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结题课题>>过程资料>>文章内容
银河幼儿园呵护文化下的行政、教育集体研讨会(九)
发布时间:2012-11-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参与人员:吴亚英、薛丽亚、陈美英、王彦、徐志国、陈静、夏缨、吕慧华、唐慧琪、刘亚、葛怀静、王静、王辉,汪田田、王禹、高丽泽、语言组全体成员,各学科组长列席  

会议时间:20110401  

活动主题:大班语言《动物职业介绍所》集体备课  

会议内容:  

一、大班语言《动物职业介绍所》集体备课  

朱老师:会议记录和集体备课诊断进行学习,明确价值和思路,内容:故事《动物职业介绍所》,以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明确备课思路,形成故事活动的基本框架

教材和基础分析

昨天,我们大家对几个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李老师:我觉得和小螃蟹找工作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帮助小动物、找到合适工作,情节生动,有童趣,把动物特性和人类的职业联系。结构重复,很适合幼儿的重复,简单、平行,为后面的创编提供有效空间。

钱老师:孩子喜闻乐见的动物形象。最深的感觉是结构简单重复,平行的东西值得孩子学习。环节中,第一位大龙虾,请求帮助,猩猩所长帮助找到了工作,依次。

姜老师:大猩猩所长说的话,层次是很清楚地。例如:青蛙是游泳的行家,然后介绍工作,依次。

朱老师:姜老师还找到了故事中的对话:……别着急……

钱老师:问的也是一样的

朱老师:这是从我们成人角度来得说的,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哪方面能力能得到发展?有哪些点可以把握的。

李老师:提供范例,完整表述,情境、口气语气都适合大班孩子。孩子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性都是可以得到发展的。

钱老师:讲述能力。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朱老师:表达,就是讲述在里面,那其他方面,比如倾听理解,有提升的方面么?

李老师:孩子之间的讨论,倾听同伴。

钱老师:大班的孩子:生动有表情的描述。大班,讨论式的学习。

朱老师:这是老师的思考,究竟孩子需要什么,大家的抽样调查,问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问,分析出孩子的发展特点是怎么样的?

钱老师:我是中午来得时候,分析的还不是很细化,1.你知道什么是职业么?生活常识性的了解,孩子的回答:上班、工作的。做生意、医生、做事情,随便什么事情。这是他们理解的职业。2.小螃蟹请你帮他找工作,你觉得那份工作更适合他?小松鼠请你帮他找工作?孩子的回答:小松鼠会爬树,可以参加比赛。因为以前听过故事,是小松鼠做医生,蚯蚓最适合的工作:会松土,做松土的工作,下雨天       蚯蚓才会出来。3.户外活动,你最喜欢玩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棒球。因为我在棒球方面擅长。孩子的现有水平的理解。

朱老师:对动物的理解,和孩子的经验有关,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得来的。这两个问题,你也问到了

么?

李老师:先前我是把故事给孩子们讲了一遍。你喜欢这个故事么?孩子具有讲述能力,表达语句的能力。

姜老师:我当时问他们你知道什么是职业,知道哪些职业。还有动物特征方面的,一听到职业和工作挂钩,说不出职业的名称,但是职业的具体行为能够说出来。具体到某一个人和某一个地方,就能够说出来。

朱老师:对职业的分析,插一句:孩子表达讲述水平的问题。看孩子的讲述水平怎么样,抛什么样的问题更合适一些?

姜老师:生活中的可能更合适一些。

朱老师:职业是什么?还知道哪些?你知道职业介绍所么?小动物要来找工作了,你觉得大龙虾适合什么?没有已有经验,能够对动物的生活进行思考。

钱老师:我不是直接问的小松鼠,当我问小松鼠的时候,根据特长和生活习性。所以我降低了难度,让孩子们接受。

朱老师:抓住动物特征是我们讲述的支架。根据这些分析,孩子的现状,我们本节活动的核心价值。

朱老师:核心价值的研讨13:05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定位为:发展孩子的表达讲述

钱老师:小螃蟹找工作是谈话活动

朱老师:谈话和讲述还是很有区别的,这个故事是适合给孩子讲述还是谈话,我们来确定一下。

钱老师:以故事为载体。

朱老师:讲述时培养孩子独立构思和语言能力的。独立思考的过程,表述完整的一句话。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讲述语言要更规范些,谈话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钱老师:经过慎重讨论后发表观点和见解。

朱老师:独立思考的环节。大家的意思是还是确定在讲述。《纲要》,105页。确定目标:从能力、情感、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朱老师:第四条:能清楚讲述故事情的前后经过,语言清楚完整,这是我们的讲述目标,这属于能力方面的。那在情感上呢?

钱老师: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朱老师:从每个人的长处入手。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要不要谈,谈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就这节语言讲述活动,我理解的不是就这个教材本身,而是我愿意讲。可以把这个作为情感目标。

钱老师:能够和我们这个教材匹配,究竟是愿意说什么个,感受什么?

朱老师:自身都有长处的目标,怎么达成呢?讲述过后,迁移到自己的身上。

李老师:很多东西都是通的。

朱老师:前面的活动,目标定位很准确,最后的环节迁移到自己身上,不就是嘴上说说的么?

李老师:要有意识。

姜老师:小朋友也可以进入这个角色。每个环节都设置一个环节,最后的时候进行提升。为什么情感目标要放到最后一个和环节去提升呢?

