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读者: 张阿花 课题组: 阅读组
作者 |
黄欣雯 |
学习内容 |
图画书与生命教育 | ||
杂志名称 或书名 |
载自网络 |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
|
页码 |
1 |
学
习
摘
要 |
『自我价值的认知』是生命教育的首要,也是每个人一生的学习历程,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和足够的接纳,就会有足够的勇敢和信心!就像「花格子大象艾玛」一样,艾玛长得和其他大象都不一样,它身上全是彩色的格子,什么颜色都有就是没有大象的颜色,虽然它是大家的开心果,但是它仍然想和大家一样有相同的颜色,于是它想尽办法让自己有大象的颜色,最后艾玛达到了目的,可是大家却都不认识它了!直到艾玛出现往常的爽朗笑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人是一模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都被要求样样优秀,我们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别人一样棒;可是红色就是红色无法变成蓝色,红色和蓝色哪个比较好?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特点,只是我们是否发现了它并让它发挥成为一个亮点呢?希望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颜色,千万别要求他变成其他的颜色,到最后变得什么颜色都不是!! 『人际价值的认知』是生命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们一生中都无法避免与人建立关系,孩子是从自己和家人的相处互动中揣摩学习和别人相处互动的方式,成为踏进学校和社会的社交基础,因此家庭生活中若懂得彼此关爱、接纳、尊重和包容,那孩子自然能够用正确的眼光看待别人用适切的方式与人相处,就好比「女巫温妮」这本书,女巫温妮住在森林一幢房子里,房子里里外外都是黑的,女巫养了一只猫当然也是黑的,这就是麻烦的开始!当黑猫睡在楼梯上,女巫砰砰嘣嘣从二楼一路摔到一楼,就这样女巫气急败坏的拿起魔棒把黑猫变成了五彩猫,被变成五彩的怪猫只好伤心的躲在树梢上,连鸟儿都嘲笑它!猫咪不愿下来,女巫很爱她的猫不愿看它不开心,突然女巫有了好主意,转身拿起了魔棒对猫咪挥了挥,五彩猫变回原来的黑猫,接着又挥了挥魔棒,黑房子变成了五彩房子,现在不论黑猫到哪儿女巫一眼就能看到它。 | ||||
读
后
感
悟 |
一直在思考,图画书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读了一些文章,了解到图画书对于幼儿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小班、中班幼儿对于自我的认识是片面的,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很能干,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当老师问,你觉得谁最棒的时候,有的孩子说,我最棒,有的孩子说:XXX小朋友最棒,在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他们更多的能很开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却很少看到自己的缺点。 当老师问,觉得自己棒的小朋友请举手。大家所有的人都把手举起来了,就只有吕桑没有举手,一个人底着头。吕桑是今年刚转到我们班,之前在另外一个幼儿园就读。平时他的话特别的少。但是他是一个特别自立的孩子,不管什么事都是自己做,跟小伙伴们也能有好的相处。但是就是平时的话特别的少,有时会举手,但是每次举手都是偷偷的,希望老师看到,又希望老师不要看到。 分析吕桑的表现,我觉得他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孩子。对于自己的认识不清楚。区域活动时间,我把《花格子大象艾玛》的故事讲给吕桑听,听完之后他看着我,我对他说,每一个小朋友都有本领哦,我发现吕桑小朋友吃饭桌上、地上很干净,我看见吕桑小朋友从来不跟小伙伴吵架,我还看见吕桑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觉得你真的很棒哦,他听完了我的话之后,眼睛里突然亮了很多。在第二次的谈话活动中,我问孩子们,你觉得自己棒吗?吕桑很快的举起了自己的手
|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读者: 张阿花 课题组: 阅读组
作者 |
美 JANICE |
学习内容 |
| ||
杂志名称 或书名 |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
|
页码 |
|
学
习
摘
要 |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中提出,游戏分为六种类别: 1.闲逛行为;幼儿不参与身边的游戏。他或站在某个地方,或跟着老师,或在附近闲逛。 2.旁观行为;幼儿大多数时间都在一旁观看其他幼儿做游戏,偶尔也可能和同伴们说上两句话,但他不加入同伴的游戏,也不与他们互动。 3.独自游戏;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但只是自己玩,不和其他人玩,也不玩其他人的玩具。 4.平行活动;幼儿自己独立游戏,但在其他幼儿的身边玩,而且常使用别人的玩具或材料。 5.联合游戏;幼儿与其他幼儿一起玩,使用同样的材料,相互也会有些交谈,但每个幼儿自己玩自己的,不会使自己的兴趣服从于团体的兴趣。 6.合作游戏;幼儿在一个小组中玩游戏,该小组有自己特定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
