感受大空间的喜悦、小空间的安慰。

    孩子在出于空间敏感期时的一些举动会让成人产生危机感,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更容易让成人产生恼怒的心理。

    解决方法:了解孩子敏感期的需要,给孩子自由,让儿童身体充分运动,成人要克服恐惧心理,给孩子更大的空间,在旁边观察孩子悄悄保护孩子的安全,尽可能提供满足孩子探索空间的可以扔垒的材料,让孩子完成空间探索。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堆叠水果罐的游戏。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赛跑、玩冲刺游戏。

二、教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平时我们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基本的操作模式总是劝阻、讲道理制止、强制性制止,以为这样的方法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可对幼儿进行规则教育并没有让我们老师真正感觉到轻松,相反,甚至会让我们体验到“没有办法可想”的困窘,在师幼互动行为中,老师要对几十个左右活泼好动、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幼儿随时随地进行纪律约束确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负向性质的行为常常会在场面难以控制的时候出现,以简单粗暴的行为去阻止、压制幼儿的捣乱行为。效果是有了,但是时间不长久,幼儿的行为会更加的反弹。经常这样解决问题,幼儿只会更加疏远害怕老师,产生畏惧情绪,甚至会害怕来幼儿园。

解决方法:多阅读书籍,了解幼儿敏感期的知识,支持幼儿在敏感期的行为,做好保护工作。给孩子自由,让自己的神经放松。享受孩子给自己带来的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