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他山之石>>文章内容
一个小镇上的自由“大学”
发布时间:2011-10-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一个小镇上的自由“大学”
来源:常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   编辑日期:2011-7-29 10:48:14   点击数: 1897  

  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在炎热的7月,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生和十余名各界名流,交通、食宿全部自理,他们要在这里探讨“真正的大学教育”

  “唐玄类到印度去学辩论,后来裳国际梵语大专辩论大赛冠军,马上印度全国的学者都服了,让他当学术带头人。但是玄类非要回到国内弘法,结果歇菜了,哪所寺庙都不请他讲学,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国家不喜欢辩论,不喜欢讲道理……?”
  7月初,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在立人暑期大学进行“辩论与说理”讲座时妙语频出,乐得同学们笑声连连。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高中生万永生也笑了,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对,立人大学的这些课程让他很过瘾。为了参加这为期 15 天的活动,万永生连续4天骑行340公里,从驻马店穿越大别山区,赶到薪春青石镇中学。
  大约两个月前,万永生从网上看一则消息:“立人暑期大学即将在湖北薪春青石镇中学开课。将前来讲课的学者有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北京大学讲师张健,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刘业进,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莫志宏,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 ”让万永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是这样一句话,“让参加的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广东惠州学院大学生姚小东也了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教育”?对这句话充满好奇心,姚小东买了一张硬座车票,经过15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也赶到了薪春县。
  截至6月30日,全国17个省了 100 多位报名者中,有80人通过筛选,得以自费来到湖北薪春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参加为期 15 天的“立人暑期大学”。

  从图书馆到暑期大学
  李英强出身于薪春县青石镇一个农民家庭,辗转求学后,获得北大经济学硕士,并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小时候没读过几本像样的书。”成长的经历使李英强感慨中国乡镇的“文化贫瘠”。他认为,即便少数人因“知识改变命运”,在城市落足,仍然可以看到,童年的贫困和落后的青少年教育在这些人的心中留下印迹,在追求个人成就时暴露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即使功成名就,他们依然无法超越一己之私,而对邻人、对社区、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
  2007年,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励下,李英强创办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目前在全国内已有10家分馆。
  一直致力于“思想改变世界,读书改变生活”的李英强却并不因此而满足。在接触大量的大学生后,他认为大学教育的改革开放与其他领域相比,依然相差很远。“中国的大学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李英强说。他不断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解救办法,但是没有什么反响。
  于是,办一个暑假短期学校的念头出现了。李英强希望通过与高中生和大一生探讨“怎样才能上好自己的大学”和“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让这些已经蓬勃成长起来的青年们,不至于沉陷到早被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全面笼罩的“大学”泥潭里去。
  “其实就是一个夏令营。”李英强解释,但他觉得,夏令营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游山玩水,于是命名为“立人暑期大学”。

