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市)>>特色展示>>文章内容
尹彦:我的圣诞我做主
发布时间:2017-11-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宇杰

《我的圣诞我做主》

银河幼儿园 尹彦

一、观察背景:

从圣诞化妆舞会到圣诞派对

圣诞节就要到了,到处都可看感受到浓浓的圣诞氛围,幼儿园里也不例外。我们传承的主题活动《我的圣诞我做主》进行也快一周了。在第一周里,孩子们主要是通过绘本故事、圣诞动画了解圣诞节,那么,在对圣诞节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就要为第三周的圣诞化装舞会做准备了。

化装舞会:是欧美上流社会在公司年会或大型庆功会、时尚派对上的一种安排,常是需要戴面具或者伪装方可参加。除此之外,还分别有一部图书、一部电影、一部歌剧、一个热门游戏的名字。

在主题实施第一周周五,我们说到了即将在第三周举办圣诞化妆舞会,这时,孩子们的脸上一脸困惑:什么是化妆舞会?要干什么?跳舞吗?可是我们不会跳舞啊?当老师把百度搜索的关于化装舞会的概念说给他们听,再介绍一下以往小朋友的做法,他们对于化妆舞会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这时,点点说:“我看我们兴趣班那儿马上要举办一个圣诞派对,会有一些好吃的,还有很多小朋友、家长一起玩儿,那里已经准备的很漂亮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似乎对这个提议非常感兴趣,

李若馨说:“这个好!我也想要过那样的圣诞节!”旁边又有很多小朋友附和,“我们也想!”大洋洋说::“我可以叫我妈妈做蛋糕带给大家一起分享!”大乐乐说:“我姐姐公司有好多装扮的东西,我可以带来!”蛋蛋说:“我们去年不还有圣诞树的吗?拿过来就好看了。”大家一下子进入到圣诞派对的准备活动中去了。

我问:“大家先别着急,我们的圣诞节,你想怎样过?每个人都说说看。”

豆豆: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吃的。

小洋洋:我想玩游戏,躲猫猫、木头人。

乐乐:还有老鹰抓小鸡。

兜兜:我妈妈会做饼干还有糖,我想带来和大家分享。

派对(PARTY) 即"宴会,聚会"的意思。派对通常是社会中的人们聚在一起打算主要用于庆祝和休闲的一种方式。

看,虽然孩子们还搞不清什么是“舞会”什么是“派对”的准确概念,但是,他们说的话、计划做的事,用“派对”来定义的确更贴切一些。每一届的孩子对于圣诞节的兴趣都是一样的,但是,以怎样的形式过节是不同的。于是,我们班级的圣诞节就将以“圣诞派对”的形式来过。

二、观察分析:

1. 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首先,对于舞会和派对,他们结合日常生活的理解可能就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庆祝、游戏、分享。在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接触比较多,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其次,在以往的活动中,比如六一节、秋游等活动,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再次,目前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设计的音乐、律动的活动不多,幼儿经验较少,孩子们存在抵触心理的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了个醒。

2.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与需要。

好吃的零食、水果,好玩的游戏项目,好看的庆祝环境,喜爱的爸爸妈妈一起参与,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同时,在每一项活动的准备过程中,由于都是他们自己计划、参与的,就会有所获。好玩又有效的活动,我们老师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呢?

三、跟进策略:

圣诞节的物品计划怎样准备?

想自己带来的:5人;想自己去买的:10;想自己做的:13人。其中想自己带的人补充说:“我们想周末和爸爸妈妈买了带来教室和大家一起用”。

于是,大家一致决定,采用自己买和家长参与一起做的形式来准备。

1.计划在前。

(1)食物。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美食,经过集体讨论,集中在零食和水果。

哪些零食?哪些水果?大家先画出喜欢的食物,再集体投票选出。

(2)环境。你想用什么装饰环境?装饰哪里?孩子们说:“我想用那个一个一个圈连起来(拉花),装饰到门上,我在别的班看到的。”“我想用橡皮泥做一个雪花装饰,我看有卖的,我也可以做的。”有的说:“我想用气球装饰,以前我们小班的时候有的,很好玩。”

(3)游戏。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有-躲猫猫、抢椅子、木头人、丢手绢和捕鱼。大家计划在圣诞节前一一玩一遍。

2.准备在中。

商定了具体的计划后,大家开始分小组购买。

(1)食物买多少?

关于每个食物的数量,集体讨论时遇到的困难是:一斤是多少个?够不够每个人一个

啊?大家暂定之后,在实际购买的时候得到了解决。买草莓时,谢皖凯问:“阿姨,你

这个是一斤吗?怎么这么多啊?”铭铭称提子时说:“一斤怎么这么少啊?”点点说“不行我们就再多要一斤呗。”

挑选薯片时,小洋洋挑了一包辣味的薯片,王晨熙:“这个太辣了,小朋友不能吃辣的,还会咳嗽的!”大洋洋:“那我们选个番茄味的吧,酸酸甜甜的,大家都喜欢。”

挑选海苔时,玥儿:“我们三个一个拿海苔,一个数看对不对(活动前每个小组都有自己负责购买食物的清单)我负责付钱的!”

(2)“这个”(拉花)怎么做?

