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幼儿行为跟进>>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汪田田论文: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发展状况探析
发布时间:2012-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发展状况探析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  汪田田  

摘 要: 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势必引起对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以国家统招学前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以其入职第一年发展状况为契机,分析导致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出现一些状况的原因,并从学前专业本科院校、幼儿园和个人三个维度提出了改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初状况的策略,从而让其在入职第一年能够顺利过渡,为实现学前本科教育的预期培养目标奠定基础,发挥出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真正作用。  

关键词: 学前专业  本科学历  幼儿教师  第一年   

   

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园对引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之一是学前专业本科生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一股新生力量进驻幼儿园,且群体比例越来越高。这些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在幼儿园中发展态势如何?其发展是否与社会、幼儿园的期待相一致?是否达到了学前专业本科院校预期的培养目标……诸多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经调查显示,入职第一年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大多存在失落、焦虑、盲目甚至职业倦怠的现象。这些现象大大阻碍了本科学历幼儿教师的成长,使其在入职第一年即面临着生存性的挑战。入职第一年是本科学历幼儿教师成长的初期阶段,分析其出现诸多状况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发展状况的原因分析  

(一)学前教育本科院校课程设置不当  

1.重理论,轻技能  

不可否认,学前本科教学中理论学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其课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如大一均为公共理论课程学习,大二、大三涉及的技能学习也仅占课程量的30%。而技能是幼儿园比较外显的优势,因此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常因入职初外显的技能弱势和迟迟未发挥出的理论优势而有了较大的落差心理。  

2.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偏差  

目前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的课程安排与幼儿园实际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断层。如其所选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学习国内外一些对学前教育发展具有方向性引领作用的教育家的思想,对于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安排、教育教学设计等内容则要等到大四实习时才开始接触。此种教学内容的设置无形中让本科生们失去了在大学期间将理论内化到实践中的机会,在入职初较易出现因一时无法找到理论在实践中转化的方法而急躁的现象。  

3.评价措施单一  

学前教育本科院校评价措施单一,唯一措施就是应试考试。考试前教师多为学生梳理出考试重点,学生突击学习后参加考试。这样机械式的记忆在一段时间内也必然被遗忘脑后,此评价体制对于学前专业本科生的发展效果几乎为零。这样的学习方式怎能不让被一些幼儿园尊以理论功底较强的本科幼儿教师心虚?  

(二)园所后期跟进不足   

1.园所定位偏差  

一些园所对本科学历幼儿教师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不仅要求他们理论较扎实,还要具备较高的技能素养。一些新教师急于补缺,而将重心放在了技能的练习上。最后长而未优、短亦未长,成为幼儿教师中的弱势群体。  

2.培训内容指向性不明  

教师在参加工作前都要参加培训,但新教师培训多是幼儿园、中小学集中培训,内容也多以中小学内容为主。所以那些未学习幼儿园一日生活,且较少参加幼儿园实习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在工作初特别容易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  

3.带教机制不健全  

幼儿园一直比较注重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带教作用。但在选择师傅时,幼儿园多以年龄为首要选择标准,教龄较长的教师带领新教师。教龄较长的老师固然经验丰富,但在新老搭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性格、带教方法、个人观念上的差别,所以也会出现老教师不懂带教方法甚至对新老师不负责任等情况出现,导致新教师出现一些负面情绪。  

(三)个人和社会的压力  

1.适应问题  

这是所有新教师面临的普遍现象,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在入职初也不可避免。首先是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适应;其次是对工作单位和新团体从心理到物质环境的适应。当然不是每个本科生在入职第一年都会面临诸多适应问题,且适应的时间长短不一。  

2.个人的定位偏差  

理论学习是社会对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培养的大方向,但不是唯一方向。一些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将理论学习定为唯一目标是造就其在园状态不佳的原因之一。此外部分本科生忽视自身的现有条件而较多地将外界的评价强加于自身,因此造成了其对自身要求过高或偏离自身实际的现象。  

一些现实因素也导致了本科学历幼儿教师的“生存”危机。以江苏为例,同等学历下的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较大差别。一些学前本科生毕业后因种种原因只能成为代课老师,工作较不稳定。特别地,幼儿园开始引入男教师以弥补女教师教育的不足。男性有着区别于女性的社会责任,经济收入是其完成社会责任的支撑之一……这些现实因素有待于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社会宏观方向上的调控。学前教育在思想上已得到较大重视,但在行动落实上则还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  

二、改善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状况的策略  

(一)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的“接轨”措施  

学前教育本科生之所以在入职第一年出现生存性地考验,与其培养基地学前教育本科院校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的培养机制应为学前专业本科生顺利进驻幼儿园以及其在入职初的顺利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  

1.与幼儿园一日课程接轨  

在课程的设置上,学前教育思想的引领要与幼儿园实际教育内容有效结合。在接受大教育家洗礼的同时,让学前专业本科生对幼儿园教学的一日活动安排、教学设计等进行理论学习和实习,在大学中即为他们提供理论与实践转化的平台。  