  “能否给狗挂个铃档?”
  虽然在教学宗旨中提出了“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但其实李英强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明晰的答案。他期待通过与老师、学生的讨论,能够有所收获。
  立人暑期大学开学后,李英强的第一个感受便是:首先应放手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多给学校和老师提意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学生们对暑期大学的意见就不少。
  “广西希望高中教师林建刚的课,高中生学员反映由于课堂信息量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听得懂,询问是否能将课堂上的幻灯片给学生。而且,晚上的那节课去参加的学员偏少。”
  “有学员要求推迟读书报告的递交时间,另外,是否能有老师来指导如何作读书报告?大家都很喜欢余志海老师的互动。”
  “天气太热,能否多点有意思的互动,调动积极性。”
  “学员反映食堂6号的饭菜质量不错。”
  “能否给狗挂个铃销?”
  仅7月6日这一天,立人暑期大学学生们就给学校提出了如上意见。其中“能否给狗挂个铃挡”,说的是被刘瑜老师捡到的一只流浪狗。暑期大学收留了它,起名为“子弹”,并被推为“镇校之狗”。“子弹”喜欢往人堆里凑合,经常被不小心踩到,学校里到处都听得到它委屈的叫声。
  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在立人暑期大学,任何意见甚至是质疑都可随时提出来。这些意见由志愿者们专门收集,然后汇集整理。“如果意见有可行性,学校会立即按照学生的意见调整。”志愿者张珉珉说。比如,有学生提出,最好能同时开两门讲座(课),以便学生根据这样的兴趣来选择。这个意见第二天就被采纳了。
  来自汕头大学的两位女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后,对立人图书馆的书籍排放提出了异议:一些与民主自由思想相关的图书被放到显著位置,而与之观点对立的图书,摆放位置则不够明显,这显得不够公正和中立。
  甚至还有受邀教师对暑期大学提出了意见。林建刚老师就指出,这次暑期大学聘请的老师多持自由主义观点,这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是也应该再请一些不同观点的老师,使同学们听到多方面的声音。
  这种意见从另一方面获得了印证。即使是本次受邀老师们之间的对立观点,也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与莫志宏,刘业进及李英强,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当堂展开了激烈辩论。朱海就认为,资本主义是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但是莫志宏与刘业进则认为这个说法不准确,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人来进行分配,而是按照一种相对公平的规则来进行分配。比如买彩票,都花了两元钱,有的人中大奖,有的人就啥也得不到,这是按照大家都接受的规则进行,并非按照贡献大小。
  从学者们的提问与辩论中,立人学校的学生们感到了差距,尤其在提问的科学性方面。在部分学生的建议下,公益活动家余志海特意开办了一期“批判性思维”讲座,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辩论中要注意这些逻辑问题。

  苏格拉底式教学
  7月6日上午,青石中学校园内,余志海正在进行“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社会问题”的讲座,投影屏幕中出现了网络游戏《大富翁》的画面,在场学生兴奋地窃窃私语起来。
  余志海介绍,这是他小时候玩过的一款电脑游戏《大富翁》,规则是:几个玩家在地图上的不同位置开始,手里都拿着一笔钱,随着玩家在地图上移动,游戏者可以利用手里的钱买地、盖酒店和大厦并收取路过者的租金,当然,他路过别人的地头时也要交纳相应的过路费。所以,每个玩家都需要千方百计增加自己的投资,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打击对手。就这样,经过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最后破产者离场,最富有者获得胜利。
  余志海问道:你们玩这个游戏,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名叫王非的男生大声回答:我要把所有人彻底赢光,把对手彻底打败。另一位女生则表示:即使想赢,也应利用合法的手段战胜对手。还有一位女生说,由于自己不能做到不择手段,所以肯定会成为失败者。
  余志海接着说,正所谓戏如人生,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很多做公益服务的朋友努力服务穷人,帮助他们脱离苦境。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游戏规则不改变,永远会产生富人和穷人。那么,单纯的批评富人和帮助穷人还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两极分化。“
余志海是网络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思考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孩子们陷人了沉思。
  不只是课上,立人暑期大学的交流无时不刻都存在。
  7月8日晚上,薪河边的沙滩上,一场主题为“如果有 6000 亿,你将如何改变世界”的辩论会正在进行,各位老师都闻讯赶来并担任评委。辩论主持人余志海要求与会学生在 25 分钟内组队,想出队名,并给出6000亿元改变世界的具体方案。
  有人设想,用6000亿的一部分买下一个小岛,在岛上建一个乌托邦国家;马上有人反对,建立仅存于理想中乌托邦国家,不如成立相对“入世”的“Feel good world”组织,而且只需 6 万元,后者是美国一个公益组织,通过网络方式培训和组织大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公益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创新精神。
  看着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担任评委的老师们也按捺不住,辞职不当评委,自行组队参加。沙滩上,笑声、喊声此伏彼起,不少人还边喝啤酒边辩论。最后,莫志宏的“把6000亿烧了”抑制通胀的观点语惊四座,赢得当晚“最犀利奖”。

