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发挥本土幼儿园课改经验的价值,推动全市幼教改革走向深处,实现常州幼教改革的共振,常州市教科院和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策划了“常州市幼教课改经验分享会暨课程游戏化实操培训(新北专场)”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历经两天共计8个专题在课改名园银河幼儿园全方位的分享新北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经验,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以及全市业务园长和教研组长的热烈欢迎和好评!
本次活动得到了常州市教育局、新北区社会事业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出席本次课改经验分享活动的领导有常州市教育局常仁飞副局长、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戚宝华处长、王耀民副处长、新北区社会事业局杨杰副局长、新北区社会事业局教育处蒋辉处长等。开幕式中,杨杰副局长代表新北区社会事业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向与会代表全面的介绍了新北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并对大家的到会表示感谢,常仁飞副局长代表市教育局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对新北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并对全市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银河幼儿园:唤醒生命内在力量--“观察-支持”课程建设范式的行与思
银幼课改在实践中,也在持续的思考中。遵循着“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的天性,银幼要培养的孩子是这样的:能自主发展、主动建构,为将来奠定自信能干的底子。围绕这样的愿景,银幼的课程要能唤醒生命内在力量,支持幼儿既能享受当下,又能蓄力明天。为此也开启了银幼“观察--支持”课程建设范式的研究之路。
银幼的“观察-支持”课程建设范式以“唤醒生命的内在力量”为核心,开展四步走的行动路径。1.顶层设计:系统思考、整体架构;2.紧扣本源:观察幼儿,主导变革;3.有序推进:项目助力,结伴同行;4.总结提炼:推广验证,形成经验。其中观察与支持的基本路径是课程建设的保障,过程中以具有实操性的案例,重点分享了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观察中从“看见行为”到“看懂需求”,最后“支持发展”这一过程。也就是这样,回归到孩子最常态的生活中,最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中,教师支持着孩子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情感需求;最需要的生活能力、玩的能力,这样生本味道的课程便是每个银幼人每天有滋有味的日子。在这过程中形成的课程新样态与师幼新常态,结合课程开发的新思路新经验便架构起了基于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开发的范式。
汤庄桥幼儿园:聚焦问题,农村幼儿园真做真研
立足农村幼儿园的现状,聚焦问题、更新理念、推进行动:从改造户外环境、优化室内空间入手,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下自由自主游戏。汇报中结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从区域游戏的观察与材料投放、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交流做法、共享经验。其中重点分享了如何让环境、材料体现课程功能,环境改革的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将幼儿推在前面,追随幼儿的脚步,让环境为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服务。在这过程中管理者打破固有管理模式做到基于现场、聚焦问题、关注过程,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生命的生长节律,呈现出了农村幼儿园的新风貌。
三井幼儿园:自主生活中的主动生长
2014年,江苏省实行“六个支架”推动课程游戏改革,其中支架四:“重新认识和发现幼儿及幼儿的生活活动如何游戏化”。支架四的解读和操作要点,打破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为我们描绘了自主餐点大概的模样。井幼沿着“倾听声音顶层设计——内容分解小步慢行——持续跟踪实时调控——再次实施优化方案”这一路径,基于观察,依托教研,立足自主餐点一个点 聚焦一日生活一条线、形成生活服务区一个面,从掀开自主生活的一角到展现自主生活的全貌,到赋予自主生活新样态,实现了教师从注重实操到主动思考、保育员从保育服务到过程管理、家长从排斥反感到理解接纳的转变,支持幼儿在自主生活中主动生长的自然发生。从行政推动、要求教师放手,到行政支持,协助教师放手,营造学以致用的研究氛围,浸润其中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学一些理论、做一些实事,使“放手,成全生命的主动生长”由规定动作变为自觉行动。
园本化得诠释“珍视幼儿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我们在行走的路上,一路同行的伙伴们:让我们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设置环境,站在孩子的立场享受生活,视角往宽处去、行动向深处去,与孩子们共生共长。期待在自主生活下的每一个:更精准得支持、更主动得生长。
龙虎塘幼儿园:在微课程里追寻教育的意义和使命
微课程是什么?微课程从哪来?如何赋能资源?微课程建设管理的思与行有哪些?这四个问题是本主题分享的内容。
微课程,它一定是从儿童的生活和游戏中产生,可以由物化资源、关键事件、幼儿的问题需求以及常态生活等内容引发。教师要带着敏感去共处,带着责任去研究,从发现资源,生发意义——课程视角,慧眼点亮——对接指南,精准支持——有效观察,深度解读……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动态评估有效助推。当课程神经元由小及大,由单一到多元,形成连续、渗透的呼应式联结状态,一切的发生才有可能。而作为管理者,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价值,言传身教共建课程、集智生慧解决问题、方向把控催生策略、深度陪伴给予支持,从而实现生命成长能量场的相互滋养。秉承初心,追寻使命,就让课程承载儿童生命的张力和诉求,成为一个园所的精神站立!
