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记银河幼儿园国宾园区小三班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12-1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5年12月10日上午8:00至9:20,我园在国宾园区小三班组织调研活动,调研主题:小班幼儿的游戏后分享交流的模式、操作策略是什么?

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班级现场调研,二是调研结束后的研讨活动。

调研组在幼儿入班之前,参观了班级环境,随后选择一名观察对象,确定观察目的,有针对性的观察。在调研过程中教师细致的观察了幼儿在区域中的表现,幼儿选择游戏材料以及游戏水平成为调研老师观察的重点。吴亚英老师在观察调研班级幼儿的分享交流时提出小班幼儿的游戏后分享交流的模式、操作策略是什么,分享交流时孩子想说并能说的时间比重与教师比重分配。

在研讨时各位老师首先思考并确定孩子的游戏后分享交流的模式、操作策略的关键点是孩子的。调研人员围绕问题,展开了讨论,并结合调研班级老师现场的案例分析与现场练兵指导。针对现场的问题给予了相对应的策略:

1、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活动究竟叫什么。老师们分析思考了讲评和分享交流的区别,幼儿分享交流区域游戏中的快乐,交流游戏中的创造行为,探讨方法。

2、小班幼儿的分享交流活动有哪些基本要求。包括教师与幼儿时间比例、需要借助哪些辅助材料、教师的专业角色需要哪些经验。吴亚英老师指导提出教师在分享交流开篇说的话一定要追效果和效率,强调生生互动。幼儿分享交流中教师看见什么?应该看什么?看懂什么?做好基本的预设,把握区域的核心价值。

3、教师分享交流的角色意识与专业要求有哪些。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分享交流的价值点从孩子的需要上选择,在谈话之前先观察。以调研现场幼儿分享交流的飞机为例,教师可以用“自己不会”的方式为幼儿与幼儿之间嫁接互动的桥梁,从幼儿的交流中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经验。

通过此次调研,班级老师对于如何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有了深入的思考,吴老师最后提出思考教师在发现幼儿已有的经验上如何将核心价值拓展到整体,从个体到整体的沟通。(图/文 蒋冬雪)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