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结题课题>>计划方案>>文章内容
张阿花—— 2012年2月至2012年6月子课题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12-10-1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银河幼儿园2012年上半年子课题研究总结  

张阿花  

本学期,在总课题——“在绘本阅读中开展生命体验教育的行动研究”思想的指导下,班级继续开展了“绘本体验活动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的子课题,现将子课题实施情况作一总结: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老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与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是何等的重要。  

一、以绘本体验为依托,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着缺乏同伙伴交往的能力,他们交往的对象更多的是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成人能理解孩子的意图,满足他们的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容易养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习惯。因而,在生活、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这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间的友谊,增加社会交往能力。同伴之间的相处,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如何跟小伙伴友好相处,如何跟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友情都是同伴间友好相处的必要条件。在班级交往活动中,有很多小朋友不知道如何跟同伴交往,玩玩具的过程中出现争抢玩具的现象,户外活动的时候出现争抢器材的现象,这些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很正常,但是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存在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如何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借助绘本《小老鼠大老虎》开展了相关的体验型活动。活动时,先请孩子一起感受故事的内容:“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 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 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 该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向孩子展示了两个好朋友相处的过程:“和平相处—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再和平相处”的过程。  

在孩子们阅读完故事之后,我设计了体验性活动“我们一起玩小车”,该活动请一部分孩子带来了自己的小车玩具。先请孩子们一起去玩。由于小车的数量远远少于孩子的数量,很多孩子没有拿到小汽车。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争强,开始哭闹。有的孩子说:“那是我的,我不给你。”还有的孩子直接跑到我面前说:“张老师,我没有的玩。”见到这样的情况。我立即在孩子们中间开始阅读《小老鼠大老虎》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故事开始安静了。原本争抢的孩子松开了手,原本抢别人车的孩子把车还给对方。孩子们小声的说:“小老鼠和大老虎能做好朋友,我们也能做好朋友。”我借助孩子们阅读过的故事,适当的介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孩子说:“我的玩具给他玩,我先不玩。”有的孩子说:“我看这他玩。”还有的孩子说:“我们一起分享玩。”通过讨论,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一起安安静静的玩了起来。在此后类似的场景中,孩子们常常会说:“我们来学小老鼠和大老虎吧。”  

绘本体验性活动是对绘本故事真实体验的再现,具有非常强的亲历性,整个过程都需要幼儿亲自参与、经历和感受,需要他们自己在实践中建构经验,再运用至生活中。孩子们通过集体阅读故事,再通过游戏真切的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相处是要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的重要性。孩子们通过对绘本故事的欣赏,对“玩小车”游戏的真切感受,能够深切的体验了“和平相处—产生矛盾—解决矛盾—再和平相处”的心理过程,孩子的心理交往意识更强了,交往的能力和方法也更正确了。  

二、以绘本体验为依托,在区域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区域游戏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同伴间交往的情境,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扮演着各种角色进行交往,并在交往中不断得到同伴及时直接的反应,幼儿则不断协调自己的交往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技能。使自己能被同伴所接受、肯定,与同伴间愉快游戏,同时自己也处于一种积极愉悦的身心状态,这种积极的状态则进一步促进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基于区域游戏的这些特点,借助绘本,在区域游戏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活动。  

在班级表演区,每周会开设绘本场景剧,每周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基础,把绘本剧搬上班级小“舞台”。如绘本《拔呀拔呀拔萝卜》、《大灰狼娶新娘》、《好饿的小蛇》、《换一换》等,这些孩子喜欢的图画书,常常会被孩子们争抢着来表演。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进相当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猜拳等方法来解决。除此之外,每次表演的时候,我们总要投放一些新的道具,这些道具,是他们矛盾的另一个焦点,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道具,于是就抢了起来。结果,往往把道具抢坏了。这时,老师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道具会坏?道具坏了大家都不能玩,该怎么做好?孩子们讨论的结果是:“大家可以先商量,,轮流用道具就不会坏了。”看着被大家损坏的道具,大家会难过,还会相互指责,还会后悔,后悔自己刚才真不该与小伙伴抢玩具,导致了道具被破坏。  

经过一次次的区域活动的角色分配的体验认识到:大家都想扮演一个角色,要互相谦让,互相协商来解决。这时,老师会带着孩子一起去讨论,协商、制定规则。孩子们通过自己商量,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有的孩子愿意扮演动物,有的孩子扮演植物。有的孩子做演员,有的孩子做小观众。在孩子们演一演说一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与人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工协作等能力都逐步得到了发展。  

三、以绘本体验为依托,在亲子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父母的爱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不可缺失的情感。在谈话中,我发现在大部分孩子的心中,常常能够很敏锐的感觉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并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但是还有一部分孩子很难感受到父亲的爱,更不知道如何用适当得行为表达自己对父亲的爱。  

借助于绘本《我爸爸和我》开展了相关的亲子体验性活动。活动当天,我们邀请了所有的爸爸一起参加。首先爸爸跟孩子一起感受了故事《我爸爸和我》。故事中的小熊,只要跟熊爸爸在一起,他就感受到自己变得高大、勇敢、灵活、安静。该绘本画面温馨、笔触温和亲切,给爸爸和孩子之间带来了特殊的联系。故事感动了在场的每个爸爸和孩子。  

在阅读完故事之后,为了激发孩子对爸爸的爱,我设计了体验活动“爸爸我为你洗洗脚”。在平时,都是爸爸为孩子做事,为孩子付出。孩子们早已把父亲的爱习以为常。而当天的亲子体验活动,要请孩子自己为爸爸脱鞋子、脱袜子——洗脚——擦脚——最后穿好袜子、穿鞋子。活动中很多孩子遇到了困难,不会给爸爸穿袜子,洗脚的时候水不小心洒了。但是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止孩子表达自己对爸爸爱的决心。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言语并不多,但是从孩子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在用心表达自己对爸爸的爱。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体验到了爸爸平时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爱自己的表现,最后他们情不自禁的对爸爸说:“爸爸我爱你。”   

总之,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绘本资源,开展形势多样的体验性活动,极力在自然自由的状态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社会经验,为其适应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让人人都能成为“活泼健康,善思乐为”的现代儿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