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下午2:30,银河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家长们在常裕311进行了“大手牵小手,迈好入学第一步”的幼小衔接专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了龙城小学低年级的一线老师徐艳来给大家答疑解惑,本次讲座由沈道广老师主持,主要从小学低年级班主任的角度来谈幼小衔接,给各位家长以专业性和实用性的指导,解决入学前期、入学后如何来关注和帮助孩子的问题。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对于幼小衔接方面有了很多的困惑,根据前期家长就幼小衔接的困惑和问题调查后,徐艳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答疑解惑。
一、适应能力的发展
大班幼儿刚毕业,踏入小学,会出现哭哭啼啼不愿意上学、不愿意提及在校表现、半夜睡觉惊醒、性情发生改变,如容易退缩、烦躁等一系列的表现,针对这样的行为出现,徐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尽量激发孩子的入学期待,并采用积极的问题与孩子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在同步学习如何适应。
二、衔接生活的规划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其中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划来更好地衔接小学生活。针对这一点,徐老师也给出了四点实用的建议:每天给予孩子适当的学习任务,例如亲子阅读活动;经常用鼓励的手段来与幼儿进行沟通;帮助孩子调整早睡的作息时间;培养孩子做一些简单家务的能力。
三、好习惯的养成
升入小学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学业的压力,那么如何能够在学习中游刃有余呢?徐老师给大家提出了一点,那就是“好习惯益一生”,这个好习惯可以分成以下三类: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作业习惯。
学习习惯的培养包含了听课、书写、语言预复习等多个方面,在学习上,家长应该充分地信任老师,配合老师。
生活习惯的培养包括整理物品、生活能力和用餐。
作业习惯的培养包括安静、干净的作业环境,时间观念,每一项作业的完成。其中每一项作业的完成就是说家长要关注到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因为低年级的孩子一般是口头作业比较多,以读为主,这个时候家长也必须重视这些口头作业。在这个作业习惯中,徐老师还提到现在大部分的家长会将孩子送到晚托班,但是晚托班不是万能的,还需要家长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与晚托班老师沟通孩子的表现,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四、交往能力的发展
这个问题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家长提到,这也是孩子上小学首先表现出来的问题之一。徐老师将交往能力分成两类,一类是内向的孩子,需要家长坚定地告诉他,他很受欢迎,用小细节告诉他更好的处事方法。一类是外向的孩子,同样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
徐艳老师从四个方面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小衔接,给了家长很多实际性的操作建议,在听了徐老师的讲座以后,很多家长也纷纷表示想趁这个机会,针对一些问题想进一步请教徐老师,主持人沈老师随机请到了四位家长来与徐老师进行问答对话。
家长1提出了关于幼小衔接的课程需不需要去上?
家长2同样对有效衔接如拼音课需不需要去外面补习,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确切的回答。
家长3是一位小学教师,针对前两位家长的问题,也给出了自己作为一名专业小学教师的建议,每个学校有不一样的教学制度。
家长4提出家长是否需要陪伴孩子一起看书。
针对以上四位家长的问题,徐老师也热情地一一作答,认为幼儿衔接课程是有利有弊,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来抉择,而是否需要陪伴孩子看书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需要陪伴。
最后,银河幼儿园的王禹园长结合今天的讲座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一是适应能力需要家长关注到学习及社会适应;二是心态方面需要家长关注到孩子的好奇心、责任心、自信心;三是家长需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准备,学习能力、习惯和规则品质的发展。要相信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
世界上最难的职业是家长,最艺术的工作是教育,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神奇的生命。
撰稿/摄影:王春玲 审核:赵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