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8日下午4:30,银河幼儿园新教师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在常裕中二班参加了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的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王颖老师主持,主要探讨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观察的实施路径。
“观察”一直是我园进行课程游戏化的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捕捉幼儿行为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想能够真正的了解幼儿的需求,我们需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新教师经过上一学期的锻炼,对于“观察”有了更多的理解,在一个学期多的带班中也有不少的做观察的积累。然而一年新教师在观察中的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正确的时间介入、指导幼儿的游戏?如何平衡游戏的参与者与游戏观察者的关系?两年教师对于观察后的跟进与支持如何展开?为此,本次的沙龙走进现场,关注现场中的教师是如何做观察的。
一、活动前期——共读活动
共读书目:《观察儿童》第二章-一步步教你如何呈现观察
通过阅读学习在观察中能够确定目标和目的,记录详细的的观察情况,并将教师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在阅读中为即将的现场调研做好准备。
二、活动中期——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从区域游戏中看教师观察现场
通过对区域游戏进行现场了解:一年教师通过游戏现场观摩,了解到可以观察哪些内容,可以利用何种工具观察更为便捷;两年教师在环节中观察到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介入情况。
三、活动后期——观察沙龙研讨
主持人:幼儿有序的开展游戏?教师观察工具齐全?教师参与游戏?幼儿互动良好?
新教师们:这样的场面是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可能都会发生的,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在前期已经学习了相关观察的很多的理论和方法等,也很好的运用到了日常的工作之中。老师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即是观察者,也是一个游戏者,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兼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于一身;
主持人:两年教师在观察一年教师的介入时也有自己的看法,也说出了答案,在幼儿懂得游戏规则,知道游戏玩法,了解事情的解决方式的时候,教师多等一等,耐心的观察幼儿,看幼儿与同伴之间是如何解决;而在幼儿尝试多次无法完成游戏或者出现不适宜的行为(例如将木质积木用力砸像地面等行为)时教师适当的介入。
总结:
创设相关环境以及支架:丰富该区域支架材料,如区域故事,操作支架,引导孩子自主学习。
教师的适时介入:教师通过合适的方式介入,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尝试用不同方法。
同伴互学的学习方式:请两个孩子分享不同的方式,同时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并记录下来。
分享交流:分享今天操作的过程,引起幼儿尝试的欲望。
分享交流之后:进行持续跟进,提升孩子的操作技能。
核心经验的提升:
做任何事情都要心中有目标,想要做好观察,首先对于自身要有定位了解,其次对于观察对象(若是本班幼儿)要有基础的了解。观察前,对于区域中游戏的幼儿发展水平有所了解,心中有所预设。在进入现场后制定自己的观察目标。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也是有讲究的,基于教师对本班幼儿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观察有基本的判断,该幼儿是否知道游戏规则,是否能够与同伴合作开展游戏,那么教师就能够耐心的从旁观察,能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是需要介入的,而不是在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介入。观察结束后根据幼儿的现场情况,将幼儿的行为划分到不同的领域中,在对接《指南》等工具书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给出支持和跟进。
本次教研后,想必大家都多少有点收获和思考,带着这一份思考,教师能够更好的开展每日的观察,兼顾游戏者和观察者的身份,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摄影/撰稿:万锦涛 审核:赵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