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日下午,银河幼儿园举行大班阶段课程《我是中国娃》实施后审议开放活动,银河幼儿园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恽丽华老师主持。
一、畅聊阶段课程开展后的感受
葛星星老师捕捉到班级孩子对中国四大发明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多次尝试:逐渐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丁雅丽老师肯定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班级也将预设资源与生成资源相结合,促进幼儿在主题中的发展。黄超老师在主题调查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孩子亲身体验+家长的记录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辐射。
二、聊整体——剖阶段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阶段课程承包人姚凯颖老师从“阶段课程的实施线索”、“班本化微课程行动”
“资源的使用和投放”、“幼儿的经验变化和生长”四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个剖析,发现在课程前测中幼儿对于祖国不同维度的了解比较浅显片面,随着课程的开展,幼儿在认知水平、信息获取与收集、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等能力的提升,自主思维也得到发展。
虞洁老师和丁雅丽老师也分别从班级幼儿“对中国版图的深入认识”和幼儿学习品质、动手操作能力上的提升佐证了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吴洁老师就“小可的区域挑战故事”向大家分享了小可从有畏难情绪——12天完成8个挑战的进步展现了幼儿的成长。
三、聊个体——了解阶段课程中个体幼儿的成长
尤舒玥老师讲述了小茜“遇见青花”的故事,尤老师从课程缘起(自驾游遇上主题课程)——幼儿的兴趣点(“青花瓷”)——家园合作带给孩子的经验提升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感受:孩子的兴趣来源于生活,教师的跟进与支持丰富了幼儿对青花瓷花纹的经验从从而促进了孩子创造力的发展,最终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乐乐的兴趣点与小茜不同,不是幼儿在课程开展前自发的兴趣,而是在主题开展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姚凯颖老师持续跟进了乐乐在“建构区建构长城”、“积木区建构长城”、“自然材料区拼搭长城”的三次尝试,直观地感受到了乐乐在建构技能、探究能力、对中国长城的了解度与喜爱度等方面的成长。
李伟林老师《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故事分享中,我们感受到了在有难度的游戏挑战中,幼儿的主动性与兴趣点,教师的陪伴与分享交流,带给孩子从个体——小组——群体的经验辐射。生动地阐述了嘻嘻从不会——主动尝试并寻找帮助——突破惯性点,成功折剪纸的过程,也发现了嘻嘻在“坚持”“调适”“自信”“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更是认识到“五角星是完整的,一角也不能缺的”情感升华,带给大家别样的感悟。
四、聊方案,就问题优化、完善方案
李芸老师就课程资源主题的匹配度(“我喜欢的故事情节——我知道的中国之最”)、区域游戏难度是否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区域游戏内容是否适宜幼儿的生活经验提出了优化建议。
吴洁老师对区域游戏挑战可以针对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层次提出了优化建议。尹彦老师就集体活动的备课结构提出了优化建议。王佳祺老师和李伟林老师就家长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共享提出了相关建议。
活动最后,高丽泽老师给予“踏实实施课程,与孩子过好每一天”的肯定与期待。课程后审议是反思更是优化,相信老师们在经历中能够不断优化课程、优化自身,为孩子的发展不断努力!
(摄影:史梦凡 撰稿:朱敏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