  “合作”办学
  创办人李英强觉得,学生自己办各种社团管理自己,甚至参与办大学,这也是一种“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因此,虽然只是一所 15 天的“大学”,但学生仍可以自由地结成各种社团,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头脑风暴”是想当记者的学生的社团,爱电影的同学组成了“电影赏析小组”。正筹备出国的同学成立了“出国党”,还有一个叫“喝茶党”的小组,具体性质不详。7月6日,“出国党”的交流会上,一名托福考了高分的同学正在介绍自己练习口语的经验:“你们知道这个软件吗?Cod Edit。其实是个音乐软件,但它可以查看声波,如果你的英语口语波峰与翻录音上基本一致,就说明你发音准确。”
  由于老师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学生们随时可以找老师提问。既担任志愿:又讲授传媒课的媒体记者方可成,由于学生们年龄相近,经常被新闻专业的等缠着开小课。
  而很多生活中的现实,也能引起师生的讨论。比如,家境贫穷的学生应该放弃高考这条路吗?或者,大学毕业后,是应该适应体制,还是坚持不被既有体制改变?这些讨论非常热烈,却都没有结论。
  “讲什么课程,找哪个老师讲,都不完全由学校控制,而是学生与学校一起办学。”李英强说。
  事实上,这种“合作”办学在开学前就布置下去了。每位老师会在开学前收到所有参加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教育背景、年龄、兴趣等,供教师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讲座内容。比如,张健发现参加的学生多是大一生和高中生后,便将原来准备的《政治学原理》调整为讲解一些政治学基础知识,并留下大量时间供学生提问。
  立人对受邀教师的要求是:必须通览学生资料;必须推荐一本学生开学前必读书目;每位导师还要准备一次小小的分享——我为什么成就今天的我,分享个人的读书方法、读书经历和治学心得。参参与的学生则需要在开学前完成必读书书目的阅读,提前整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提前了解与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7月1日,带着这些事前的准备,教师与学生聚在了青石中学的校园里。开幕式上,李英强说道:你们来这里,不只是要学习,而是我们一起来办这所大学。这所大学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请一些老师,邀请各位一起来。这所大学迄今为止,校歌没有,校训没有,校规没有,课程设置没有,什么都没有,可是我右然成立了。在座的有一百多位热血男女,立人大学居然成立了。既然成立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有啥的传说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6期 本刊记者 马多思

一个小镇上的自由“大学”
来源:常州市电教馆、教育信息中心   编辑日期:2011-7-29 10:48:14   点击数: 1897  

  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在炎热的7月,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生和十余名各界名流,交通、食宿全部自理,他们要在这里探讨“真正的大学教育”

  “唐玄类到印度去学辩论,后来裳国际梵语大专辩论大赛冠军,马上印度全国的学者都服了,让他当学术带头人。但是玄类非要回到国内弘法,结果歇菜了,哪所寺庙都不请他讲学,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国家不喜欢辩论,不喜欢讲道理……?”
  7月初,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在立人暑期大学进行“辩论与说理”讲座时妙语频出,乐得同学们笑声连连。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高中生万永生也笑了,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对,立人大学的这些课程让他很过瘾。为了参加这为期 15 天的活动,万永生连续4天骑行340公里,从驻马店穿越大别山区,赶到薪春青石镇中学。
  大约两个月前,万永生从网上看一则消息:“立人暑期大学即将在湖北薪春青石镇中学开课。将前来讲课的学者有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北京大学讲师张健,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刘业进,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莫志宏,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 ”让万永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是这样一句话,“让参加的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广东惠州学院大学生姚小东也了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教育”?对这句话充满好奇心,姚小东买了一张硬座车票,经过15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也赶到了薪春县。
  截至6月30日,全国17个省了 100 多位报名者中,有80人通过筛选,得以自费来到湖北薪春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参加为期 15 天的“立人暑期大学”。

