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开始,银河幼儿园启动幼儿行为观察,我们走过了“一愿、二会、三用、四精”共四个阶段,提炼出了确保“关注每一个,每一天”思想落地的银幼观察-支持4+2模式,梳理出了一系列能对应各类教师不同需求的实操经验以及观幼儿识自己、不断优级迭代的专业发展闭环。为更深度的了解幼儿发展规律,2021年寒假期间,我们一起共读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深厚理论底蕴,促进专业长远发展。
一、共读书目介绍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让教师认识学前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并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发展中的学前儿童心理,阐述学前儿童(0-6岁)认知、情感、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我们要花一学期的时间,精读王振宇博士的这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二、分级组交流
2月15日-17日,各级组组织大家进行网络学习交流,老师们分别阐述了自己读书的收获感受。例如张老师说道:“在《绪论》中,有一位带有诗人气质的心理学家,用了很多优美的句子来描写他心中的儿童。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儿童的执着、浪漫、率真让我对孩子有无限的敬佩和喜爱;儿童是值得尊重的,儿童是值得学习的,儿童是值得研究的,儿童是应该被呵护的,儿童身上的这些特质更应该是被保护的。”翟老师对书中提到的心理过程有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不断的分化,变得越来越精细;另一方面,心理过程随着人的年龄增加而越来越复杂,感受到人的心理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儿童的心理更不是一尘不变的,这是我们读准儿童心理的依据。徐老师认为:“在日常中要有研究的意识和研究的能力。这本书中就提到了很多,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就提到了如:观察法(个体观察很群体观察。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这些方法还是很实用的。”各个老师分别阐述了自己读书的收获。其中在群内伴随着与老师们的互动交流。
三、共享读书资源
大家在线上互相讨论学习之后,在银河幼儿园工作群内也及时共享了每个级组的读书资源。例如小班级组的赵老师通过阅读此书就拿之前他们班建构区为例,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老师发现在区域游戏的时间,相较于刚开学一两个月的积木区,后期很少会有幼儿选择积木区进行游戏。在调查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原来这一阶段的小班幼儿的建构游戏主要集中于正在经历自我和客体逐步分化的过程,而且在这段过程中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明显。也正因此,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支持,引导幼儿进一步游戏;中班级组的葛老师也通过阅读此书提出:“只有了解幼儿的发展和心理,才能使我们能真正的去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共情。在课程的内容上、游戏材料的选择上及评价上才能适宜幼儿的发展。比如,就幼儿的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上,是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3-8岁这个年龄段,对于方位知觉的认识是在不同的年龄段中才能凸显。11-12岁时,左右概念才能比较清楚。为此,当我们在进行方位知觉、空间知觉的数学活动或游戏时,我们应该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来进行相对应的活动的选择。另外还有考虑到个体幼儿的发展,不能一刀切。”相信还有更多的老师有着不同的收获。
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意义,相信在这次的读书分享之后我们一定会将书本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逐渐的形成能够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适合自己的指导策略。
(撰稿:罗玲玉 图片:各级组 审核:高丽泽、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