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中午12点50分,银河幼儿园以小班自主案例交流教研活动在三楼国宾会议室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对象有小班组全体教师。本次活动教师结合吴老师就“观察与课程融合”案例的两大问题思考交流。王禹老师主持。
环节一:自由思考
王老师就两个问题:1.观察什么才会与课程建立联系?2.什么样的课程行为能与我们的观察目的有效嫁接?老师们进行了10分钟的思考。
环节二:问题一交流
老师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结合班级幼儿自主能力的案例,谈一谈对于问题一的想法。张晴、顾滢滢、朱静波三位老师围绕“观察什么才会与课程建立联系?”这一问题,结合班级幼儿案例,谈了谈自己的想法。银河幼儿园倡导的课程是从幼儿中来,到幼儿中去。很显然我们要观察的是幼儿,那么观察幼儿的什么?观察幼儿的兴趣需要、观察幼儿的发展需要(大众的、普遍的行为)包括个别幼儿的发展需要、个性孩子的个性特征、。
环节三:问题二交流
在介绍问题一时,三位老师已经或多或少的设计了课程行为,比如集体活动、分享交流、个别指导、视频共享赏析、活动区的优化等这些都是课程行为。接下来老师们慰劳第二个问题的延伸:区域游戏活动中,什么样的课程行为才能推动幼儿的有效发展,老师们结合具体的区域游戏的活动案例谈了谈自己想法
环节三:总结提升
课程行为可以结合《指南》的目标来判定孩子的发展需要。观察什么呢?王老师说到,可以观察孩子们的兴趣、需要经验、发展能力等,接着解读孩子的行为,有这个兴趣、分析的具体化些;读懂孩子当下的兴趣、基础和发展的需要。最后我们的课程行为可以是多种形式的。老师们建立起课程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指向发展孩子的意识。基于小班孩子的兴趣、基础需要,在读懂的背后跟进。可以择小点,也可以择大点。(图/文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