朱老师:我尊重大家的意见,保留自己的意见,然后实践过后,再进行研讨。语言活动中的情感目标,是从内容本身还是语言特质?结合本故事,目标再细化一些:孩子讲述的是什么?

钱老师:究竟让孩子讲什么呢?

李老师:固定的结构,创编,按照这个模式进行讲述。

姜老师:在对话中,进行创编。

钱老师:这个故事,孩子能讲到什么程度?

李老师:我觉得对职业的名称还不是太理解。

钱老师:大班下学期,只要稍加提醒,就可以了,我觉得。

姜老师:小螃蟹找工作,是针对一个小动物找工作的。

李老师:我问到了,小动物的特征和长处,他们会想到职业做什么的。

朱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孩子讲到什么程度?

钱老师:没开展前孩子讲到什么程度?开展后孩子讲到什么程度?

姜老师:像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放进去,进行运用

朱老师:1.讲述要合理2.讲述要完整,这是最基本地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动的讲述。3.生动合理的讲述。

钱老师:有兴趣的讲述。

朱老师:三分钟时间,大家写下自己理解的目标,然后进行交流。

李老师:1.在理解动物特性和职业的内在联系中,合理生动的完整表达。

钱老师: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点,考虑介绍合适的工作,并用语言清楚完整的表达。

姜老师:理解动物特征和职业的内在联系,为动物介绍合适的职业,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

朱老师:刚才在教材分析中,3个平行的对话,要有句式的要求么?

姜老师:提供语言的句式,丰富谈话内容。

李老师:先有框架,不然孩子不知道讲什么?在主题背景下,开展过了,对职业已经有所了解,在对话上,丰富一下,具有趣味性。

朱老师:愿意讲,讲的完整。针对讲述目标,我们来分析重点难点。哪里是重点?

姜老师:动物特性和职业的内在联系,并能大胆 用语言表达。

钱老师:引导幼儿用已有经验,大胆的讲述,在运用新经验,激发孩子独立讲述,并符合逻辑,生动完整,这是难点。

朱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这是大家一致的,难点上,钱老师觉得是完整生动有逻辑的讲述。

李老师:创设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敢说愿意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

朱老师:下一步思考,孩子该怎么学?《纲要》,我们设想下,什么样的是孩子喜欢的。

李老师:大班的孩子,喜欢讨论,争论。

钱老师:采用讨论的形式。

朱老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愿意大胆的讲述?

姜老师:在情境中

朱老师:有挑战的时候愿意讲。

李老师:辩论、争论

朱老师:如果让我们讲,首先要知道讲的内容,对话题又了解,符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在又准备有话可说的基础下,在宽松的氛围下。

那好,首先是创设氛围,其次是创设支架,最后是提供机会。

怎么样让孩子进入这个环境中,有哪些形式?

钱老师:辩论,讨论。情境导入。

李老师:感兴趣的,想要说的欲望。

朱老师:唤醒幼儿已有经验,通过故事情境导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进入这个氛围中。

李老师:第一个问题也是唤醒幼儿已有经验啊。例如你知道哪些职业,然后发现动物特点。

朱老师:从提问入手。

姜老师:把职业介绍所做一个情境性的环境,然后让他了解猩猩所长的工作是什么?悬疑导入

钱老师:直接故事导入,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

朱老师:故事导入,想利用哪一段故事导入?从哪里到哪里?一开始大龙虾大剪子,就以这个导入。目的是一样的,创设一个氛围,让孩子们愿意讲,第一个环节可以解决孩子对职业和职业介绍所的认识。有了讲述情境,那讲述的支架有哪些?

姜老师:用句式可不可以。讲述的基本结构,做一个框架。

钱老师:XXX急匆匆的来找所长了

姜老师:我想的是对话中的,让孩子更有层次一些。不出现颠三倒四。

钱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讲清楚。

李老师:用图片分层次,只要还i帧讲清楚经过就好了。

朱老师:两种方式:1.只要通过图片完整讲述,2.给孩子一个句式。

钱老师:我赞成给图片。

朱老师:这是集体分析讲述的环节,建立支架是集体分析的环节,分析其中的一段,有了经验,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创设机会,用不同的形式去讲述。我是这么想的。

姜老师:这个活动,是主题的前期还是中期,还是后期,前面的话,孩子对这个职业可能就不太理解。

朱老师:第一个环节,创设说的情境,顺便解决这个职业的问题,第二个环节,集体讲述,目标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建立支架,然后是用各种形式进行讲述,

李老师:最后可以用讨论和辩论的方式。

姜老师:看谁帮动物找到合适的工作多,这也是的激励孩子说的一种方法,要合理生动,能够让人信服。这也是交流展示的一种方式。

朱老师:孩子个体讲述完了以后,该做什么?

李老师:班级里,图书管理员等

姜老师: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钱老师:这个活动,不需要情感目标,只要孩子敢说就好了。

朱老师:最后完整呈现,结合区域,或者开职业介绍所。

李老师:我想的是出示一些没有出现的动物,作为续编。不要拉课的类型和结构。

朱老师:创设情境、建立支架、充分讲述、

姜:情感目标,我的一件事围绕这个故事,应该有的。

钱老师:自然而然的,运用到自己的身上。

朱老师:刚才的思路基本形成,请大家回去形成教案,假期汇总学科组长。

 

   

二、集体诊断  

薛丽娅:这两次集体备课的认识度是否有改变?主持人预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参与者的准备与有效性?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还需怎样实施?基础分析和目标的关系是什么?组织策略与框架的关系是什么?备什么?备到什么程度?

