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幼儿行为跟进>>研究成果>>文章内容
刘亚论文:浅析表演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2-11-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浅析表演游戏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刘亚  

摘要:表演游戏是对幼儿综合能力体现的一种活动,也是幼儿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根据表演游戏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尝试创设一个和谐、愉快、温暖、充满友爱的氛围,鼓励幼儿敢于参与表演,并引导幼儿如何适当的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评价及自我评价,让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对作品内容及角色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幼儿产生交往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体会到在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效果的同时,能更好的掌握合作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表演游戏;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与特点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创造的过程中,孩子们已不单纯地只是在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地把增加表演情节的思路拓宽到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他们使得艺术作品具有了新的特色,这种对文艺作品的再创造完全是他们自己的一种独立活动,在这样不断创造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1.表演游不是戏剧表演  

究中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是幼自己自的活,幼只是因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上,他心目中并没观众,他也根本不在乎观众。在一次教研动中,有50成人散坐在室周围观看幼。但是,在长达2的(包括制作道具、使用道具)表演游中,幼非常注投入,根本不在乎有人在看他。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的本特点。促使幼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本身,而不是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次活中,他一次次地要求再一遍。在这样的活中,表演游的游性凸而有戏剧表演,幼的主性、积极性和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发挥,而且幼也在这样的活中体到了游的愉。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的性定位于游而不是表演,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应当戏剧表演。正是这种定着幼儿园表演游类属性,使表演游戏归属于游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性,表演游失去其作定性。  

2.表演游兼具游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型的游的特殊性在于兼具游性和表演性。表演游和角色游区别如下:角色游是幼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表演游以故事依据的特点定了表演游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就已有了一个规范游者的框架。在游程中,幼儿会地在头脑自己的言行故事情、人物系起,故事作脚本范着幼的行,成的框架和价自己和他人游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要求成了表演游表演性的基,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型游的根本特征。表演游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自身作戏类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不同于其他型游的特点。  

二、表演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  

幼儿通过表演游戏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表演活动时更自信的参与到游戏中去,从而有助于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并在游戏活动中体会到交往的积极效果,使幼儿产生再一次表演的兴趣以及交往的需要,那么在下一次表演游戏中又会促进幼儿在交往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这四者之间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表演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提高语言能力  

表演游戏对幼儿掌握语言的奥妙有着重要的作用。语言的先天因素与发音器官、大脑言语中枢的成熟有关,但大量的语言是通过试验和实践来掌握的。  

幼儿时期正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表演游戏,促进幼儿身体方面发展的同时,提供机会让幼儿独立表演、练习说话、体验成功、树立信心的机会。如:在表演游戏活动中角色分配、表演、动作都要经过幼儿之间的交流,幼儿商量谁适合演某一角色,讨论某一个动作该怎样演才能更好的体现作品的意思,这样充分发挥了孩子的积极性、能动性,让幼儿想说就说,锻炼了幼儿交往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演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掌握交往方法  

在表演游戏中,随着活动的开展,有进入游戏,游戏保持,最后结束游戏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交往的礼仪和礼貌用语。如:《金鸡冠的公鸡》游戏中,一开始在公鸡第一次和猫、画眉鸟交朋友时,画眉鸟友好的对公鸡打招呼“你好,公鸡,你的鸡冠好漂亮。”在公鸡与画眉鸟分别的时候,公鸡对画眉鸟说:“今天和你一起玩,我真开心,谢谢你,下次还和你一起玩,再见。”这样的对话,使幼儿在游戏中接触到“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会把这些词语使用到以后日常生活中,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礼貌用语。又如:当公鸡被画眉鸟和猫救出后,公鸡由衷地说:“要不是小猫的琴声和画眉鸟美妙的歌喉,我今天……谢谢你们,对你们的救命之恩我无以回报。公鸡在表达感谢时又加上适当的赞美,使整个游戏充满了友好的气氛,让幼儿认识到赞美是一种必要的交往技能的同时更能使幼儿掌握交往的方法。  

()表演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体会交往的积极效果  

幼儿之间的交往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些对幼儿巩固、强化幼儿之间的交往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交往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在表演游戏获得成功时,幼儿感受到了交往的成果,体验到了交往的愉快,这样就激发了幼儿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兴趣,使以后的交往行为更加自然、自觉。尤其是比较这次表演游戏中合作交往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更能使幼儿体会到交往的快乐与必要性。  