大洋洋:老师,看!我的拉花快要有我高了

满满和王晨熙:我们俩合作的,看,是最长的!

点点、丽丽、听语三人合作。

丽丽:刘听语是负责拿纸给我的,我负责涂胶水,然后点点负责把贴上去,我们三个人一起做的。

另外,孩子们还用彩泥制作了雪花、星星,用刮画刮出圣诞袜、圣诞树,用油水分离画画出了冬天的五彩树林,分别装饰了教室的窗户、栏杆和自己的柜门。

(3)游戏一个一个玩起来。

躲猫猫什么时候玩?抢椅子呢?大家一一列举了时间,决定在户外散步时、下午放学前、户外活动时间进行,有的可以集体进行,有的可以几个同伴一起玩。躲猫猫时,一个孩子躲在了老师的衣柜里,大家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她出来之后神气极了。

(4)制作邀请函。

听语:我看见我爸爸收到过一个贺卡(邀请函),上面叫我爸爸去参加的。

丽丽:我家也有的,别人结婚的时候发给我妈妈的。

由此,慢慢引申出了邀请函的制作。

谢皖凯一边画着粉色的爱心一边说:“我妈妈最喜欢粉色了,她还喜欢爱心,我把许多许多的爱心送给她。”

听语画了几个蓝色的大大小小的圆圈,停在那里说:“我不会画。”老师问他:“你喜欢蓝色的圈?”他点点头,老师说:“如果这上面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圈,颜色有的深有的浅,不知道会是什么样?”他试着沿着边框画了之后,高兴的说:“真好看!”蛋蛋说:“原来几个圈圈画出来还能这么好看哪!”

(5)家长参与准备。

我们的每一项活动开展的同时,都通过动态、QQ群等形式和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以便家长了解整个活动的由来、计划和准备事宜。家长当中有着丰富的资源,参与的热情非常高,于是,孩子们想要买的面包、饼干、蛋糕等食物,就以家准备作为辅、孩子参与为主的形式开展了。有的姐姐准备饼干材料,有的妈妈准备蛋糕材料,有的妈妈给大家做了牛轧糖,有的妈妈买了气球,有的妈妈买了鸡翅等等,制作当天,还有的妈妈带来了鸡蛋、白糖、擀面杖等等材料,真的很让大家感动。

3.同庆在后。

圣诞派对当日,孩子们对于如何制作出饼干、材料的准备非常感兴趣,纷纷围着阿姨问东问西,当看到奶油制作的过程时,不由自主发出“哇”的惊叹声。

看到自己制作的饼干经过烤箱烘烤变成了可以入口的美食时,那份骄傲、惊奇大大的写在脸上。

【结语】

●“谁”的主题?

若是从活动内容上来看,我们的活动内容和以前的差异不是很大,都有了解圣诞、环境准备、制作邀请函等,但是,在主题来源上却与以前有很大不同,因为,这个主题真正是孩子们自己的:感兴趣的是他们,发起人是他们,想要如何过节使他们,做哪些准备的是他们………因此,在每一个活动开展的时候,孩子们都是干劲十足,主动性、积极性分外高涨。

还记得徐志国老师说过,孩子的活动要既好玩又有效。孩子感兴趣的活动有许多,作为老师要学会判断,选择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在这个主题中,孩子们自主自发的推动着主题的开展,原来主题中的每项内容自然而然的就被孩子们自己一个一个“利用”进来了,这样自然的“嫁接”“融合”,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这是孩子的主题!他们愿意为之努力、愿意积极思考想办法、愿意辛苦付出、乐意听老师和同伴的建议………伴随幼儿的脚步,陪伴着他们,真幸福!

●梳理出了“经验”。

从小班的秋游,孩子们了解到秋游前需要做哪些准备;从中班的秋游,孩子们发现了自主的乐趣,同时,有了自己的经验:活动要好玩,怎样才好玩?游戏可以有,好吃的可以有,好看的、可体验的可以有,再有家人的陪伴那就完美了!

因此,在圣诞派对的计划中,孩子们自发想到了:好玩的游戏可以制定一个计划,在圣诞前每天玩一个;好吃的东西做个计划,大家一起准备。除此之外,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又了解到:好看的环境也很重要,这可以让我们自己更高兴,让来参加活动的人更高兴、感受到我们邀请的真诚;为了表达我们真诚的心意,还可以自制邀请函,写上时间、地点、内容等,让别人更清晰了解我们的活动。

经历了这些活动过后,在《冬天到》主题开展时,孩子们就自发的计划着:可以做成一个新年派对,把教室打扮漂亮点(做一些窗花啊、拉花啊之类的,很少再一下就想买现成的了),一起去买一些好吃的;做一个邀请函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方便他们提前请假来参加活动;把想玩的游戏计划一下,每天玩一个………

我想,这些宝贵的活动经验,对他们以后的幼儿园生活、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有影响!

●在活动进行中,也发现孩子们剪雪花时使用剪刀的能力水平差异很大,发现同伴合作的能力有进步,发现自己在准备材料时还可以更精细,发现有些活动老师还可以把节奏放的再慢一点,发现孩子们自己参与、自己做主的那份骄傲、快乐………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