   

薛丽娅:今天的集体备课是否达到了效果?

王静:今天的集体备课针对上两次比较,现在思路清晰,第二点:在每一步研究的程度不够,每个环节知道了思路,但环节上下的关系是什么?不清晰。在讨论时,大家也很模糊。对主持人的价值要求判断很高,如果主持人对理念、实际行为吃不透的话,会绕在里面或者是要实践之后才能解决。这次有所进步。

冯越:心中有很多收获,流程上的认识更加清晰;在每个环节的价值点挖掘是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获得有价值的点。学科组的教师是否要把重心放在挖掘教材的使用上。

朱静波:主持人的感受。预设要预设老师的反应,针对教师的话给予回应;主持人有自己的观点,在这里可能会有矛盾。

薛丽娅:今天的现场是否达到集体备课的预想效果?怎样实施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今天的现场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刘亚:从主持人和参与教研的人员都在商榷、探讨、提出见解。教师之前对这个教学活动的教法、学法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导致不清晰,浪费了时间。

薛丽娅:作为参与者如何做初备?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钱老师:根据六个话题(从成人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从幼儿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核心价值和目标的分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法和教法?拉出基本框架)制定了思路框架,有基本的目标、大概的流程。都成文。

薛丽娅:准备到这样?能不能为有效备课提供支撑的作用?

刘亚:教师拿到这个活动心中要有底,要有预设的教学策略。

薛丽娅:这六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朱静波:是好一节课的思路也是集体备课的思路。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备好一节课。

葛怀静:目标和基础分析是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基础分析在前,有了基础分析才能把目的定下来。

王静:每次都是从纲要等出发,表述都是很大的一个点。总是以纲要分析,针对性不强。

薛丽娅: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放在后,解决教学目标的分析,为教学目标所服务。让教学目标更加完善、准确、合理,首先呈现每个人的想法,对为什么这样设计目标(教材分析、幼儿分析)阐述自己的分析。

徐志国:目标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东西来讨论,备课和教研的思路不同。

薛丽娅:基本框架和教学策略的关系。

王静:教学策略是为了基本框架中每一步目标的达成。

薛丽娅:统一教材分析、统一目标、统一基本框架。

创设情境,创设模型(支架)、创设运用。对教材还没有吃透,如讲述与谈话。

薛丽娅:三统一之后的有效教法、学法的建议,要择优使用。这也是一个统一。一种是主备人带着集体备课的教案到现场进行修正,一种是所有参与人一起带着自己的备课进行。从幼儿的基础、纲要的要求、教材价值去思考,对目标进行审议、对教材进行分析形成对这节课的价值取向。课程学段的相关背景、学生相关的现实表现。前备和初备很重要,前备备什么?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一些专业素养的资源,对一些关键词是否可以搜索,该有的工具书要拿在手边。这次教研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科素养还要不断提升,特质把握、年龄特点等还不够清晰。这个目标是确立在大的范围下,没有聚焦到孩子的现行表现。

朱静波:要确定教学目标,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如何来进行统一。

徐志国: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挖掘,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筛选。

吴亚英:要满足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智力水平:注意力、倾听力、思维力要达到什么状态?如小班语言的三重指令,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能听进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的临界状态。“大胆说”有缺陷的是多少人?在什么背景下的?

薛丽娅:每个人确定目标的理由是什么?是个性的还是普遍性的?才能来确定。

吴亚英:不愿说的原因:话题不感兴趣、不会说(语言能力上)、不敢说。目标要具体又具体就在这里体现。

朱静波:研的浅,没有从观察到孩子的现场、现状去分析。

吴亚英:教师的师本位比较多,为什么是这种现象?

朱静波:平时也在观察孩子,在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不会观察、不会分析。

吴亚英:对孩子微格的一分钟当中孩子的神情(急不可待去加盐)、行为(先放蛋;看别人;拿了盐就放;有的是搅拌的)步骤(先做什么?怎么做?在做什么?怎么做?)等;第二追孩子的思维路径,不同的行动步骤(如放了蛋,把蛋拿出来再放盐;放了盐,把蛋拿出来搅拌),教师推测或询问幼儿。简短的一分钟微格要把这个孩子的个性、习惯、能力全部分析出来。看到了吗?看仔细了没有?具体说。只能靠平时练了积累出来。

薛丽娅:训练自己怎样观察孩子?要从自己的工作中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动作步骤、神情变化,做出专业的分析、判断。教育是为了教学变得有意义,一定是在分析后的指导才是有意义的。

集体备课组织的程序是基础、组织策略是手段、组织的核心是孩子。发现孩子、读懂孩子是我们目前最要做的一件事情。

吴亚英:集体备课质量要提高的是最主要核心是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了解要对、要准,应学者的需要,教者来帮一把、推一把。

今天的教研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即到孩子中去摸底、去抽样,这个清晰的备课思路是传承了前面的诊断,教研的目的是为今后的行动指明一个方向、寻找一个框架。

缺课程意识和主题背景下的课程意识,这节课和整个学科课程的关系,这节课和整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这节课与语言学科的关系,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育特点、学科的核心价值与主要目标、学科学法和课型。社会教育的要义在这节课中怎样落实。语言学科有什么特点:运用:口语表达运用和诗性文学的创造运用;语言教育的特点:接受信息、获取信息——倾听,读图——看,愿意说,第二层次是会听会说,是语言教育的工具性特点,让孩子掌握语言教育的工具。适应的学法:愿听愿说——创设情境,最主要是教师的语言情境。

