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7日下午,银河幼儿园全体教职工齐聚在常裕园区311室,参加了主题为“坚守初心”的辩论赛活动。本次活动由魏剑老师主持,由周宇杰、董逸雯老师各带一队组成正反方辩论小组,现场分为大众评委和专家评委,最终决出反方为胜出方,田玉娟、李月老师为最佳辩手。
辩论是什么?阐述理由,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教育现场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两难”的情况。就让我们在辩论场中,一争高下,在实践中分出胜负!
本次活动辩题是“理解需不需要共情?”,在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教师内心深处更为丰富的论点和论据。
正方老师说“理解需要共情。共情,这个词是由人文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概念。共情能力是指心理咨询师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通俗点来说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随着心理学知识在大众间的传播,共情能力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评价事物或者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生活不顺心的事,需要心理疏导,建立倾听的过程就是共情的过程。当我们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同样需要有其他群体来共情。我们跳出自己的思维圈,站在他人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看透理解问题,否则就很容易钻牛角尖。所以,共情下的理解才能更让人有自我表达的欲望,也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反方老师说“理解不需要共情。共情是理解的充分的必要条件,没有必要共情,我们依然能够理解别人,我们可以通过感知体会,可以基于客观事实以及理性的剖析感性。比如,妈妈怀胎十月,每日心勤操劳,我们不必要站在她的角度去看、去想,更不必亲身经历生养,我们依然能够理解她的不易和辛苦。我们会通过帮妈妈做家务,给妈妈按摩,体谅妈妈的辛苦。在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和妈妈产生共情,但依然达到了我们理解的目的。其次,共情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共情的前提是需要知道很多信息,要知道对方的性格、思想。可现实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了解那么多事情,更别说两个内心世界真正相通的人。最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并不需要共情,共情是产生情感共鸣,心心相通。但在生活中,我与你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样貌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心理成受不同、思想不同,灵魂不同,很难达到共情。”
观众说“是需要共情的,可以增加彼此的情感理解;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才能理解对方;不需要共情,理解他人但可以不共情,知情意行是理想状态,这是一个过程,尤其到社会后,作为社会人,上司只需要解决问题、不需要提出问题,所以不需要理解共情。”
最后,由专家评委代表汪田田园长总结提升。首先是羡慕,场上的辩手们有个人观点,又有气场,真的特别棒。其次,回到本次的话题,理解是一个客观事实,是我们能不能认知的一个问题,而共情,是有主观能动性在里面。能不能共情,有几个层次,有没有能力去共情?愿不愿意去共情?还有要看个人所持的观点。因此,共情不是一味的共情,第一个我们理解需要共情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是我们共情的底线是什么?希望在后面有多多的这样的辩论活动,能够让我们幼儿园老师的思维能够有一个辩证的视角去思考,能够帮助我们去为了观点去找一些支撑和依据,能够让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理解越来越明晰,这是一个特别大的价值;同时在这样一个场所里面,尤其新老师们能够去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这一点也是特别特别棒。
活动现场唇枪舌剑,论点论据越辩越明,观众席内掌声频起。本次辩论活动旨在提高教师的思辩能力,表达水平及自信心,营造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在思考德才兼备、家校沟通中的心智成熟和业务精良,引导更多教师对银河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达成共识,为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人生处世都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撰稿:张晴 摄影:袁菁霞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