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幼儿园体育教学备课及活动常规(试行)
执笔:王彦
一、实施原则:简单、好玩、有效
二、备课要求
(一)备课流程
1、备学情分析——精准,贴近实际。
(1)《纲要》《指南》中的相关要求与标准、该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2)本班幼儿技能发展、动作经验及对器械的运用情况。
2、备活动目标——精确,贴近需要。
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活动目标与重难点。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确定和表述:一是从技能学习、动作经验及素质发展上来表述,(如丰富、拓展、积累……。二是从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社会性发展等角度来确定(意志品质、体育精神、运动兴趣等)。
3、备活动内容——精细,贴近实效。
(1)、备器材与场地:依据活动目标需要与幼儿园硬件配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器械与场地,做好活动全过程中的摆放与调整布置的设计,要求精简高效,避免时间浪费。
(2)、备游戏与情境:根据本级组主题课程内容或幼儿熟悉喜欢的元素确定游戏情境与角色元素,根据季节特点确定游戏内容与形式(4--10月以低负荷运动为主,如平衡、投掷等;11-3月以高负荷运动为主,如跑、跳等)。
(3)、备结构与流程:根据活动主要动作练习设计准备热身部分,要求全面并突出重点;基本部分以幼儿的学习为主线,循序渐进,突出各版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以高密度、低强度的要求组织实施。尽量减少说教、示范、停顿、更换器材的时间,使各个环节流畅、紧凑,从而提高运动的效率。结束部分以主要动作练习部位为重点进行意念放松和肢体放松。
(二)教案要求
1、完整性;以交往互动式备课格式为模板,各版块书写完整。活动设计结构完整,活动设计为三段式结构,准备、结束部分与基本游戏相呼应。各环节游戏名称与玩法清晰明确。
2、连贯性;备课思路清晰,逐步推进,前后衔接性强。活动目标设定合理,与教材、学情分析相呼应,重难点清晰。
3、操作性;教案文本表述清晰,使执教者一目了然。动作技能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现状并具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教师明确动作要求并能用幼儿理解的话语解释与示范。
三、教学常规
1、严格执行课表与教学内容安排,如课程需要调整,需报年级组长审核同意后执行。除特殊天气或安排外,体育活动一律在户外进行。
2、按规定要求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体育教学活动时,执教老师一律着运动装、运动鞋进行。配班教师要与执教老师做好合理分工与组织站位,确保孩子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确保质量与安全。
3、教师要精神饱满的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活动。另,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组织幼儿列队行进进出时,带队教师必须以口令带队行进,同时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特点控制好口令节奏、步幅及行进速度。
四、术语解释:
(一)、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时间分布
1.开始部分约1-2分钟,主要用于排队、交代要求。
2.准备部分约3-6分钟,主要用于运动量不大的、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活动。
3.基本部分约10-22分钟,主要用于主要的学习内容。
4.结束部分约2-3分钟,主要用于放松。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密度
1.密度是指体育活动中幼儿实际练习时间与全课程总时间的比例,标志着单位时间内运动练习的重复次数。
实际练习时间总和
运动密度= ------------------------------×100%
活动的总时间
2.体育活动的密度一般在40-60%为适宜。
三、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强度
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决定体育活动运动量大小的核心要素。
1.运动强度测定方法:
(1)准备秒表、登记表。
(2)选定测定对象:1—2名,中等水平,事先谈话。
(3)一般通过心率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和运动后恢复情况(生理负担曲线)以及体育活动各部分的平均心率与安静时的心率之比来判断体育活动的强度。
安静+开始+准备+基本+结束+课后10分钟的平均心率
运动强度= --------------------------------------------------------
安静时的心率
2.幼儿运动强度适宜范围
(1)幼儿体育活动的平均心率在140次/分钟—170次/分钟之间较合适。心率最高不超过180次/分钟,最低不低于130次/分钟。
(2)生理负担曲线高峰应出现在基本部分之后,高峰值在130-150次/分,活动结束10分钟后应恢复到安静时的心率。
3.运动强度观察法: 观察幼儿生理负荷评价参考表
项目 |
轻度疲劳 |
中度疲劳 |
非常疲劳 |
面色 |
稍红 |
相当红 |
十分红或苍白 |
汗量 |
不多 |
较多 |
大量出汗 |
呼吸 |
中速 |
较快、加深 |
急促、节律紊乱 |
精神 |
愉快 |
略有倦意 |
疲乏 |
食欲 |
良好、较大 |
一般 |
降低 |
睡眠 |
入睡快,睡眠好 |
较慢,睡眠一般 |
很难入睡,睡眠不安 |
幼儿在活动中如出现轻度和中度疲劳则表明活动量适宜,如果出现非常疲劳则表明活动量过大,教师要及时调整,采用减少练习次数,增加休息、讲评次数等方式来调节运动负荷量,防止幼儿运动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