本节课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口语表达、无论是诗性语言,一定是生活经验相关,一定与主题相关;主题间上一活动与下一活动之间的衔接。这些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要有的。

未解决的要解决掉,要达成相关的观点,只要是思路正确。

思路是核心价值下的核心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是从内容入手还是从情感入手,情感目标即愿不愿意听、愿不愿意说,孩子的实际需要、最近发展区是价值点。

以后的集体备课应该达到的标准是基本已经完备的简案,简案思路很清、核心价值很准、目标很明确、流程。简案一要确定设计思路,具体学什么点、大概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会有哪些效果、优点是什么?二要确定目标,核心价值点统一的核心目标,三要确定主要学习方法和方式,四要确定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具体要去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设计此环节可能问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主要手段是什么?要说明设计意图,它与总目标的关系、与上下环节的关系。整体欣赏目的是什么?怎样达到与总目标的关系,如果总目标是愿听愿看,那么这个环节要怎样做?教师首先是教师如何讲这个故事,即如何讲故事。

集体备课前、中、后要做些什么?如,这个故事非常熟悉,用声音和嘴巴营造故事场。最主要的工作是相互判断、相互诊断,最后形成简案。三种路径:路径一,个别能力强的教师已经准备好较为成熟的备课稿,从幼儿到幼儿的立场,每个环节进行优化;路径二,没有成熟备课稿,但每个环节会有好的情况,可以进行组合优化;路径三,以上两个都没有的,一是前期的经验介绍与运用要有,二是与学科和主题的关系(孩子角度,这段时间对什么感兴趣),三是情感方面或是某些方面的分析,孩子拿到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感觉,孩子喜欢吗?喜欢的是什么?四是要分析孩子倾听、表达习惯,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个分析确立之后,孩子喜欢学什么?想学什么?能学什么?即用教材后的切点。判断:工具类语言还是艺术类语言?是欣赏还是表达创造为重?可以上为:故事欣赏、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切点之后,是孩子想学的吗?能学的吗?让孩子学到什么程度要进行预设。

集体备课要每个人都有所得;集体备课组织者前中后做什么。

   

三、本周活动总结、下周活动安排(行政扩大会议)

1、下次调研:专题调研,主题《如何备幼儿》;时间: 2011-4-15 ;主持:刘亚。

2、本周工作系统性总结

条线工作、园所文化深层次的梳理,条线的相互沟通与协调。

年级组:

葛怀静:1、《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审议,感觉质量不能保证,进行调整;2、清明活动《春天在哪里》和阅读为主;3、绘本剧进行通知,有目的提供一些绘本;4、部分班级的家委会活动;5、月考核的细化和统一之后的解读。

王静:1、近两周新教师和开放日磨课打破了主题;2、生活教师参与研讨活动,如何一起参与讨论;3、西走廊的水泥地断裂。4、清明之后重点工作:公共区域的使用、绘本馆开放;阅读月的启动和实施(开幕式、海报、主题横幅),课程三方面:常态下的阅读课程,特色活动-亲子剧,与礼仪组的交流,5月份全园的经验总结。提前准备和两个园区进行同步。

问题:生活老师在教研活动中为什么不发言?教研组长的提醒;生活老师平时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集体教研时提前准备要生活老师一起参与。

问题:绘本馆的作用、如何实施?按天轮流;与班级小种子图书馆的区别:氛围比较好。

王辉:1、课程工作:清明节方案调整,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感受生命的意义,如观看革命电影、制作小白花、阅读理解生命的意义、家庭方式烈士陵园扫墓;幼小衔接:参观小学,并针对幼小衔接方案进行梳理、调整、补充;区综合学科组主题性游戏准备,重点放在对幼儿的观察和评价指导上,采用竞争方式,下周开始磨课指导。2、常规工作:对区开放活动,大班组磨课,一是对上课教师的配合;二是在尽量保证常规正常的情况进行;两位新教师的课堂考核;保教考核细则学习;保教常规吴洁代理,对新的作息时间进行

刘亚:1、对考核工作的解读;2、区域活动交流和观摩,在指导上达成共识,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小班赋予幼儿角色的身份,中班区域都是孩子和老师一起布置和准备的,小小班在内容选择和适应性上进行选择;3、区开放活动的准备,两位教师做好工作衔接,保证工作常规;4、事务性工作:招生,提前了解孩子的情况、准备好学习用品,现在小班15人、小小班12人、中班5人;5、主题实施比较弱,要进行跟进。

王彦:招生,9月份登记的孩子有多少?