春江幼儿园:追寻儿童经验生长的环境
追本溯源,班级环境终究是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所服务的。儿童本位的环境应该建立在对儿童个性,差异,兴趣,经验,需求观察了解的基础上,由儿童全程参与,聚焦儿童的生活,对话儿童的问题,满足儿童的需求,推进儿童的经验共享,从而最大化地发挥环境的诱发和支持的功能。依托三级调研机制,借力三思三做的领导机制,凭借环境评估工作研究机制,从空间布局的最大化利用、激励诱发性、问题支架性、经验分享性环境的构建,使儿童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切实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在对儿童、环境研究的过程中,将儿童本位的愿景和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桥幼儿园:支持性材料的开发运用
从审视现状、梳理问题入手,以市级课题为依托,组建游戏材料研究项目组,从幼儿发展视角进行支持性游戏材料资源的开发运用。通过盘点、挖掘园内外资源,采用多元收集方式,总结出材料资源的有效管理策略。通过园部引领——级组探讨——班级审议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教育观、课程观,把准研究核心价值。对接指南,关注幼儿兴趣、能力发展需求,以“儿童立场”思考材料的教育价值,研究出支持性游戏材料有效投放的多种方式,同时根据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情况总结出调整策略。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改革,让教师做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让游戏材料及时发挥高效的教育价值,推进幼儿深度学习。
银河幼儿园:经验·生长--对话游戏后分享交流的实施策略
观察在银河幼儿园是教师的保教工作常态,落实在时时处处,落实在每一天,每一个、每一环节。十年的观察磨砺,我们从理论阅读、讲孩子的故事、白描淬炼到不同观察方法的研究、不同观察目标的解析、不同活动场景的观察工具设计,再到观察与支持、与课程的互融互促。一路走来银河幼儿的教师在“折磨”中力求关注幼儿的情绪感受,记录幼儿的学习、解读幼儿的需求,并在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差异,面向全面发展兼顾优势智能中不断提升研究儿童、支持儿童的能力。
观察在银河不只是技术,也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开启属于孩子的游戏课程,指引我们课程要到哪里去,更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艺术与教育学上的智慧,是更有温度的教育陪伴……
魏村中心幼儿园:为爱出发,向内行走——幼儿游戏观察与行为解读的草根思考与实践
围绕“朵朵花儿向阳开”的愿景,魏幼人不断地为爱出发,向内行走,开始了观察、记录、解读、支持的草根行动,形成了科学观察、自主记录、精准解读、及时支持的园本智慧与经验:1.观察,为爱出发,其实一直在!2.记录,熟能生巧,没有那么难!3.解读,对话对标,可以慢慢来!4.支持,及时行动,只需一点点!观察是多等一等、再看一看、耐心地听一听、细细地聊一聊。观察是为了更好地看见、看懂、支持孩子的发展,更是为了“不破坏”孩子生活、学习、成长的自然生态。
通过简单模仿、刻意练习、自主实践的园本举措,提升观察记录水平。通过与幼儿、配班老师、家长、同行的对话,解读童心。通过调整游戏材料、优化区域环境、开放时间空间,实现有效支持。扎根一线的创造性劳动和贴地行走的实践智慧是园所内涵发展的全部奥秘。为爱出发解秘境,向内行走读童心,魏幼人在看见孩子、走进童心的路上,也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最后,常州市教科院教研员庄春梅老师结合“思想、观念、改变、行动、力量”五个关键词,在充分肯定本次研训活动的质量和整个新北幼教课改成效的基础上,向整个常州传递幼教人的专业自觉与自信,向整个幼教传递园长课改第一人的角色担当,向每一个幼教人传递课程改革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寻找教研的力量,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区域、每个园所、每个班级课程质量与师幼发展水平的同步提升。
从本次研讨活动分享的经验可以看出新北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整体推进的显著成效,可以浓缩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改首先革的是观念,新北幼教领域变革的首先是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每一所幼儿园都将改革的方向聚焦到了儿童身上,将了解和理解儿童作为改革的基础和重点;第二,课改的征地在现场,在行动中,新北区有一支领导力强、行动力强、乐于奉献的幼教队伍;第三,课改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人由内而外的变化才是成败的标志,新北幼教改革力求每一个幼儿都是鲜活的,每一个幼儿的成长都应看得见;教师的精神风貌、专业素养同步在变化,因保教质量提升而喜悦;第四,教育改革离不开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我们从新北幼儿园的变化看到了新北区区委、区政府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不断强化政府主导职能,为区域课改保驾护航.
生命因为相遇而美好,因为共建而更有质感,新北幼儿园课程改革唤醒了教师的内在生命力量,由此也在行动中影响着、支持着幼儿内在生命力量的迸发。生命与生命的共振带动着新北区幼教事业的后续更好更快发展,最终实现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接受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撰稿:汪田田 供稿:各幼儿园发言人 摄影:潘亦圆、高丽泽 审核:徐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