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他山之石>>文章内容
猩红热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2011-12-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基本知识:
    
猩红热(Scarlet Fever)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细菌。猩红热的病原为革兰染色阳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在体外的生活力较强,在痰液、脓液和渗出物中能生存数周,在 60 30分钟、碘酊中15分钟可以灭活。
    
猩红热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  

  二、  临床表现:
   
猩红热病情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表现为轻症病人。典型病人临床症状有以下四期:
    1
、潜伏期:最短1天,最长12天,一般为2-5天,此期细菌在鼻咽部繁殖。
    2
、前驱期:为1天左右,表现为突然畏寒,发热 38  -40 ,头痛、恶心、呕吐、咽痛、扁桃体红肿,局部有灰尘白色点片状渗出物,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年龄小的婴幼儿起病时可发生惊厥或谵妄。
    3
、出疹期:大多在发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个别可延缓到2天以后。
    4
、恢复期:发病的第一周末期开始出现皮肤脱屑,脱屑是猩红热特征性症状之一。皮疹旺盛者,则脱屑多(90%病人有脱屑),面颈部为细屑,躯干四肢为小鳞片状,手掌足掌为大片状脱皮,大约经2-4周脱完,无色素沉着,如能早期正确治疗,出疹轻,可无明显脱屑。
   
三、 治疗和预防: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特异性治疗首选青霉素,一般用药1天后发热消退,皮疹很快消失。治疗需足量使用青霉素10天,也可以选用羟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洁霉素、氯霉素等。
    
根据近年来疫情的周期性特点,2011年猩红热疫情正处于高发年份,报告发病水平较高。预防性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1
、对病人进行严格隔离治疗,猩红热患者必须接受正规医院的诊治。
    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3
、易感人群可用淡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
、保持空气湿度,加强通风换气。
    5
、在猩红热高发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或者人群聚集的地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