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游戏材料VS游戏水平—记小班组第八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06-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565日上午,小班组的教师全体老师、游戏组成员以及王彦老师在香槟湖小一班开展了区域游戏调研活动。中午,大家围绕本次调研主题“游戏材料VS游戏水平”展开了教研活动。

首先主持人抛出近日的高频率话题: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观察目的是了解活动区,了解在其过程中孩子的行为表现折现出来的游戏水平;观察能够验证区域活动能否满足孩子的当下需要;观察能够提高游戏水平,反推教师在区域中投放材料是否受幼儿喜欢;围绕游戏材料看,现场提供的是孩子想要玩的吗?观察的目的是分析清楚班级的现状,指导下一步该怎么做。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各种的观点。

其次,大家围绕本次的观察表格做了交流。为了能够精准的制定出本观察目标、观察内容,以及合适的记录方式,老师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学习了省群里邱学清老师提出的五点建议;在班级中先实践自己的观察表格,在教研场中逐个分析、然后调整每一位老师的观察表格。通过这样的方法,不断的完善本次教研的观察表格。

     由于本次教研的主题是游戏材料和游戏水平:当主持人提出:材料投放的时间对孩子游戏状态有一定的影响。有些材料为什么第一周爆满,持续数天后人就变少了。但如雪花片为什么持续都有有孩子参与?

益智区的老师,结合自己观察的益智区的七巧板的区域做了交流。观察中,他发现材料本身是低结构的材料,一方面孩子玩操作水平不是那么高,没有成功的体验。导致孩子对材料不感兴趣。因此大家提出,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图形要有大有小,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对于小班孩子先可以出示1:1的图示。

阅读区的老师,结合自己观察的阅读区作了交流。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对于教师所投放的书本中的新书比较感兴趣。对于旧书的阅读率明显比新书低。因此,参与教研的老师从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书本的类型等多方面展开了研讨。

除此之外大家还对建构区、美工区材料的提供以及幼儿的游戏水平做了交流。通过交流本次教研,班级老师的实践得到了验证,思想得到了碰撞,同时也能促进我们更好的完善各自班级的区域。(文图  张阿花)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