  从图书馆到暑期大学
  李英强出身于薪春县青石镇一个农民家庭,辗转求学后,获得北大经济学硕士,并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小时候没读过几本像样的书。”成长的经历使李英强感慨中国乡镇的“文化贫瘠”。他认为,即便少数人因“知识改变命运”,在城市落足,仍然可以看到,童年的贫困和落后的青少年教育在这些人的心中留下印迹,在追求个人成就时暴露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即使功成名就,他们依然无法超越一己之私,而对邻人、对社区、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
  2007年,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励下,李英强创办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目前在全国内已有10家分馆。
  一直致力于“思想改变世界,读书改变生活”的李英强却并不因此而满足。在接触大量的大学生后,他认为大学教育的改革开放与其他领域相比,依然相差很远。“中国的大学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李英强说。他不断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解救办法,但是没有什么反响。
  于是,办一个暑假短期学校的念头出现了。李英强希望通过与高中生和大一生探讨“怎样才能上好自己的大学”和“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让这些已经蓬勃成长起来的青年们,不至于沉陷到早被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全面笼罩的“大学”泥潭里去。
  “其实就是一个夏令营。”李英强解释,但他觉得,夏令营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游山玩水,于是命名为“立人暑期大学”。

  “能否给狗挂个铃档?”
  虽然在教学宗旨中提出了“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但其实李英强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明晰的答案。他期待通过与老师、学生的讨论,能够有所收获。
  立人暑期大学开学后,李英强的第一个感受便是:首先应放手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多给学校和老师提意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学生们对暑期大学的意见就不少。
  “广西希望高中教师林建刚的课,高中生学员反映由于课堂信息量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听得懂,询问是否能将课堂上的幻灯片给学生。而且,晚上的那节课去参加的学员偏少。”
  “有学员要求推迟读书报告的递交时间,另外,是否能有老师来指导如何作读书报告?大家都很喜欢余志海老师的互动。”
  “天气太热,能否多点有意思的互动,调动积极性。”
  “学员反映食堂6号的饭菜质量不错。”
  “能否给狗挂个铃销?”
  仅7月6日这一天,立人暑期大学学生们就给学校提出了如上意见。其中“能否给狗挂个铃挡”,说的是被刘瑜老师捡到的一只流浪狗。暑期大学收留了它,起名为“子弹”,并被推为“镇校之狗”。“子弹”喜欢往人堆里凑合,经常被不小心踩到,学校里到处都听得到它委屈的叫声。
  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在立人暑期大学,任何意见甚至是质疑都可随时提出来。这些意见由志愿者们专门收集,然后汇集整理。“如果意见有可行性,学校会立即按照学生的意见调整。”志愿者张珉珉说。比如,有学生提出,最好能同时开两门讲座(课),以便学生根据这样的兴趣来选择。这个意见第二天就被采纳了。
  来自汕头大学的两位女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后,对立人图书馆的书籍排放提出了异议:一些与民主自由思想相关的图书被放到显著位置,而与之观点对立的图书,摆放位置则不够明显,这显得不够公正和中立。
  甚至还有受邀教师对暑期大学提出了意见。林建刚老师就指出,这次暑期大学聘请的老师多持自由主义观点,这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是也应该再请一些不同观点的老师,使同学们听到多方面的声音。
  这种意见从另一方面获得了印证。即使是本次受邀老师们之间的对立观点,也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与莫志宏,刘业进及李英强,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当堂展开了激烈辩论。朱海就认为,资本主义是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但是莫志宏与刘业进则认为这个说法不准确,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人来进行分配,而是按照一种相对公平的规则来进行分配。比如买彩票,都花了两元钱,有的人中大奖,有的人就啥也得不到,这是按照大家都接受的规则进行,并非按照贡献大小。
  从学者们的提问与辩论中,立人学校的学生们感到了差距,尤其在提问的科学性方面。在部分学生的建议下,公益活动家余志海特意开办了一期“批判性思维”讲座,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辩论中要注意这些逻辑问题。