刘亚:小小班和登记的孩子,小班可以开两个班。

教科室:

徐志国:1、常规:本周教研活动和常规活动的关系,处理较好,教师的岗位意识和教师常规教育活动;考核,细则已经完善,分值比例要进行核算。2、特殊性工作:新教师考核标准解读,由级组长进行反馈;故事比赛及总结;园务调研以后要对学科特质和微格分析进行;课题时需要备课小组把价值判读和目标进行讨论,备课由个人完成,最后集体完善。

问题:月考核的核算比例如何确定?参照周边幼儿园,考核是手段,目的是参与考核的人能够公正、公平判断一个人,被考核人能够在正式自己。食堂考核由小唐完成;班级考核中保育员原来的50元剔除,保育员的年终奖5000元中拿出2000元作为月考核奖。

吴亚英:卫生保健所有员工不符合保健要求的都可以批,假如我不请假,我的饭钱照样可以扣除。

课程:

薛丽娅:1、磨课的常规应对从容,活动申报量要提前一些;2、操作性外出活动开展时要进行价值判断,身边的群体经验资源,清明插杨柳、插桃枝的活动,要用好。广度上要去搜,思维要进行扩展。3、保教质量有所下滑,保教的调研工作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下面要进行调整。

吴亚英:幼儿在常规上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原有方案的梳理,教师要进行自我行为的诊断。

总务:

吕惠华:下学期的生活用品要尽早去做。

财务:

夏缨:

民政局在发证前要来园看,大概在4月中旬。伙食费预算要增加。

食堂:

唐惠琪:做好食堂常规工作,大班幼儿周二、周三起床时间,如何送点心?

吴亚英:做什么事情让老师感觉触动很大的。下一步两个园区关于用水、用电的梳理。

保健:

陈静:1、操作工的安全;2、级组中,对于与保育员的沟通要加强;3、小二班的入睡率达到100%4、保育员涨工资的沟通。54月份是世界卫生日。6、户外活动的安全,最近面部擦伤、手擦伤等要加强。

吴亚英:原定一月一考是否在进行?很多生活老师是没有学过卫生保健的,可以通过网上公布等方式进行考核,起码是知晓层面。保健课是否能跟上现在的主题和季节。

后勤:

陈美英:接送卡的安全问题;效率要提升,主动安全、关注、提前量,把工作做好、做细。

行政:

王彦:以后汇报的顺序是级组到课程、总务等到后期;具体的聚焦工作上面没有体现,即统一与实施如何考虑;决定好的事情、落实要把握时间效率;胚芽使命如何进行体现。各条线工作如何渗透到勤廉双优工作中。

吴亚英:1、人的行事习惯和行为方式要去抓。2、效率的问题,明天的事情今天就要去做,关注明天的事情今天做得怎样?现在在安排的是两天以后的事情,现在是否已经安排到位,今天执行怎样;一定要学会整合,主题游戏与我园现在的游戏进行整合,先进行全园诊断。3、参与诊断人的当中,事先了解可能组织的程序,诊断什么?怎么诊?具体建议?

   

   

   

   

   

   

   

   

   

   

   

   

   

第八周工作安排  

 201144 — 410日   

本月工作重点:  

本周工作重点:  

1  

2  

   

     

           

相关人员  

  

职能部门  

 2011-4-4   

周一  

清明假期  

 2011-4-5   

周二  

 2011-4-6   

周三  

1240-14:10  

《把好舵,共同前进》回顾师徒结对经验研讨;主题活动四《人们怎样工作》前审议;主题活动三《春天的秘密》第二周周计划审议  

大班组  

会议室  

课程  

   

   

   

   

   

   

   

   

   

   

   

   

   

 2011-4-7   

周四  

   

   

   

   

   

   

   

   

   

   

   

   

   

   

   

   

   

   

 2011-4-8  周五  

   

   

   

   

   

   

   

   

   

   

   

   

 2011-4-9   

周六  

   

   

   

   

   

   

   

   

   

   

   

   

 2011-4-10   

周日  

   

   

   

   

   

   

   

   

   

   

   

   

   

其它事务:幼儿晨间礼仪行为调研;开放活动备课磨课。  

   

   

   

   

一、大班语言《动物职业介绍所》集体备课  

朱老师:本次集体备课教研为明确本节课的价值和思路,形成故事活动的基本框架,内容为故事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动物职业介绍所》。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李老师:我觉得和小螃蟹找工作有类似的地方,都是帮助小动物、找到合适工作,情节生动,有童趣,把动物特性和人类的职业联系。结构重复,对话重复,简单、平行,为后面的创编提供有效空间,适合大班幼儿。

朱老师:这是从我们成人角度来得说的,从孩子的角度,孩子的哪方面能力能得到发展?有哪些点可以把握的?

   

钱老师:我分析了1.你知道什么是职业么?生活常识性的了解,孩子的回答:上班、工作的。做生意、医生、做事情,随便什么事情。这是他们理解的职业。2.小螃蟹请你帮他找工作,你觉得那份工作更适合他?小松鼠请你帮他找工作?孩子的回答:小松鼠会爬树,可以参加比赛。因为以前听过故事,是小松鼠做医生,蚯蚓最适合的工作:会松土,做松土的工作,下雨天    蚯蚓才会出来。3.户外活动,你最喜欢玩什么,为什么,你是怎么玩的?棒球。因为我在棒球方面擅长。孩子的现有水平的理解。

李老师:先前我是把故事给孩子们讲了一遍。你喜欢这个故事么?孩子具有讲述能力,表达语句的能力。

姜老师:我当时问他们你知道什么是职业,知道哪些职业。还有动物特征方面的,一听到职业和工作挂钩,说不出职业的名称,但是职业的具体行为能够说出来。具体到某一个人和某一个地方,就能够说出来。

   

   

李老师:提供范例,完整表述,情境、口气语气都适合大班孩子。孩子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性都是可以得到发展的。

钱老师:讲述能力。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朱老师:表达,就是讲述在里面,那其他方面,比如倾听理解,有提升的方面么?

