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阅读月开幕式反思
姜蕴蓉
活动中的人们
整个开幕式的过程涉及到全体幼儿、家长与老师,从活动前的准备与过程中的实施来看三方面的参与度。本次我们的开幕式时间从以往的一天调整为两天,课程上的调整更让孩子们投身到前期准备中,对“阅读月开幕式”要做什么更加清楚。介于家长对阅读的不同理解,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也是跟随着家长的引导。
家长层面,针对意识层面不同的家长,对于本次活动的知晓度也不一样,重视阅读的家庭,家长对于整个活动要做些什么非常清晰明了。不重视或不知道怎样陪同幼儿阅读的家长对于整个活动浑浑噩噩,只知道要参加一次活动。
教师层面,阅读组内的老师,因为参与了多次的开幕式研讨,熟悉活动安排,但是忽略了对阅读组外老师的引导,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知道阅读月开幕式当天的活动安排。
经验:放慢脚步,让孩子投入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人,自主装饰、布置会场。
需改进:
针对不同层级的家长,老师的引导与宣传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对于敏感度较高的家长,使用邀请函即可,对于敏感度低的家长,除了使用邀请函、校信通、班级QQ群等方式宣传外,还应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他们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如何陪伴孩子看书。
与家长和非组内老师介绍本次活动时均需要对方及时反馈信息的知晓度,是否知道本次活动的时间地点,是否知道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在开幕式开始前的集体会议中可以采用趣味问答的形式来帮助其他老师了解和记忆本次活动的流程。
活动中的事情
活动前,我们为开幕式铺垫了一些体验活动,但是教师仍然占主位,控制了整个开幕式筹备的时间,其中一些活动的容量较大,一课时难以解决。体验活动:《我为图画书做标记》要考虑书籍的数量与班级幼儿的数量,每位幼儿做几本更合适,布置展台,什么是展台,展台上的物品怎样摆放更合适,这些都可以通过课程让孩子们有所了解。
需改进:在课程实施方面,可以再放慢一些,将此类活动分成两课时或多课时,重构想法:综合活动《我给图画书做标记》可以分开设计为——数学活动《形状分类》、体验活动《修补图画书》、社会活动《认识标记》、美术活动《设计标记》。《布置展台》可以设计美术欣赏《多彩展台》、体验活动《布置展台》
活动中,教师一直在会场中巡视,发现了一些意识不够明确的家长在陪伴幼儿阅读时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家长向教师求助,不了解分享卡如何填写。
孩子们在活动开始的前半段,注意力都比较集中,和家长一同寻找阅读场所,气氛其乐融融,但是10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开始转移,一些对于会场中的投卡箱产生了兴趣,有的乐此不疲地在会场与展台间穿梭。
需改进:
在活动前需要与所有家长共同明确本次活动的意图,帮助家长了解分享卡如何填写,填写时需要如何询问幼儿。
展台与会场布置在一起,孩子们在阅读完一本后能够快速锁定下一本,其中还可以添加一些奖励机制,阅读一本后在老师处回答相应的问题,获得印章一枚,鼓励他们在短时间呢提高阅读的效率。
活动后,我们和孩子继续分享大家的阅读分享卡,并将孩子们喜欢的图画书投放至阅读角。
需改进:小班幼儿除了喜欢自己翻阅图画书外,更喜欢有成人的陪伴,读图能力取决于幼儿本身的生活经验,和他们一起看书,及时解决幼儿提出的为什么,这是什么,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读图能力。
活动中物品的使用
本次活动中的展台,我们采用的是就地取材,就近布置,活动结束后由各班整理。非常有序。
需改进:
各班的展台需要和图画书标记一致的标记,可以帮助幼儿归还图画书。并且需要有一张统计表,贴在展台附近,在整理时发现有弄错的图画书也能及时归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