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下午四点半,我园全体教师齐聚岷江311会议室,参加我园关于“即时教研”的解读活动,此次解读活动由薛丽娅老师主持。
解读视频
薛老师首先让老师们谈谈之前观看的户外运动后的交流分享和集体活动这两段视频的不同点,老师们从时长、内容、来源、发起主体的不同、幼儿表现的不同、个体与群体、孩子的状态等角度阐述。但无论是户外运动后的交流分享还是集体活动中的对话,孩子们都是会把自己知道的东西表达出来。由此深层思考两个问题:1、集体活动如何开展?2、集体活动与课程的关系?
教研背景
此次教研活动在课程游戏化和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两个项目的背景下产生。
其中薛老师提出“课程游戏化与非课程游戏化的区别”这个问题,做支持性课程,即教师支持儿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课程。
游戏与课程的融合
就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入手,明确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资源,更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教研中薛老师带老师们一起玩了折纸船的游戏,在体验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关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兴趣、想法和发展。
最后薛老师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了刘焱专家的一句话: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这句话会说,它还只是口号,在实践中践行是困难的,因为它是教育的信念。能不能坚持?是考验我们信念、理念和职业良知的。
总结
教研的最后,徐志国老师鼓励大家,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习惯,除了观察,要了解课程、年龄特点,注重“游戏精神”。他重点阐述了集体活动的意义,集体活动是享受集体、小组的时刻需求;是孩子分享经验、了解同伴想法时刻需求;是讨论问题、催生新问题的时刻需求。希望所有老师们在课程游戏化的路上,用专业的态度、专业的手段,为真正提高幼儿游戏、生活水平而努力。 (图/文 冯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