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记银河幼儿园岷江园区中五班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10-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10月20日,银河幼儿园岷江园区、香槟湖园区执行园长徐志国、王辉、薛丽娅老师、教务主任高丽泽老师以及园区级组长、环境组长岷江中五班的半日活动进行了常规调研,目的是诊断在主题背景下根据幼儿游戏的水平、现状,反推班级环境创设、材料投放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寻求问题的根源,并给予相应的解决策略。并在下午召开了调研后的会议。

存在问题:

1.区域设置与材料投放:从班级区域划分看,阅读区安排不合理,阅读区旁边是角色区,角色区幼儿在进行游戏时会对阅读区带来一定的影响。建构区空间过于拥挤。科探区设置在晨检牌下,来园幼儿晨检卡的放置会影响正在游戏的幼儿。公共材料箱的位置的放置在美工区,其他区域需要时幼儿取材不方便等。

2.幼儿游戏水平与支架性环境:美工区材料多,孩子只会玩单个材料,不会根据需要进行其他材料的选择。手工区粘土的操作步骤图的摆放,不利于孩子的观察。雪花片图示中呈现的均为立体作品,中班上学期立体对于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可以做平面建构。

3.环境创设与幼儿故事的呈现:区域的名称是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名称,没有孩子的参与。美工区的展示区利用不充分,柜面和窗台较散,情境感不强。环境创设中缺少孩子的痕迹。作品的展示均为结果性的,缺少孩子游戏过程中故事的呈现。

跟进措施:

1.合理规划空间位置,做到动静分离,相关区域融合,部分区域位置、空间设置要与幼儿操作的方便建立联系。公共材料箱的位置放置可以更为开阔,方便各区域幼儿的取放。

2.新材料在投放前,教师可以先试玩起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取材。对于积木类的游戏材料,教师自己要充分了解积木的数列型号,数量间的关系,在摆放时引导孩子关注分材料时考虑材料的特质、功能。

3.把环境还给孩子,在环境中体现孩子的痕迹,把孩子的话语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梳理孩子过程性照片,和孩子形成互动。让结果和孩子的行为建立联系,在看孩子的故事时,在看孩子的行为时,要和本区域的核心经验挂钩。环境的创设要把握的关键点:1转变为孩子的环境,体现孩子的故事、公约、需要。

最后徐志国老师根据本次调研的主题,给大家留下了值得老师后期继续推敲的几个问题。

1.班级的区域配置是齐全的,但是均衡问题在哪里?环境的创设是用心的,所对应的事是否适宜? 活动的组织较开放,所对应的质量如何?

2.在班级规则的设置中考虑:是谁的规则?为谁服务?规则怎么来?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规则的背景是孩子存在的问题,并同步思考孩子游戏在变、水平在变、规则是否要变?

3.所有的区域中哪些区域、材料孩子是比较喜欢的?孩子的喜欢来源于哪里?和分享交流有关系吗?分享交流,交流是为了什么,交流的高水平哪里来。

4.关于学习常规,在出现问题时,教师是否可以停下手中的课程、抓孩子当下需要的课程。(图/文  张南南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