  苏格拉底式教学
  7月6日上午,青石中学校园内,余志海正在进行“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社会问题”的讲座,投影屏幕中出现了网络游戏《大富翁》的画面,在场学生兴奋地窃窃私语起来。
  余志海介绍,这是他小时候玩过的一款电脑游戏《大富翁》,规则是:几个玩家在地图上的不同位置开始,手里都拿着一笔钱,随着玩家在地图上移动,游戏者可以利用手里的钱买地、盖酒店和大厦并收取路过者的租金,当然,他路过别人的地头时也要交纳相应的过路费。所以,每个玩家都需要千方百计增加自己的投资,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打击对手。就这样,经过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最后破产者离场,最富有者获得胜利。
  余志海问道:你们玩这个游戏,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名叫王非的男生大声回答:我要把所有人彻底赢光,把对手彻底打败。另一位女生则表示:即使想赢,也应利用合法的手段战胜对手。还有一位女生说,由于自己不能做到不择手段,所以肯定会成为失败者。
  余志海接着说,正所谓戏如人生,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很多做公益服务的朋友努力服务穷人,帮助他们脱离苦境。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游戏规则不改变,永远会产生富人和穷人。那么,单纯的批评富人和帮助穷人还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两极分化。“
余志海是网络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思考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孩子们陷人了沉思。
  不只是课上,立人暑期大学的交流无时不刻都存在。
  7月8日晚上,薪河边的沙滩上,一场主题为“如果有 6000 亿,你将如何改变世界”的辩论会正在进行,各位老师都闻讯赶来并担任评委。辩论主持人余志海要求与会学生在 25 分钟内组队,想出队名,并给出6000亿元改变世界的具体方案。
  有人设想,用6000亿的一部分买下一个小岛,在岛上建一个乌托邦国家;马上有人反对,建立仅存于理想中乌托邦国家,不如成立相对“入世”的“Feel good world”组织,而且只需 6 万元,后者是美国一个公益组织,通过网络方式培训和组织大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公益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创新精神。
  看着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担任评委的老师们也按捺不住,辞职不当评委,自行组队参加。沙滩上,笑声、喊声此伏彼起,不少人还边喝啤酒边辩论。最后,莫志宏的“把6000亿烧了”抑制通胀的观点语惊四座,赢得当晚“最犀利奖”。

  “合作”办学
  创办人李英强觉得,学生自己办各种社团管理自己,甚至参与办大学,这也是一种“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因此,虽然只是一所 15 天的“大学”,但学生仍可以自由地结成各种社团,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头脑风暴”是想当记者的学生的社团,爱电影的同学组成了“电影赏析小组”。正筹备出国的同学成立了“出国党”,还有一个叫“喝茶党”的小组,具体性质不详。7月6日,“出国党”的交流会上,一名托福考了高分的同学正在介绍自己练习口语的经验:“你们知道这个软件吗?Cod Edit。其实是个音乐软件,但它可以查看声波,如果你的英语口语波峰与翻录音上基本一致,就说明你发音准确。”
  由于老师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学生们随时可以找老师提问。既担任志愿:又讲授传媒课的媒体记者方可成,由于学生们年龄相近,经常被新闻专业的等缠着开小课。
  而很多生活中的现实,也能引起师生的讨论。比如,家境贫穷的学生应该放弃高考这条路吗?或者,大学毕业后,是应该适应体制,还是坚持不被既有体制改变?这些讨论非常热烈,却都没有结论。
  “讲什么课程,找哪个老师讲,都不完全由学校控制,而是学生与学校一起办学。”李英强说。
  事实上,这种“合作”办学在开学前就布置下去了。每位老师会在开学前收到所有参加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教育背景、年龄、兴趣等,供教师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讲座内容。比如,张健发现参加的学生多是大一生和高中生后,便将原来准备的《政治学原理》调整为讲解一些政治学基础知识,并留下大量时间供学生提问。
  立人对受邀教师的要求是:必须通览学生资料;必须推荐一本学生开学前必读书目;每位导师还要准备一次小小的分享——我为什么成就今天的我,分享个人的读书方法、读书经历和治学心得。参参与的学生则需要在开学前完成必读书书目的阅读,提前整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提前了解与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7月1日,带着这些事前的准备,教师与学生聚在了青石中学的校园里。开幕式上,李英强说道:你们来这里,不只是要学习,而是我们一起来办这所大学。这所大学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请一些老师,邀请各位一起来。这所大学迄今为止,校歌没有,校训没有,校规没有,课程设置没有,什么都没有,可是我右然成立了。在座的有一百多位热血男女,立人大学居然成立了。既然成立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有啥的传说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6期 本刊记者 马多思