| ||||
读
后
感
悟 |
对照以上内容,纵观班级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在小班、孩子很多存在闲逛行为、旁观行为、独自游戏的行为。在活动、游戏的过程中,很多孩子由于对游戏内容的不理解、或者对活动缺少兴趣,而只是专注在自己的行为中;部分孩子是对活动材料的本身感兴趣,而独自专注于材料的本身,而忽略了老师的要求,以及与同伴之间的交往。 但是在本学期,我发现很多孩子转变了。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规则意识也逐渐萌发。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开始了解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和策略。在活动的过程中,从仅仅只关注材料本身开始关注游戏的内容,关注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更希望能够与同伴一起玩,得到老师、同伴的认可。而且知道主动的去与同伴沟通,主动的理解活动的意义、规则,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努力的执行。 |
银河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
读者: 张阿花 课题组: 阅读组
作者 |
崔利玲 |
学习内容 |
社会领域 | ||
杂志名称 或书名 |
《从理念到行为》 |
发表日期 或出版时间 |
|
页码 |
|
学
习
摘
要 |
《纲要》中提出,4-5岁幼儿特点:已经适应集体生活的要求,并掌握了与学习、游戏、生活相关的、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身体的长高、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形成,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规则意识也逐渐萌发。他们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开始了解和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和策略。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喜欢做自己能做的事,对周围的变化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竟心。 《纲要》中还提出:“中班的孩子,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大声喊叫等),并自觉遵守。”(1)结合《公民道德规范》、《市民规范》等,让幼儿知道人人都应遵守公共规范。再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引导大家讨论规范的内容和要求。(2)适当的时候,利用和创设情境,让幼儿感受不良环境的效果,从而树立遵守公共规则的意识。 | ||||
读
后
感
悟 |
对照《纲要》,发现,大部分幼儿已经基本达到纲要的大部分要求,如:在集体生活中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与情绪,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自信,规则意识也逐步的加强。但是在孩子子们行为规则这一块“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不随地的涂炭、不乱扔果壳纸纸屑,不大声的喊叫),并自觉的遵守。”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小朋友XXX特别爱随地乱吐口水,还有几个小朋友XXX,XXX总喜欢把纸屑随地乱扔。当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的时候,老师立即把孩子的问题告诉他。每个孩子都能意识那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是几个孩子却不能坚持改正自己的行为,还是会偷偷的在一些活动中吐口水、乱扔纸屑。 在观察中,老师发现,这几个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特别的强,喜爱图书。爱读各种类型的图书,喜欢模仿图书中可爱的形象。当老师故意悄悄的把《大卫不可以》这本书放在阅读区,有意引导孩子读的时候,几个孩子津津有味的阅读这几本书,并且一边读一边说:“大卫,你不可以随地乱扔垃圾,你不可以捣乱。。。。。。。”当我问,你喜欢大卫的行为吗?孩子都说不喜欢他这样,喜欢干净、懂事、爱护环境的大卫。 老师乘机把孩子吐口水和乱扔纸屑的事说出来,没想到孩子们却大声的对自己说:“XXX不可以乱扔纸屑,XXX不可以乱吐口水。”经过几次的提醒,老师惊奇的发现孩子们改变了原来的坏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