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上午9点,西北师范大学李瑾瑜教授莅临我园指导,在银河幼儿园园长吴亚英的带领下,李教授参观了幼儿园户外场地、班级教室、各专项活动室,初步了解银河幼儿园的建设规模、课程设置等情况。
接着,李教授参与了银幼老师们的“回顾与对话”专题交流会——成果奖孕育之“前世今生”。会议由银河幼儿园副园长汪田田主持。
首先汪园长抛出了一个话题,让大家聊一聊闪现在脑海里的一个时间点,并说一说这个时间点对于自己的意义。由此,开启回顾银幼12年来的教学改革历程。
从2009年新、老园长交替开始,与吴园长对话,了解到初入银河,有一种这样的现象比较凸显:幼儿被管控、被替代现象较多,主动性、创造性与身心愉悦感不足;教师关注集体教学及自身保教工作的多,了解并理解幼儿的意识和能力不够;课程架构依托文本教材及成人期待多,关注幼儿生动生活与内心需求少;幼儿园管理重行政事务,业务发展支持尚不够等。如何转变教师观念,解放孩子、解放教师?全园的老师们借助讲孩子的故事,向孩子学习,参与每月案例评选,定期带领大家阅读专业书籍等方式,真正地将眼光放在孩子的身上,进而转变观念。与此同时,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课程改革点上尝试之旅正式开启。
2010年,在实践中凝练了“每颗星星都闪光”的文化理念;开展户外混龄活动的实践,彰显野趣特质。2012年,关注生活环节的价值,开展幼儿独立入园、自主用餐等生活主人的尝试。2013年大胆进行“大板块作息时间”探索,将时间还给孩子。
课程改革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都是基于发现的问题而进行的尝试与优化:当我们创设了充分自主与宽松的环境场域的嗜好,教师看不见真孩子和看不到更多的孩子成为我们接下来行动的突破点。基于此,正式开启观察技术的锤炼:白描练习—看见的四会技术—观察的四类方法—两全原则落地的观察—陪伴式观察—支持的四种策略,逐渐形成观察—支持的系统。高玉晶老师、蔡丽萍老师、郑李娜老师就观察的改革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张晴老师、高丽泽老师、王静老师通过案例分享体现银幼“以学定教”的观念变革,再到行动落地、即时· 实证教研、课程资源建设等改革措施。
当然,在银幼12年的教学改革历程中,还逐步形成了各种保障机制,包括“三领三做”的文化引领机制、平台联动机制、个人内省机制、家园平等互惠的合作机制等等。赵翠娇、钱力、张南南老师分别从周日计划改革、一人一档案、个性化定制家长会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一路走来,经历的各项改革,最终指向的是具有银幼特质孩子的六项能力:即自我照顾和生活、自我主张和判断、自我选择和决策、自我计划和设计、自我反思和调控、自我规范和负责。
活动最后,李教授也分享了自己听完银幼改革历程后的感受,并集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五个期待:
1.期待在理我们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要凸显三个要素:重要的事件、重要的他人、重要的节点。
2.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学会讲故事。故事中应该包括人、事、理三个要素。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和凝练故事。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我们做出的这么多的努力。
3.再读书方面:建议有时候阅读规定一些书目,更重要以任务和问题驱动来改造,注重系统阅读。
4.注重日常概念的转化与提炼。;例如:看见、看穿、看透儿童。
5.关注教师变革:要把目光同样放在老师身上,所有的变革其实就是从变革自我开始,老师在变革儿童观是帮助孩子,其实也是在成长成就自己。
撰稿/摄影:赵一枫 审核:高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