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一个不知名的学校,在炎热的7月,却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学生和十余名各界名流,交通、食宿全部自理,他们要在这里探讨“真正的大学教育”

  “唐玄类到印度去学辩论,后来裳国际梵语大专辩论大赛冠军,马上印度全国的学者都服了,让他当学术带头人。但是玄类非要回到国内弘法,结果歇菜了,哪所寺庙都不请他讲学,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国家不喜欢辩论,不喜欢讲道理……?”
  7月初,资深媒体人郭宇宽在立人暑期大学进行“辩论与说理”讲座时妙语频出,乐得同学们笑声连连。
  来自河南驻马店的高中生万永生也笑了,他觉得自己的决定很对,立人大学的这些课程让他很过瘾。为了参加这为期 15 天的活动,万永生连续4天骑行340公里,从驻马店穿越大别山区,赶到薪春青石镇中学。
  大约两个月前,万永生从网上看一则消息:“立人暑期大学即将在湖北薪春青石镇中学开课。将前来讲课的学者有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北京大学讲师张健,南开大学副教授熊培云,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刘业进,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莫志宏,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 ”让万永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是这样一句话,“让参加的学生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以自由、开放的方式探索民间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广东惠州学院大学生姚小东也了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什么是“真正的大学教育”?对这句话充满好奇心,姚小东买了一张硬座车票,经过15个小时的漫长旅途,也赶到了薪春县。
  截至6月30日,全国17个省了 100 多位报名者中,有80人通过筛选,得以自费来到湖北薪春这个不知名的小镇,参加为期 15 天的“立人暑期大学”。

  从图书馆到暑期大学
  李英强出身于薪春县青石镇一个农民家庭,辗转求学后,获得北大经济学硕士,并在北京生活工作多年。“小时候没读过几本像样的书。”成长的经历使李英强感慨中国乡镇的“文化贫瘠”。他认为,即便少数人因“知识改变命运”,在城市落足,仍然可以看到,童年的贫困和落后的青少年教育在这些人的心中留下印迹,在追求个人成就时暴露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即使功成名就,他们依然无法超越一己之私,而对邻人、对社区、对社会有积极的贡献。
  2007年,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励下,李英强创办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目前在全国内已有10家分馆。
  一直致力于“思想改变世界,读书改变生活”的李英强却并不因此而满足。在接触大量的大学生后,他认为大学教育的改革开放与其他领域相比,依然相差很远。“中国的大学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李英强说。他不断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解救办法,但是没有什么反响。
  于是,办一个暑假短期学校的念头出现了。李英强希望通过与高中生和大一生探讨“怎样才能上好自己的大学”和“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让这些已经蓬勃成长起来的青年们,不至于沉陷到早被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全面笼罩的“大学”泥潭里去。
  “其实就是一个夏令营。”李英强解释,但他觉得,夏令营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游山玩水,于是命名为“立人暑期大学”。