()表演游戏有助于促进幼儿产生交往需要  

儿童最初是一个自我为中心的机体,而不知道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游戏初,他们往往各抒己见,使游戏迟迟不能进行。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教师往往会采取建议的方式,让他们达成共识。幼儿在游戏中自由、自主的商讨机会,相互交流,共同选择角色,亲身感受到被接纳、被拒绝甚至争执得各不相让——这些对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隐性”的教育价值。幼儿这种“商量怎么玩”的行为,无意识的形成幼儿的交往,使幼儿产生交往的需要。  

三、表演游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活动,幼儿通过创设环境,培养交往方法,教师的指导以及进行自我评价、评价他人这些策略,使表演游戏活动能更好的持续下去,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  

(一)创设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为幼儿表演游戏提供良好的环境  

表演游戏中丰富的内容、起伏的情节、多变的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游戏中的现象有以下四点:有的懦弱、自卑;有的孤僻、唯我独尊;有的自信、骄傲;还有的爱集体,在集体中较合群。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在开展表演游戏中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充满友爱的氛围,让每个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表演游戏以无比的魅力吸引幼儿,让他们主动、活泼的通过游戏去认识、创造、交往和探索。  

1.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创设有意境的、丰富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萌发参与游戏的愿望。在环境创设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上,可以以师生共同商议的形式,按游戏的需要摆放场景、道具,还可以组织幼儿在设置好的场地里走一走、看一看,游戏结束后,可以让幼儿一起协助整理游戏场地、道具,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如:在《小铃铛》这一表演游戏中,教师提出了:想一想,小花猫可能在哪儿遇见小狗、小羊、小兔?有的幼儿说在树林里,有的幼儿说在草地上,有的幼儿说在公园里,有的幼儿说在幼儿园门口。教师请各组幼儿确定一个设想,创设不同的游戏场景。于是,活动室里出现了在树林里、草地上、公园里、房子外等不同的游戏场景。同时,在游戏场地、情景的创设中,教师还应重视与幼儿共同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温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宽松的环境下心情愉悦地游戏。  

2.鼓励幼儿参与游戏准备  

游戏中的准备中最重要的道具,它是表演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材料,能吸引、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与兴趣,提示幼儿在一定游戏情景中进行表演。在游戏中启发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半成品材料或废旧材料加工制作道具,也是幼儿主体性发挥的良机。以往教师在进行某一表演游戏前,教师都要为幼儿准备许多教师认为表演需要的道具,在指导游戏中教师还要反复地交代刀具的摆放与使用方法,而幼儿对这些道具并非喜欢,只能被动地认同,这既削弱了道具材料在游戏中的作用,又不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为此,我们尝试让幼儿根据表演作品确定需要哪些道具,这些道具应该怎么解决等一系列的问题,并注意引导幼儿通过动手动脑一起来制作游戏所需要的道具,让幼儿参与到道具的设计与准备中来,使幼儿充分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如:在表演《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前,教师讲完故事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除头饰外,还需要那些道具?有的幼儿说:“要一面镜子,这样王后才能天天问镜子谁最漂亮。”有的幼儿说:“要两间房子,一间当皇宫,一间给小矮人住。”还有的幼儿说:“还需要头巾、围裙、手套让王后化装用。”幼儿提出的道具(如:魔镜、头巾、丝带)确实对游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接着,教师请幼儿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准备游戏所需的道具,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准备活动中,成果颇为丰富:用胶粒、插塑拼插出各种形状的镜子;用大型积木或纸箱来搭房子;用彩色皱纹纸揉成丝带;到娃娃家找来头梳、围裙、手套。幼儿准备的道具更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而且能不断深化游戏内容,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 培养交往方法,使幼儿的交往技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表演游戏中交往的内容包括游戏开始时的角色分配、表演过程中的互助与支持以及自始至终的认知冲突。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矛盾,幼儿之间会协商解决问题;游戏材料不够用时,幼儿会想办法,轮流或共同使用;同伴遇到困难,幼儿会用动作、语言去帮助鼓励他;自己遇到困难无法解决,他们会主动找小朋友或者老师协助等。通过这些具体的交往情境,幼儿慢慢地就发现交往的方式方法,交往经验也在实践中慢慢地得到积累。  