李老师:孩子之间的讨论,倾听同伴。

钱老师:大班的孩子:生动有表情的描述。大班,讨论式的学习。

朱老师:这是老师的思考,究竟孩子需要什么,大家的抽样调查,问了哪些问题,为什么问,分析出孩子的发展特点是怎么样的?

   

朱老师:对职业的分析,插一句:孩子表达讲述水平的问题。看孩子的讲述水平怎么样,抛什么样的问题更合适一些?

姜老师:生活中的可能更合适一些。

朱老师:职业是什么?还知道哪些?你知道职业介绍所么?小动物要来找工作了,你觉得大龙虾适合什么?没有已有经验,能够对动物的生活进行思考。

钱老师:我不是直接问的小松鼠,当我问小松鼠的时候,根据特长和生活习性。所以我降低了难度,让孩子们接受。

朱老师:抓住动物特征是我们讲述的支架。根据这些分析,孩子的现状,我们本节活动的核心价值。

朱老师:核心价值的研讨13:05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定位为:发展孩子的表达讲述

钱老师:小螃蟹找工作是谈话活动

朱老师:谈话和讲述还是很有区别的,这个故事是适合给孩子讲述还是谈话,我们来确定一下。

钱老师:以故事为载体。

朱老师:讲述时培养孩子独立构思和语言能力的。独立思考的过程,表述完整的一句话。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讲述语言要更规范些,谈话就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钱老师:经过慎重讨论后发表观点和见解。

朱老师:独立思考的环节。大家的意思是还是确定在讲述。《纲要》,105页。确定目标:从能力、情感、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朱老师:第四条:能清楚讲述故事情的前后经过,语言清楚完整,这是我们的讲述目标,这属于能力方面的。那在情感上呢?

钱老师:故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朱老师:从每个人的长处入手。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要不要谈,谈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就这节语言讲述活动,我理解的不是就这个教材本身,而是我愿意讲。可以把这个作为情感目标。

钱老师:能够和我们这个教材匹配,究竟是愿意说什么个,感受什么?

朱老师:自身都有长处的目标,怎么达成呢?讲述过后,迁移到自己的身上。

李老师:很多东西都是通的。

朱老师:前面的活动,目标定位很准确,最后的环节迁移到自己身上,不就是嘴上说说的么?

李老师:要有意识。

姜老师:小朋友也可以进入这个角色。每个环节都设置一个环节,最后的时候进行提升。为什么情感目标要放到最后一个和环节去提升呢?

朱老师:我尊重大家的意见,保留自己的意见,然后实践过后,再进行研讨。语言活动中的情感目标,是从内容本身还是语言特质?结合本故事,目标再细化一些:孩子讲述的是什么?

钱老师:究竟让孩子讲什么呢?

李老师:固定的结构,创编,按照这个模式进行讲述。

姜老师:在对话中,进行创编。

钱老师:这个故事,孩子能讲到什么程度?

李老师:我觉得对职业的名称还不是太理解。

钱老师:大班下学期,只要稍加提醒,就可以了,我觉得。

姜老师:小螃蟹找工作,是针对一个小动物找工作的。

李老师:我问到了,小动物的特征和长处,他们会想到职业做什么的。

朱老师:在这个基础上,孩子讲到什么程度?

钱老师:没开展前孩子讲到什么程度?开展后孩子讲到什么程度?

姜老师:像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放进去,进行运用

朱老师:1.讲述要合理2.讲述要完整,这是最基本地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生动的讲述。3.生动合理的讲述。

钱老师:有兴趣的讲述。

朱老师:三分钟时间,大家写下自己理解的目标,然后进行交流。

李老师:1.在理解动物特性和职业的内在联系中,合理生动的完整表达。

钱老师: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不同动物的特点,考虑介绍合适的工作,并用语言清楚完整的表达。

姜老师:理解动物特征和职业的内在联系,为动物介绍合适的职业,并能清楚完整的表达。

朱老师:刚才在教材分析中,3个平行的对话,要有句式的要求么?

姜老师:提供语言的句式,丰富谈话内容。

李老师:先有框架,不然孩子不知道讲什么?在主题背景下,开展过了,对职业已经有所了解,在对话上,丰富一下,具有趣味性。

朱老师:愿意讲,讲的完整。针对讲述目标,我们来分析重点难点。哪里是重点?

姜老师:动物特性和职业的内在联系,并能大胆 用语言表达。

钱老师:引导幼儿用已有经验,大胆的讲述,在运用新经验,激发孩子独立讲述,并符合逻辑,生动完整,这是难点。

朱老师: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这是大家一致的,难点上,钱老师觉得是完整生动有逻辑的讲述。

李老师:创设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敢说愿意说,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说。

朱老师:下一步思考,孩子该怎么学?《纲要》,我们设想下,什么样的是孩子喜欢的。

李老师:大班的孩子,喜欢讨论,争论。

钱老师:采用讨论的形式。

朱老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孩子愿意大胆的讲述?

姜老师:在情境中

朱老师:有挑战的时候愿意讲。

李老师:辩论、争论

朱老师:如果让我们讲,首先要知道讲的内容,对话题又了解,符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在又准备有话可说的基础下,在宽松的氛围下。

那好,首先是创设氛围,其次是创设支架,最后是提供机会。

怎么样让孩子进入这个环境中,有哪些形式?