  “能否给狗挂个铃档?”
  虽然在教学宗旨中提出了“感受一次真正的大学教育”,但其实李英强自己对这个问题也并没有明晰的答案。他期待通过与老师、学生的讨论,能够有所收获。
  立人暑期大学开学后,李英强的第一个感受便是:首先应放手让学生们大胆质疑,多给学校和老师提意见,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当然,这首先是因为学生们对暑期大学的意见就不少。
  “广西希望高中教师林建刚的课,高中生学员反映由于课堂信息量比较大,所以比较难听得懂,询问是否能将课堂上的幻灯片给学生。而且,晚上的那节课去参加的学员偏少。”
  “有学员要求推迟读书报告的递交时间,另外,是否能有老师来指导如何作读书报告?大家都很喜欢余志海老师的互动。”
  “天气太热,能否多点有意思的互动,调动积极性。”
  “学员反映食堂6号的饭菜质量不错。”
  “能否给狗挂个铃销?”
  仅7月6日这一天,立人暑期大学学生们就给学校提出了如上意见。其中“能否给狗挂个铃挡”,说的是被刘瑜老师捡到的一只流浪狗。暑期大学收留了它,起名为“子弹”,并被推为“镇校之狗”。“子弹”喜欢往人堆里凑合,经常被不小心踩到,学校里到处都听得到它委屈的叫声。
  不管是课上还是课下,在立人暑期大学,任何意见甚至是质疑都可随时提出来。这些意见由志愿者们专门收集,然后汇集整理。“如果意见有可行性,学校会立即按照学生的意见调整。”志愿者张珉珉说。比如,有学生提出,最好能同时开两门讲座(课),以便学生根据这样的兴趣来选择。这个意见第二天就被采纳了。
  来自汕头大学的两位女学生经过实地调查后,对立人图书馆的书籍排放提出了异议:一些与民主自由思想相关的图书被放到显著位置,而与之观点对立的图书,摆放位置则不够明显,这显得不够公正和中立。
  甚至还有受邀教师对暑期大学提出了意见。林建刚老师就指出,这次暑期大学聘请的老师多持自由主义观点,这固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但是也应该再请一些不同观点的老师,使同学们听到多方面的声音。
  这种意见从另一方面获得了印证。即使是本次受邀老师们之间的对立观点,也让学生们大开眼界。
  比如,浙江工商大学教授朱海就与莫志宏,刘业进及李英强,就“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按什么原则进行分配”的问题,当堂展开了激烈辩论。朱海就认为,资本主义是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但是莫志宏与刘业进则认为这个说法不准确,市场经济并没有什么人来进行分配,而是按照一种相对公平的规则来进行分配。比如买彩票,都花了两元钱,有的人中大奖,有的人就啥也得不到,这是按照大家都接受的规则进行,并非按照贡献大小。
  从学者们的提问与辩论中,立人学校的学生们感到了差距,尤其在提问的科学性方面。在部分学生的建议下,公益活动家余志海特意开办了一期“批判性思维”讲座,介绍几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提醒同学们在今后的辩论中要注意这些逻辑问题。

