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中班组进行新学期课程《我是中班生》交流
发布时间:2015-08-31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新学期即将开始,中班组所有成员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在8月28号下午以《我是中班生》这个主题课程开展了课程交流会议。由薛丽亚老师确立了我们的几个基本方向,第一通过之前的调查,确定我们主题的目标第二思考下哪些资源能够用到我是中班生这个主题的第三我们的组织形式怎么能够和我们的课程结合起来第四是活动的持续

一、 确立主题目标

王辉老师带领着整个中班组成员假设我是一名中班生,我会有哪些需求来激发大家的灵感。最终大家以孩子能做到什么制定目标,初步制定了主题目标:1、我能适应新的游戏、运动、生活的环境,知道做什么,怎么做2、我知道只有遵守各项规则,才能更好的游戏、运动、生活3、我是中班生了,我能更好地照顾自己并试着为同伴服务。

二、 确立主题资源

黄超老师带领着大家分为了两组,组讨论班级和幼儿园方面的资源,另外一组讨论家庭方面的资源。由张阿花老师总结出班级与幼儿园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从人、事、物来说。人有同伴与老师,事有课程、生活、户外等方面,物有幼儿园的变化、外围环境的变化。蒋薇老师总结出家庭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从家长与家庭环境来说,家长方面有家长提供的衣服、玩具、对孩子的要求,家庭环境有孩子在暑假期间所学或者玩的一些东西。

三、 确立组织形式

在对以往优秀的主题组织方式的继承上,薛丽亚老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薛老师强调了老师个体的重要性,她认为每位老师都拥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能剥夺每位老师的个性表现,所以薛丽亚老师提出了由大家根据幼儿的需求、年龄特点等制定规划任务、寻找主题资源,并将资源罗列出来,由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本班化的课程,与此同时,强调了群策群力

四、 思考活动的持续性

薛丽亚老师以“你觉得适应是什么意思?”,“孩子们怎么玩?”,“当下我们的孩子需要什么?”,“我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孩子们看?”“我们需要熟悉哪些游戏环境?”等等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从幼儿的角度,思考每一个活动存在的意义,让课程真正的适用于幼儿,是孩子真正喜欢的课程。从而思考活动的持续性。(图/文 卢慧兰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