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他山之石>>文章内容
犹太妈妈 :特别狠心特别爱
发布时间:2012-03-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彦
犹太妈妈 :特别狠心特别爱

       2007年,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想当富翁的妈妈”和央视的《心理访谈》“特别狠心特别爱”两档节目都请了一位女士——犹太后裔沙拉?伊麦斯,她讲述了自己作为单亲妈妈成功教育三个孩子的故事。我算是“领教”了这位睿智高明的犹太妈妈,忍不住向大家“传播”和“共享”。
      沙拉的爸爸在二战期间因受迫害从德国经俄罗斯逃到中国,并在战后留在了上海。1949年,在上海出生的沙拉在12岁时失去了爸爸,后来妈妈也嫁人离开了她。沙拉在上海生活了40多年,有三次失败的婚姻,留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沙拉说,没有爸爸的家庭是不完整的,但是她要把这不完整的给孩子补上。纵然不能达到100%的完整,也要尽量创造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让孩子在里面成长。为了换个环境让孩子们体会生活的磨难,1992年,沙拉带着三个孩子放弃了上海安定的生活,回到战火纷飞的以色列,那是最大的儿子14岁,最小的女儿只有3岁。
      发现犹太人的赚钱文化
      刚一到以色列,她们全家就让一个小孩子上了一课。二儿子杰瑞想买一辆自行车,一个小朋友主动帮他联系卖车主。成交那天,那个小朋友收了杰瑞150元钱之后,就去马路对面把车推过来给了杰瑞。后来杰瑞无意中知道卖车主卖给那个小朋友的价格是100元。
    沙拉经过了解才意识到,每个以色列人都有生意头脑,学会赚钱是从娃娃抓起的,犹太人的孩子在家里好多事情都是计算钱的,没有免费的礼物和照顾。学校也在灌输这种理念。
      不要把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
      那时沙拉靠卖春卷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开始时沙拉和中国式妈妈一样,再苦不能苦孩子,每天送孩子们去读书,然后自己开始做春卷、卖春卷。一个邻居看到沙拉自己劳动却不让孩子动手,过来“教训”沙拉的大儿子说:“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应该学会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里看着你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
      然后又不满地对沙拉喊道:“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沙拉接受了这个邻居的意见,意识到:当你把鸟儿放在笼子里的时候,鸟儿就等着东西吃;当你把鸟放出去了,他就自己找食吃了。老大也主动要求照顾弟弟妹妹。可见犹太人从小就让孩子为自己和家庭负责任。
      全家赚钱齐动员
      那之后,沙拉就把三个孩子都动员起来卖春卷。每天她给每个孩子一定数量的春卷,并定好成本,交给孩子去卖,赚的钱归孩子自己所有。一天孩子们回来后,沙拉发现老三采取传统方式向同学零售;老二批发给学校的餐厅,单个利润低但销量大;老大最有意思,他在学校举办了一个“带你走进中国”的演讲,他给大家讲在中国的见闻,听众需要门票,但可以免费品尝春卷,所得的利润也非常好。沙拉开心地看到孩子们在销售春卷的过程中不仅赚了钱,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社会、适应了社会。
      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真正意义的人
   孩子们适应这个工作后,对自己能赚钱,觉得实现了自身价值,感到非常自豪,还每个月争着为妈妈支付水电费。沙拉非常感动。杰瑞在妈妈过生日时用自己赚的钱给妈妈买了一个翡翠戒指,并说今后要让妈妈的每个指头都带上自己买的戒指。老大和老二通过自己的劳动攒够了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现在已经完成学业,开始追求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业了。
      沙拉说:当我看到孩子为我支付账单面带成就感的时候,我觉得他们离真正意义上的人已经不远了。
      模拟真实的商业环境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实验环境,沙拉在家里确立了有偿生活机制,在家里吃饭、洗衣服都要给妈妈支付费用。孩子们因此也学会了理财。
      在问杰瑞为什么有那么强的赚钱欲望时,杰瑞说妈妈给他们的感觉始终是“家里快要没钱了”,要生活下去就要全家共同赚钱。沙拉之所以给孩子们造成这种假象,就是把家庭的担子分给孩子来负担。就这样,全家人都被调动起来了,分别展开了赚钱行动。
      老大在学校学习了解到犹太移民有安家费,沙拉去一问还真领到了一笔钱。之后老大向妈妈要10%的提成,妈妈想了想就给他了。老大用这笔钱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物,并用剩下的钱从中国邮购了一批便宜的文具,在学校卖给同学,赚了很多钱。
      老二杰瑞为了能攒够回中国读大学的学费,上午上课,下午就到市场上摆摊卖东西。他托朋友从中国运来风油精、檀香扇、丝巾等产品。市场收摊后,再帮助摊主搬货,不仅可以得到工钱,有时还可捡到摊主不要的东西。
      最让老二难于忘记的还是回中国读书之前全日制在面包房打工的日子。妈妈让杰瑞去打工有三个目的:一是赚钱,二是学语言,三是磨练孩子。
      5个月的打工生涯中,老二平均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多年后当沙拉知道孩子曾经每天都要求工作双倍时间时,说:“即使我当时知道孩子每天工作将近20小时,也会假装不知道,因为一来孩子能够承受,二来那也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我们做家长的最好装糊涂。”
      女儿老三虽然不出去卖东西,但是会在家中为大家准备茶水和点心,并向大哥二哥和妈妈收取费用,扣除交给妈妈的成本,自己也有盈余。
      再后来妈妈带着一家三口合资开了一家中餐馆,妈妈占40%股份、老大30%、老二20%、老三10%。孩子还没有走向社会,就经历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处理商业事务的磨练。
 