  苏格拉底式教学
  7月6日上午,青石中学校园内,余志海正在进行“如何从社会学角度理解社会问题”的讲座,投影屏幕中出现了网络游戏《大富翁》的画面,在场学生兴奋地窃窃私语起来。
  余志海介绍,这是他小时候玩过的一款电脑游戏《大富翁》,规则是:几个玩家在地图上的不同位置开始,手里都拿着一笔钱,随着玩家在地图上移动,游戏者可以利用手里的钱买地、盖酒店和大厦并收取路过者的租金,当然,他路过别人的地头时也要交纳相应的过路费。所以,每个玩家都需要千方百计增加自己的投资,并且利用各种手段打击对手。就这样,经过尔虞我诈巧取豪夺,最后破产者离场,最富有者获得胜利。
  余志海问道:你们玩这个游戏,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一名叫王非的男生大声回答:我要把所有人彻底赢光,把对手彻底打败。另一位女生则表示:即使想赢,也应利用合法的手段战胜对手。还有一位女生说,由于自己不能做到不择手段,所以肯定会成为失败者。
  余志海接着说,正所谓戏如人生,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很多做公益服务的朋友努力服务穷人,帮助他们脱离苦境。但真正的问题是:如果游戏规则不改变,永远会产生富人和穷人。那么,单纯的批评富人和帮助穷人还有什么意义?会不会带来更大的两极分化。“
余志海是网络公益组织“多背一公斤”的创始人。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思考提出的这些问题,让孩子们陷人了沉思。
  不只是课上,立人暑期大学的交流无时不刻都存在。
  7月8日晚上,薪河边的沙滩上,一场主题为“如果有 6000 亿,你将如何改变世界”的辩论会正在进行,各位老师都闻讯赶来并担任评委。辩论主持人余志海要求与会学生在 25 分钟内组队,想出队名,并给出6000亿元改变世界的具体方案。
  有人设想,用6000亿的一部分买下一个小岛,在岛上建一个乌托邦国家;马上有人反对,建立仅存于理想中乌托邦国家,不如成立相对“入世”的“Feel good world”组织,而且只需 6 万元,后者是美国一个公益组织,通过网络方式培训和组织大学生,帮助他们进行公益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公益意识和社会创新精神。
  看着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担任评委的老师们也按捺不住,辞职不当评委,自行组队参加。沙滩上,笑声、喊声此伏彼起,不少人还边喝啤酒边辩论。最后,莫志宏的“把6000亿烧了”抑制通胀的观点语惊四座,赢得当晚“最犀利奖”。

  “合作”办学
  创办人李英强觉得,学生自己办各种社团管理自己,甚至参与办大学,这也是一种“感受真正的大学教育”。因此,虽然只是一所 15 天的“大学”,但学生仍可以自由地结成各种社团,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头脑风暴”是想当记者的学生的社团,爱电影的同学组成了“电影赏析小组”。正筹备出国的同学成立了“出国党”,还有一个叫“喝茶党”的小组,具体性质不详。7月6日,“出国党”的交流会上,一名托福考了高分的同学正在介绍自己练习口语的经验:“你们知道这个软件吗?Cod Edit。其实是个音乐软件,但它可以查看声波,如果你的英语口语波峰与翻录音上基本一致,就说明你发音准确。”
  由于老师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学生们随时可以找老师提问。既担任志愿:又讲授传媒课的媒体记者方可成,由于学生们年龄相近,经常被新闻专业的等缠着开小课。
  而很多生活中的现实,也能引起师生的讨论。比如,家境贫穷的学生应该放弃高考这条路吗?或者,大学毕业后,是应该适应体制,还是坚持不被既有体制改变?这些讨论非常热烈,却都没有结论。
  “讲什么课程,找哪个老师讲,都不完全由学校控制,而是学生与学校一起办学。”李英强说。
  事实上,这种“合作”办学在开学前就布置下去了。每位老师会在开学前收到所有参加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教育背景、年龄、兴趣等,供教师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讲座内容。比如,张健发现参加的学生多是大一生和高中生后,便将原来准备的《政治学原理》调整为讲解一些政治学基础知识,并留下大量时间供学生提问。
  立人对受邀教师的要求是:必须通览学生资料;必须推荐一本学生开学前必读书目;每位导师还要准备一次小小的分享——我为什么成就今天的我,分享个人的读书方法、读书经历和治学心得。参参与的学生则需要在开学前完成必读书书目的阅读,提前整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并提前了解与调查研究的方法与方式。
  7月1日,带着这些事前的准备,教师与学生聚在了青石中学的校园里。开幕式上,李英强说道:你们来这里,不只是要学习,而是我们一起来办这所大学。这所大学怎么办?我也不知道,我只是请一些老师,邀请各位一起来。这所大学迄今为止,校歌没有,校训没有,校规没有,课程设置没有,什么都没有,可是我右然成立了。在座的有一百多位热血男女,立人大学居然成立了。既然成立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谱写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有啥的传说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26期 本刊记者 马多思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