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岷江部进行户外运动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09-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5年9月14日16:30至18:00,银幼岷江部老师在岷江会议室进行户外运动调研的讨论会。会议首先葛怀静、王静老师分别做了此次调研的汇报,接下来徐志国和王辉园长就当下的现状做了评析,并给予合适的建议,带老师向“更专业”“更会玩”的方向发展。

葛怀静老师就岷江部目前户外运动现状做了分析1.材料的自主化。目前老师的作为还比较多,“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理念要进一步提升;2.材料的使用效率仍需提升;3.场地的最大化。场地的使用应提高,如小山坡几乎没有利用起来4.新材料的使用。教师应先知晓,然后再带着幼儿一起玩5.材料的摆放和整理。幼儿不太清楚摆放的位置,如何让收玩具更加有序迅速;6.观察记录者与安全维护者的站位。站位需多广度,不仅可以观察到自己区域内的幼儿,也可兼顾到附近其他区域内的幼儿7.与幼儿如何交流。交流的内容是什么?以何种方式交流?

此次调研活动发现的问题,徐志国和王辉老师做了指导

替代少一点。能让幼儿多去尝试的,让幼儿去体验,老师需要将材料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尽可能地让幼儿尝试去组合、去摆放。放手让幼儿去做,教师退后一步。

观察多一点。观察的内容可以分为幼儿与规则、材料与玩法、幼儿与同伴(成人)这三大部分。教师要做到材料的增加与变更、场地的调整与优化、材料的使用与摆放这些信息及时知晓。

信息传一点。户外区域内的教师将本区域内好玩的游戏挑选三张,将经验形成一句话,在WORD中记录下来,截图发在岷江群中,达到大家共享的效果,将信息流动起来,做到信息最大化利用。

交流准一点。与幼儿交流的时间不一定固定到回班级后,可以在现场本区域内做交流,可能是当下孩子较好的玩法,可以是当遇见困难时,集中大家的才智一起想办法解决。

最后,徐志国老师用一句话表明了老师们的行动路径“观察一定是捕捉孩子当下的经历、兴趣、问题。分享交流的目的,是将这些信息用课程的思路,用活动的路径去解决。”(图 / 文 孙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