钱老师:辩论,讨论。情境导入。

李老师:感兴趣的,想要说的欲望。

朱老师:唤醒幼儿已有经验,通过故事情境导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进入这个氛围中。

李老师:第一个问题也是唤醒幼儿已有经验啊。例如你知道哪些职业,然后发现动物特点。

朱老师:从提问入手。

姜老师:把职业介绍所做一个情境性的环境,然后让他了解猩猩所长的工作是什么?悬疑导入

钱老师:直接故事导入,有故事导入、谈话导入。

朱老师:故事导入,想利用哪一段故事导入?从哪里到哪里?一开始大龙虾大剪子,就以这个导入。目的是一样的,创设一个氛围,让孩子们愿意讲,第一个环节可以解决孩子对职业和职业介绍所的认识。有了讲述情境,那讲述的支架有哪些?

姜老师:用句式可不可以。讲述的基本结构,做一个框架。

钱老师:XXX急匆匆的来找所长了

姜老师:我想的是对话中的,让孩子更有层次一些。不出现颠三倒四。

钱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孩子讲清楚。

李老师:用图片分层次,只要还i帧讲清楚经过就好了。

朱老师:两种方式:1.只要通过图片完整讲述,2.给孩子一个句式。

钱老师:我赞成给图片。

朱老师:这是集体分析讲述的环节,建立支架是集体分析的环节,分析其中的一段,有了经验,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创设机会,用不同的形式去讲述。我是这么想的。

姜老师:这个活动,是主题的前期还是中期,还是后期,前面的话,孩子对这个职业可能就不太理解。

朱老师:第一个环节,创设说的情境,顺便解决这个职业的问题,第二个环节,集体讲述,目标主要是为了孩子的学习建立支架,然后是用各种形式进行讲述,

李老师:最后可以用讨论和辩论的方式。

姜老师:看谁帮动物找到合适的工作多,这也是的激励孩子说的一种方法,要合理生动,能够让人信服。这也是交流展示的一种方式。

朱老师:孩子个体讲述完了以后,该做什么?

李老师:班级里,图书管理员等

姜老师:班级区域活动中的角色

钱老师:这个活动,不需要情感目标,只要孩子敢说就好了。

朱老师:最后完整呈现,结合区域,或者开职业介绍所。

李老师:我想的是出示一些没有出现的动物,作为续编。不要拉课的类型和结构。

朱老师:创设情境、建立支架、充分讲述、

姜:情感目标,我的一件事围绕这个故事,应该有的。

钱老师:自然而然的,运用到自己的身上。

朱老师:刚才的思路基本形成,请大家回去形成教案,假期汇总学科组长。

 

   

二、集体诊断  

薛丽娅:这两次集体备课的认识度是否有改变?主持人预设的合理性、有效性?参与者的准备与有效性?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还需怎样实施?基础分析和目标的关系是什么?组织策略与框架的关系是什么?备什么?备到什么程度?

   

薛丽娅:今天的集体备课是否达到了效果?

王静:今天的集体备课针对上两次比较,现在思路清晰,第二点:在每一步研究的程度不够,每个环节知道了思路,但环节上下的关系是什么?不清晰。在讨论时,大家也很模糊。对主持人的价值要求判断很高,如果主持人对理念、实际行为吃不透的话,会绕在里面或者是要实践之后才能解决。这次有所进步。

冯越:心中有很多收获,流程上的认识更加清晰;在每个环节的价值点挖掘是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获得有价值的点。学科组的教师是否要把重心放在挖掘教材的使用上。

朱静波:主持人的感受。预设要预设老师的反应,针对教师的话给予回应;主持人有自己的观点,在这里可能会有矛盾。

薛丽娅:今天的现场是否达到集体备课的预想效果?怎样实施才能达到预设的效果?今天的现场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的?

刘亚:从主持人和参与教研的人员都在商榷、探讨、提出见解。教师之前对这个教学活动的教法、学法没有进行很好的梳理,导致不清晰,浪费了时间。

薛丽娅:作为参与者如何做初备?你们做了哪些准备?

钱老师:根据六个话题(从成人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从幼儿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分析?核心价值和目标的分析?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学法和教法?拉出基本框架)制定了思路框架,有基本的目标、大概的流程。都成文。

薛丽娅:准备到这样?能不能为有效备课提供支撑的作用?

刘亚:教师拿到这个活动心中要有底,要有预设的教学策略。

薛丽娅:这六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朱静波:是好一节课的思路也是集体备课的思路。集体备课的目的是备好一节课。

葛怀静:目标和基础分析是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基础分析在前,有了基础分析才能把目的定下来。

王静:每次都是从纲要等出发,表述都是很大的一个点。总是以纲要分析,针对性不强。

薛丽娅:内容分析和学生分析放在后,解决教学目标的分析,为教学目标所服务。让教学目标更加完善、准确、合理,首先呈现每个人的想法,对为什么这样设计目标(教材分析、幼儿分析)阐述自己的分析。