 () 鼓励幼儿参与表演,在充分的自信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师常常忘记,品德首先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伟大的义务感,只有当它能在生活实践的每一步中得到生动体现时,才能成为人的行为准则。在培养未来的一代人时,我们应当首先在个人领域,即在青年人靠良心的驱使而产生并得到控制的相互关系领域里,培养最纯洁,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情感。在幼儿园环境里,老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热爱、尊重幼儿,多一些爱心、细心、耐心和童心。对待那些性情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进他们进一步的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交往能力较弱的幼儿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积极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和谐的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刚开始进行童话剧《金鸡冠的公鸡》活动时,发现参加表演的总是那些班里十分活跃的性格外向型的幼儿,而那些内向型的幼儿常常当观众,为了给每个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从表演的满足中获得成功感,于是在每场表演后,教师应注意用简朴的语言或一个小小的动作来肯定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如,一个赞许的笑容、夸奖;一句“有进步”等等。虽然只是极短的语言,极小的动作,但却给了每一位参加表演的幼儿一个鼓励,给那些暂时还未参加表演的幼儿一个暗示,当那些未曾参加表演的幼儿亲眼目睹每个参加表演的同伴 都受到 老师不同程度的表扬后,他们再也不甘心做局外人,也大胆地上台表演了。起初,有些孩子难免由于紧张忘记台词,老师就及时鼓励:“你的本领很大,一定能演好的。”台下的小观众也会关切的安慰:“不要着急,想一想再说。”同伴及老师的谅解与鼓励,使胆小的幼儿情绪放松了,演出结束后,师生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幼儿们活跃起来了,悄悄的告诉好朋友“我的本领也很大,下次还要演。”在以后的日子里,幼儿争先恐后地参加表演,在表演中重新认识了自我,有了自尊和自信。  

 () 引导幼儿恰当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通过评价培养幼儿优良素质  

幼儿的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是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行为价值的认识、评估,恰如其分的积极评价,会促使他们健康成长,而不切实际的评价,是幼儿完善其良好心理品质的障碍。因此,创设一个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机会,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重要环节。于是,在一次幼儿实事求是地自我评价中,让他们谈谈今天表演那些节目,你是怎样表演的,以引导幼儿建立内在的自信心。其次,组织幼儿学习评价他人,让幼儿谈谈:“今天你最喜欢那个演员的表演?为什么?”让幼儿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由 于 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正面引导,孩子们评价能力有了提高,听他们在游戏中是如何讲评的。“今天我扮演小猫,当我砍柴回来后,发现公鸡不在家时,我心里很焦急,于是我就东看看、西瞧瞧,嘴里不停地说‘公鸡会在哪里呢?真让人担心啊’,我觉得这样的表演把小猫着急的样子表现出来了”,“小明今天扮演公鸡,当它被狐狸抓走时,它吓得浑身发抖,还边哭边喊叫,请求好朋友来救它,我觉得小明这样表演,把公鸡胆小、害怕的样子表现出来了”。  

游戏后的评价, 不仅为幼儿以后更好地开展游戏打好基础, 而且讲评过程本身就是幼儿锻炼表达能力的过程。在表演游戏中,一般采用师生共同评讲为主。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讲评中, 充分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及交往能力。例如:每次表演游戏结束, 可以让幼儿交流自己扮演了哪些角色?和谁合作的?怎样演的?在整个表演过程中, 你认为谁表演得最好, 为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 供幼儿讨论。幼儿在讲评过程中, 学会了小朋友间互相评价, 学会了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或别人做过的事, 学会了讲出自己的感受等等, 无形之中, 孩子的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表演游戏是幼儿在言语表达中需要大量非言语手段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游戏活动,所以用表演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一种好方法。教师在表演游戏教学中,采取不同形式、方法,鼓励幼儿积极的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表演,通过自身努力去获得成功,不仅能满足幼儿表现的欲望,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也培养了幼儿勤奋好学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并能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启发思维和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努力去开创适合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表演游戏中去,体验周围人对他的信任和热爱,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友好,克服压抑、焦虑和自卑、孤僻的情绪,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素质,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学前游戏论 [M]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2](苏)玛努依连柯. 于曦译.在幼儿园中对儿童游戏的领导 [M]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7.  

3]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翻译室译. 苏联学前儿童游戏理论选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内部资料,1961.  

4]黄人颂. 学前教育学 [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6](美)玛格丽特·柯尼等著.刘焱译模糊游戏与工作的界限,创造复合式学习经验200101.  

7]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王文绮.表演游戏教学中幼儿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J] .池州师专学报,199804.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