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风波
案例描述:中午带领孩子散步回来,孩子们都准备小便、换鞋睡觉,铄很快从厕所小完便回到坐在小椅子上换拖鞋,浩浩紧跟后面,走到铄旁边说:“这是我们的位置。”铄看了一眼说:“这是我的座位。”浩浩就来抓铄的衣服,嘴里嘟囔着说:“这是我的椅子。”铄也不甘示弱,看看浩浩抓自己的衣服,用自己的手把浩浩的手掰开,也说到:“这是我的椅子,我先过来的。”两人就这样僵持着……
案例分析:进入中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需要,喜欢与同伴一起玩,与同伴的社会交往也多了,在生活中,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冲突,争抢的事件。
班级中幼儿出现了交往中的问题,如果教师直接干预或解决问题,对幼儿的社会交往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没有切实的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进行集体分析,组织幼儿讨论,遇到这样的问题该怎么来解决比较好,把问题还给孩子。
“朋友车”开起来
案例描述:游戏《朋友车》开始了,找到了一起开车的朋友,孩子们很高兴,都迫不及待地钻进“朋友车”里。可是谁在前面当司机,谁在后面当乘客呢?我让幼儿自行商议。我的意图有二:一方面借此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引发幼儿学习协商、谦让、轮流等交往技能;另一方面,借此观察、了解幼儿的交往水平。
馨馨问嘉吟:“我先当司机,好不好?等一下我们交换。”嘉吟想了想说:“好吧!”我见状都给予了肯定。
致远和湘湘好久都没有商量好,因为两人都想先当司机,谁也不让谁。我轻轻地走过去,指着已在行驶的一辆辆“朋友车”说:“瞧,很多朋友车已经开起来了。如果你们都只想着自己先当司机,游戏就玩不成了。如果你们谁能等一会儿当司机,朋友车就能开起来了。”湘湘看着正在行驶的其他“朋友车”,露出羡慕的眼神。过了一会儿,致远说:“我让湘湘先当司机,等会儿我再当。”我立即给予了肯定。
案例分析:我在观察中发现,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幼儿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运用交换、轮流的方法顺利地分配角色。这时,我会立即给予肯定,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也有利于其他幼儿模仿学习。也有的幼儿会坚持要自己先当司机,有的幼儿则想当然地认为汽车应该朝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开,由此不断与同伴发生矛盾,导致游戏无法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我抓住矛盾冲突,积极引导,以此作为帮助幼儿去自我中心、学习交往技能的良好契机。事实上,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幼儿可以借此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延迟满足,调整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如果教师只凭借权威加以干涉,无论替哪个幼儿作决定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不能对幼儿学习交往产生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