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记银河幼儿园岷江园区大六班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10-1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5年10月9日星期五,银河幼儿园岷江园区大六班进行常规调研活动。徐志国、王辉老师以及各年级组组长参加了本次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针对班级环境的设置、班级的区域与空间的规划、幼儿的状态、分享交流活动来展开。

一、环境设置

老师们讨论到:“环境要体现幼儿化、游戏化、要动静结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动静结合。环境要能够拓展孩子的经验,孩子的照片如何在区域中呈现出来,体现孩子的经验,让环境每天都有变化。” 

二、班级的区域与空间规划

王静老师提出了建议:“教室里的益智区与科学区没有明确的探究任务。益智区和科学区连在一起,可以做一个隔断,图书区看什么怎么看孩子不知道,还有两个孩子发生了冲突。可以在图书区提供丰富的材料,如成品自制图书等,图书也要进行筛选,选择和主题有关的图书。绘画区缺少成品、半成品、绘画纸张。孩子随意把画笔放在柜子上。表演区前期要教孩子一些民族舞步之类。大型积木区主题不明确。交流的时候要对过程中的重难点进行交流,可以更细致。”

王辉老师建议:“区域中标识性的环境还需要增加成品、半成品的。区域中的支架性标识、记录性标识要做好。”

徐志国老师说:“外面的环境用得很好,室内的环境用得不足,空间要有效布局。孩子在该空间中有事可做,有东西可学,每个区域中的材料和环境能激发孩子游戏的欲望。 

三、幼儿的状态

老师提出:“孩子要在真游戏。孩子是不是在真游戏,和区域设置的发展领域向对应提供的材料、音乐和视频的选择是否合理有关。孩子是否高水平游戏,要看老师是否能引导孩子更高水平的游戏。”

四、分享交流活动

钱力老师说:“交流没有固定座位,排座位等待的时间持续太长,坐成不规则的圆,导致孩子看不见老师,看不见黑板。在交流内容上,孩子不知道交流的内容是什么,可以在观察中重点注意某一个孩子再来进行交流。有几个孩子介绍自己作品的时候涉及到了同伴的评价,还可以让孩子更清楚说出自己喜欢这个作品的原因。”徐老师补充到:“怎样的交流,交流什么可以让孩子明天玩得更好?我们要抓住典型的人和典型的事来分享与交流。”(图/文  芦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