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星期四,银河幼儿园中班组“精彩自然角,乐活种植园”班级植物角创设教研在香槟湖会议室召开,与会人员是全体中班组教师,活动由黄超老师主持。
黄超老师在开始之前,给大家欣赏了一下各班自然角的照片。自然角包括种植区、养殖区、观赏区,并让大家梳理看了之后的想法,或者是自己班级遇到的什么问题。
钱力老师说:中班的孩子适合种什么呢?在春天中。在种植角会获得哪些经验呢?蒋皛劼老师提到:中班的孩子在自然角应该提供怎么样的记录表呢?钱力老师说:其实就是老师通过怎么样的形式获得经验。张阿花老师谈到:孩子们维护不足。冯越老师说:有些小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在种子种植,孩子肯定需要技术和方法,老师如何兼顾让孩子成功种植。带来的观赏性的植物,如何让孩子自主维护养护这些植物。周征燕老师说:刚开始很有兴趣,时间长了,到后来特别是出现问题时,对于动物的死亡没有什么情感,会很冷漠,渐渐的生物、动物会萧条。郑李娜老师说:成人化的经验让孩子能够接受知晓。比如我设想了一个向光性的实验,但是这个结果是一个月之后,怎么样保持?周宇杰老师说:提了一个意见,选择种植点考虑生长,什么区域保证种植条件。卢惠兰老师说:如何引导孩子失败的情绪。黄超老师认为:种植区一到春天,大家就开始带东西,在开展之前,我们老师准备自然角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没有和孩子说过。
接着黄超老师把大家的困惑进行了分类:1、如何保持兴趣2、如何保证经验3、种植区各种问题,如何开展。并让大家把本班才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与大家分享。
郑李娜老师提到自己班的种子如何种植的,每一个种子的后面会有标志,比如一周浇水2次,会有两个小水滴。冯越老师认为看各种资料,先学习他人经验。首先是朋友发的资料和文章受到的启发。其实自然角不只是这几个区域,首先是要有丰富性、全面性。种植区花样是很多的,这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经验和视眼的。教师可以做如下几点:1、分享交流带孩子认识,以带着些植物的小朋友为主,然后分享交流。制作小名片,制作大名,然后还有小名,小名就是自己起的名字。这样很容易孩子理解。2、长期养护,所以依托种植值日表,让孩子分时间段做这些事情。3、观察记录(动物的成长和变化)4、区域融合(和科学、美工区融合)物体画的形式来表现美;生长变化。
然后黄超老师就每个班的记录表进行了经验共享。蔡丽萍老师说:我们班采用的是个体的记录表。之前问过孩子,孩子是我想记录我的种子。这个封面是每个孩子的种子,像青菜、白菜是彩色的,所以孩子的种子是彩色的,种下去之后是让孩子自己记录,比如浇水,比如说浇一次水就画一个雨滴。比如晒了太阳也是一次一次的记录下来。中班的孩子还需要老师提醒。张阿花老师说:我们是分组的,我设计的是图片的方式,比如第一周,哪一周浇水在哪一周打钩,下面有一块区域留给孩子画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最后黄超老师总结:结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到孩子参与进来,到记录表,到最后呈现出来。到品质意识的培养都是能够融合在一起的。我们看一下钱老师发给我的一个文本资料。这里也有它的问题,就是坚持起来困难。可能以前就是走马观花式的,这里也有他提到的策略,大家可以参照他的方法和策略,把我们的植物角开展起来。接下来的一个学期,我们的自然角将会是重点工作,希望大家能够有所启发。(图/文 吴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