2.与幼儿教师的接轨  

学前教育院校应定期邀请幼儿园优秀教师来校对学前专业本科生进行现场指导,分享他们在幼儿园工作的一些经验。如本科生在入校初,领导邀请幼儿园教师详细讲解一名幼儿教师的工作范畴,为这些本科生有准备地开展大学学习生活和入职奠定基础。  

3.与幼儿园的接轨  

每所学前教育本科院校都尽可能地与当地的学前教育机构取得长足地合作,以便于本科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个别自主地拥有观摩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样就为学前专业本科生提供了学习的实践场,不会因不了解将来工作的性质和内容而盲目。  

4.教育体制的接轨  

笔者认为,本科学历幼儿教师的诸多现状与大学院校的教育体制也存在着诸多联系。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学院校在除第一年进行公共教育外,可抽取一年的时间让本科生到幼儿园所中进行工作。这样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教育模式能让大学教育的指向性和目的性更加明显,避免了入职初出现的诸多困扰。  

(二)幼儿园的有效跟进  

社会以及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定位以及幼儿园后期采取的措施都大大影响了本科生在入职初的发展。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做好学前教育本科生的接手工作。  

1.培训的指向性  

对于刚刚入职的本科生,幼儿园要开展关于幼儿园工作的专项培训。内容涉及入园一天的工作安排、教学设计、班级管理等方面。此外,针对本科生的发展要给予专门的指导,因为很多本科生认为自己的理论功底较强,在园要从事教科研事务。其实不然,很多研究是从一线教师做起的,也是在工作的实践中发现研究的。  

2.搭班教师的“安定”性  

访谈表明,大多数教师都表示带教“老”教师和园长是他们在入职初期的“关键人物”[1]。这里的“老”并非教龄上的老,而是一些经验、生活和指导上比较成熟的教师。一方面“老”教师可作为正面示范对本科学历幼儿教师进行经验引导,另一方面“老”教师的成熟可以成为安抚新教师心态的一剂良药。  

3.师傅的引领性  

国外关于新教师支持的实践表明,形成支持团队更有利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2]。所以可以让本科学历幼儿教师与园内教师进行师徒结对。选择的师徒最好遵从“相近原则”,师傅并非一定是搭班教师,师傅也并非要事必躬亲,要更加注重理念上的引领,做一名“授人以渔”的合格师傅。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幼儿园的领导在引入本科学历幼儿教师时也要妥善分析其优劣势,为其准确定位提出科学的建议,在保证其发展方向稳定的基础上进行添枝加叶。  

(三)个人的积极应对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个人面对入职初问题的积极应对,也能够改善他们的心理生存状况。  

1.角色暗示法  

每一个新老师都面临着角色转变。首先周边人际环境中有了同事、班级幼儿和因幼儿连接起来的家长群。这些群体环境不断提醒教师进行角色转变。其次本科学历幼儿教师也要对自己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主动进行角色的转变。  

2.优势发挥法  

本科学历幼儿教师较之于他人,其在理论和解读幼儿上确实占据着一定的优势。因此他们可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幼儿,对于幼儿的行为找到与自己了解的理论中的吻合之处,或者利用自己的所知来解决幼儿中出现的问题。当发现所学理论能与幼儿行为匹配或自己的知识在应用时有了实效时确实是一种很快乐的享受。  

3.“名师”利用法  

只要是值得学习的教师都可以称作名师。对于刚刚入职的新教师需要多向老教师学习经验和教育幼儿的策略。在平日中多观摩老教师的活动,在“名师”的基础上,分析他们的教学结构和幼儿反应情况,吸纳名师工作中的“神”,结合自身形成自己的风格。  

4.步步为营法  

在本科生入职一年中,学前专业本科学历幼儿教育需要做的就是适应和积累。同时做好幼儿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在确定总体发展目标的同时按照时间设立阶段小目标,这样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在享受阶段性的喜悦后最终达成总目标。  

5.阅读充电法  

入职初的负面情绪在所难免。一方面需要靠人为的疏导,此外就是阅读书籍。阅读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积累量,而且是“免费的心理医生”,可以疏导工作中“阴霾”。不断给自己充电,积累。不仅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内涵,也更加有自信和从容。  

无论怎样,幼儿园引入学前专业本科生都是一种需要和发展态势,且幼儿园对本科学历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入职第一年的状况也曝露出学前教育本科院校的培养机制和幼儿园提供的成长平台中的一些问题亟待改善。期待在大环境的改善下本科学历幼儿教师在入职初能找准自己的地位,不断调整自己、积累经验,实现学前教育本科院校培养的预期目标,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绍萍 《搭建新教师和谐发展的平台》《早期教育》(2007.8  

2.冯江英 孙钰华 《幼儿园新教师专业成杂货那个的有效途径探析》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  

3.郑蓉 《新教师入职时期的“关键人物”》《教育科学论坛》(2006.11  

4.常宏 《简论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导刊-管理之道》(2004.8)  



[1] 郑蓉 《新教师入职时期的“关键人物”》《教育科学论坛》(2006.11 62  

[2] 李拉 《构建园本支持体系,促进新教师健康成长》《教育导刊-管理之道》(2008.11 35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