徐志国:目标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东西来讨论,备课和教研的思路不同。

薛丽娅:基本框架和教学策略的关系。

王静:教学策略是为了基本框架中每一步目标的达成。

薛丽娅:统一教材分析、统一目标、统一基本框架。

创设情境,创设模型(支架)、创设运用。对教材还没有吃透,如讲述与谈话。

薛丽娅:三统一之后的有效教法、学法的建议,要择优使用。这也是一个统一。一种是主备人带着集体备课的教案到现场进行修正,一种是所有参与人一起带着自己的备课进行。从幼儿的基础、纲要的要求、教材价值去思考,对目标进行审议、对教材进行分析形成对这节课的价值取向。课程学段的相关背景、学生相关的现实表现。前备和初备很重要,前备备什么?要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一些专业素养的资源,对一些关键词是否可以搜索,该有的工具书要拿在手边。这次教研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学科素养还要不断提升,特质把握、年龄特点等还不够清晰。这个目标是确立在大的范围下,没有聚焦到孩子的现行表现。

朱静波:要确定教学目标,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如何来进行统一。

徐志国: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挖掘,再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筛选。

吴亚英:要满足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如智力水平:注意力、倾听力、思维力要达到什么状态?如小班语言的三重指令,怎样说,孩子才愿意听、能听进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的临界状态。“大胆说”有缺陷的是多少人?在什么背景下的?

薛丽娅:每个人确定目标的理由是什么?是个性的还是普遍性的?才能来确定。

吴亚英:不愿说的原因:话题不感兴趣、不会说(语言能力上)、不敢说。目标要具体又具体就在这里体现。

朱静波:研的浅,没有从观察到孩子的现场、现状去分析。

吴亚英:教师的师本位比较多,为什么是这种现象?

朱静波:平时也在观察孩子,在观察什么?从什么角度去观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不会观察、不会分析。

吴亚英:对孩子微格的一分钟当中孩子的神情(急不可待去加盐)、行为(先放蛋;看别人;拿了盐就放;有的是搅拌的)步骤(先做什么?怎么做?在做什么?怎么做?)等;第二追孩子的思维路径,不同的行动步骤(如放了蛋,把蛋拿出来再放盐;放了盐,把蛋拿出来搅拌),教师推测或询问幼儿。简短的一分钟微格要把这个孩子的个性、习惯、能力全部分析出来。看到了吗?看仔细了没有?具体说。只能靠平时练了积累出来。

薛丽娅:训练自己怎样观察孩子?要从自己的工作中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动作步骤、神情变化,做出专业的分析、判断。教育是为了教学变得有意义,一定是在分析后的指导才是有意义的。

集体备课组织的程序是基础、组织策略是手段、组织的核心是孩子。发现孩子、读懂孩子是我们目前最要做的一件事情。

吴亚英:集体备课质量要提高的是最主要核心是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了解要对、要准,应学者的需要,教者来帮一把、推一把。

今天的教研涉及到深层次的问题,即到孩子中去摸底、去抽样,这个清晰的备课思路是传承了前面的诊断,教研的目的是为今后的行动指明一个方向、寻找一个框架。

缺课程意识和主题背景下的课程意识,这节课和整个学科课程的关系,这节课和整个主题之间的关系。这节课与语言学科的关系,这个学科的特点和学科教育特点、学科的核心价值与主要目标、学科学法和课型。社会教育的要义在这节课中怎样落实。语言学科有什么特点:运用:口语表达运用和诗性文学的创造运用;语言教育的特点:接受信息、获取信息——倾听,读图——看,愿意说,第二层次是会听会说,是语言教育的工具性特点,让孩子掌握语言教育的工具。适应的学法:愿听愿说——创设情境,最主要是教师的语言情境。

本节课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口语表达、无论是诗性语言,一定是生活经验相关,一定与主题相关;主题间上一活动与下一活动之间的衔接。这些都要在集体备课前要有的。

未解决的要解决掉,要达成相关的观点,只要是思路正确。

思路是核心价值下的核心目标,语言教育目标是从内容入手还是从情感入手,情感目标即愿不愿意听、愿不愿意说,孩子的实际需要、最近发展区是价值点。

以后的集体备课应该达到的标准是基本已经完备的简案,简案思路很清、核心价值很准、目标很明确、流程。简案一要确定设计思路,具体学什么点、大概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会有哪些效果、优点是什么?二要确定目标,核心价值点统一的核心目标,三要确定主要学习方法和方式,四要确定主要环节,每个环节具体要去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设计此环节可能问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主要手段是什么?要说明设计意图,它与总目标的关系、与上下环节的关系。整体欣赏目的是什么?怎样达到与总目标的关系,如果总目标是愿听愿看,那么这个环节要怎样做?教师首先是教师如何讲这个故事,即如何讲故事。

集体备课前、中、后要做些什么?如,这个故事非常熟悉,用声音和嘴巴营造故事场。最主要的工作是相互判断、相互诊断,最后形成简案。三种路径:路径一,个别能力强的教师已经准备好较为成熟的备课稿,从幼儿到幼儿的立场,每个环节进行优化;路径二,没有成熟备课稿,但每个环节会有好的情况,可以进行组合优化;路径三,以上两个都没有的,一是前期的经验介绍与运用要有,二是与学科和主题的关系(孩子角度,这段时间对什么感兴趣),三是情感方面或是某些方面的分析,孩子拿到这个故事会是什么感觉,孩子喜欢吗?喜欢的是什么?四是要分析孩子倾听、表达习惯,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个分析确立之后,孩子喜欢学什么?想学什么?能学什么?即用教材后的切点。判断:工具类语言还是艺术类语言?是欣赏还是表达创造为重?可以上为:故事欣赏、看图讲述、创编故事……切点之后,是孩子想学的吗?能学的吗?让孩子学到什么程度要进行预设。

集体备课要每个人都有所得;集体备课组织者前中后做什么。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