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探秘现场,寻找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区课程叙事组第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9-05-3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汪傲梅

2019年5月30日上午,区课程叙事组全体成员齐聚银河幼儿园开展第三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孟河中心幼儿园汤丽霞老师主持。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共读一本书。全体成员共读《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第一章,并就其中的内容进行三方面的交流。一是对第一章节中有感而发的内容进行互动。如一切生活都是某人自己的生活,知道自己存在着;二是对其中的内容与自己的实践进行对接。如张留玉老师将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园内的种植园进行对接。

环节二,共观两现场。大家共同观摩了两个现场,一是银河幼儿园汪田田老师开放的课程故事现场《好玩的户外区域(材料)》。本现场源于课程故事《好玩的区域(材料)》的推进,主要是在混龄活动中教师发现某一个班级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的跟进。主要意图在于摸索课程叙事活动呈现的方式,也为本学科组的活动开展提供了剖析的样本。葛莉老师分享的课程故事《小车骑行记》则是从幼儿主动发出的请求为契机,进行课程故事的推进。为大家呈现了一个课程故事包含哪些内容,分别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思考和分析的参考。

环节三,现场共反思。汤丽霞老师带着成员们就两个现场进行剖析,共同探讨“课程从哪里来?”老师们结合阅读的《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第一章与现场进行剖析,对两个现场进行了点评,谈到“幸福”在教育现场中的体现,如对幼儿交流的尊重,对幼儿习惯品质的关注,对幼儿进行自我价值判断的引领。同时也提出自己的质疑,如对幼儿的引导的有效性如何保障。

环节四,组长巧引领。三井中心幼儿园卞慧园长作为组长进行引领,提出两个现场均是幼儿的需求,一个是被老师发现的,一个是幼儿主动提出的。但不管源于何角度,生成课程要回归幼儿的本质不变,而教师如何看待和对待课程就是课程的开展的过程。而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正看到了幼儿真正生活中的问题来源,把控课程的适宜性,再来对接指南发展定位课程目标,关注课程的拐点。

 

                           

撰稿:汪田田 摄影:卞慧 审核:赵一枫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