 
                        犹太妈妈做客“常州公开课”:中国父母给的爱太多,请狠心藏起一半!
     她,一个出生并成长于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曾像许多中国妈妈一样,不让孩子操持家务,一心希望他们考上大学。直到上世纪90年代,她带着三个子女回到了故土以色列,犹太家庭的“狠心”教育让她震惊,也从此改变了她。如今,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不到30岁便成了富翁,女儿也将步入大学。而她则把这一段跨国教育的特殊经历,写成一本书——《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个女人叫沙拉·伊万斯,上周六,她走进“常州公开课”第五讲,与常州的父母一起分享她的教育理念。
  把母亲的爱藏起一半
  沙拉是一位单亲妈妈,回到以色列时,两个儿子以华14岁、杰瑞13岁,小女儿妹妹3岁。早期的生活非常艰辛,但为了让孩子们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她从不让他们叠被、烧水、做饭。可是不久她就发现,犹太家庭的教育方式与她截然不同:即使是非常富裕的犹太家庭,孩子也必须要做家务;犹太人13岁即为成年,就要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如果想学习哪项技能,父母会缴纳学费,但这笔费用将来必须要还给父母。
  整个以色列的教育环境改变了沙拉,她决定把爱藏一半,变得“狠心”起来。令她惊讶的是,孩子们不仅很快掌握了生存技能,成了她生活上的好帮手,还变得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他们明白了,生活要靠自己创造。”沙拉说,“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孩子不用经历那些困苦,但父母依然要做的是,让孩子了解你的辛苦,学会与你并肩作战,而不是一味地付出。”
  不需要的橙汁,有钱也不给买
  生活渐渐富裕起来,对沙拉来说,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已变得简单,但她并不轻易满足孩子。
  女儿妹妹过16岁生日,沙拉给了她1600元现金作为生日礼物,但妹妹并不满意,她想要更多。对此,沙拉故作没有察觉,甚至还拒绝为女儿点的橙汁买单。“过生日,妈妈可以请你吃一碗面,但我认为不需要橙汁。”女儿听罢气得站起来要走。沙拉喊住女儿:“如果你要走,你把妈妈给你准备的生日礼物一起带走。”女儿想了想,又坐了下来。等女儿的气消了,沙拉跟她讲道理:“妹妹,一杯橙汁18元,不是买不起。但是如果你要的任何东西,妈妈都满足你,你会当成是一种习惯,习惯于想要什么就要什么。将来走上社会也这样随心所欲,碰到障碍就想一走了之?那时候可没有人会纵容你。”
  沙拉认为,这一教育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
  拿父母的钱去追星?No!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理财术独步天下,殊不知,犹太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不劳无获”的法则。“想花钱,自己挣”,也是沙拉奉行的准则。不过沙拉更强调的是,理财并不是要孩子变得更加精明,而是让他们变得更有责任感。她非常反感一些父母给孩子做家务支付工资:“在自己家劳动,那能叫赚钱吗?你在家吃饭,要不要给父母交钱?”
  沙拉认为,虽然中国孩子不可能像犹太孩子那样13岁就打工,但理财能力一样可以培养:“比如零花钱怎么用: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钱给你,不是让你买鲜花送给明星,当然你自己挣了钱,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但父母给的,要花在这些方面——做慈善之事、给亲人朋友买礼物增进感情、加强团结等,让他们在花钱时体会什么叫爱心。”
现场答问

  问:“父母如何为孩子规划未来?”

  答:“为孩子规划人生,不是从大学毕业后做,而要更早,十三四岁就要做。家长要与孩子多一些情感沟通,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苦衷,有利于他们心智成熟。”

  问:“孩子有攀比心理,天天闹着要买某某珍藏版的国际名牌跑鞋,我该如何跟儿子沟通?”

  答:“你告诉孩子各出一半钱,他用他的压岁钱你不要拦着,压岁钱在法律意义上他有支配权,家长不要干涉太多。还有‘早恋’,家长也不要太干涉,孩子高中以后谈恋爱就不要反对,那是天底下最纯的爱!”

  问:“您提出对孩子的兴奋点要‘延迟满足’,可是,我的11岁女儿找不到兴奋点,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包括买新衣服,怎么办?”

  答:“她是个另类女孩。你没有找到她的兴奋点,是因为你对她不够了解。你要跟她做朋友,比如带她一起购物,请她作参谋。”

  问:“‘人善被人欺’,有必要教孩子善良吗?”

  答:“缺智慧,才会被人欺;做善事,不等于做傻事。人还是要与人为善。太老实的人,是因为他缺少读书。”

  问:“我的孩子读一年级,喜欢做家务,却不喜欢上学,怎么办?”

  答:“他喜欢做家务,是因为你家里有一个勤劳的人;他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你也不爱学习。建议你陪孩子一起读书,妈妈真的爱学习,孩子一定也会爱学习,妈妈是孩子的榜样!”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