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现场调研活动在银河幼儿园香槟湖园区与岷江园区进行。参加本次现场调研活动的成员有: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虞永平、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殷雅竹、江苏省幼教与特教研究所副所长张晖、省教研室研究员毛曙阳、常州市教育局幼教干部吴琴芳、常州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庄春梅、新北区教育文体局局长卞优文、新北区教育文体局教育处处长蒋辉、新北区教研室教研员陈建伟等。
上午,省市区专家、领导在园长办公室成员的陪同下共同参观了银河幼儿园香槟湖园区的环境,并且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观看了班级幼儿的区域游戏、集体活动、生活活动环节。户外活动时间开始了,专家、领导走进现场,观察了孩子们的户外游戏情况:幼儿游戏的状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以及户外活动区域创设情况等。中午时分,银河幼儿园幼儿自主盛餐更是吸引了专家、领导们的驻足观察。
下午,省市区专家、领导来到银河幼儿园岷江园区311室,现场观摩了银河幼儿园教师“故事分享:观察与课程的融合”专题教研活动。
交流对话明方向
在一天的观摩活动结束之后,专家们就一天的所见所闻交流与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虞永平教授谈到:通过今天的活动全面了解了银河幼儿园。从课程、孩子学习的环境上看是以儿童为中心,体现老师的眼光已经聚焦到孩子身上。其次活动空间最大化,银河不大,利用率很高。从内部的活动到外部的,的确形式多样。孩子的游戏状态是专注的。接着虞永平教授就今天观摩到的情况做了现场诊断:
第一,关于集体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时空间和时间都很重要,空间感还需要提升;区域和集体活动要有区分,哪些活动更适合集体教学或区域活动的形式。
第二,关于户外活动。总体上来看,形式上是很多样的。每一个活动的材料也很丰富,孩子也很投入。但是部分区域设置的位置需要根据季节温度、运动量有所调整;什么是课程,能获得经验的才是课程,很多区域都在做事,但动作都是一样的,这种情况要想办法,要去引导孩子。其次工具的配合也很重要,在原有水平上发展是针对特定的孩子,在不同水平上发展是针对群体幼儿。如何在工具上进行结合和配合,是要花点功夫的;我们的老师在教育活动中三个者,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如果支持者都做不好,就先不要做合作者和引导者。支持者,要营造氛围。每个活动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孩子是有自己探索和自我保护的能力的,只要环境在、条件在,再给机会都是可以的。
第三,关于教研活动。虞永平教授肯定了教研围绕主题,投入深刻,但教学研究就是研究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今天的题目看不到问题。观察与课程融合,观察是否可以与课程融合,怎样融合?观察和故事分享又有什么关系。我们通过讨论去回顾问题,这样就能把教研和解决问题挂钩。同时虞永平教授提醒老师们,不要忘记《指南》,要细化对指南各项的理解,同时将指南运用到幼儿发展的评价的工作中去。
张晖老师谈到:今天在银河幼儿园看到了追求一种完美的教育理想,看到了老师努力追寻幼儿。整个一日活动看下来,无论是从一日流程还是室内空间等安排都很合理。同时张晖老师也提出了设想:如果追随儿童,从促进孩子发展的角度,没有老师,只有孩子会怎样。教育发挥作用,又能让孩子自主学习,这两者有时很矛盾,需要考虑管理和满足孩子的问题。关于教研,要聚焦问题,把案例分析透,关于儿童行为的发展要用指南。
毛曙阳老师就今天看到的户外活动后的交流环节,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交流幼儿可以是轮流的,老师对于谁来讲是可以做出计划的,这样就不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
殷雅竹处长首先说明了大家今天为什么来?是想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过程中对教研的形式、内容有一种根本的转变,把集体教学的教研转变成游戏观察的研究。而这种转变,银河已经开始了。要在日常的教研中全面推行儿童观察,现在大家知道要放手了,但对于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还不清晰,这也是这次来的目的。为什么来银河,是因为感受到银河的理论水平很高,实践很深,有很多实践的素材。
交流环节最后,银河幼儿园园长吴亚英代表全体老师们表达了心声:我们需要专家们多来基层幼儿园走一走,需要多一点与专家学者们的现场对话,我们需要有这样一种提升。银幼在“课程游戏化”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到今天,也必然坚定地走在明天,收获更多惊喜,受益幼儿、教师和园所。
(图/文 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