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幼儿园周例会系列报道之:阅读月活动回顾——记我园第十一周周例会
2015年5月15号下午16:20,第十一周周例会活动在岷江园区311举行,会议围绕阅读月活动回顾,由汪田田老师主持本次周例会。会议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由小中大分别开始进行主题汇报;第二板块是大中小三个级组分小组讨论关于级组阅读月中的亮点与不足;会议的最后由徐志国、薛丽亚、吴亚英三位老师做了点评与提升。
【现场回顾】
一、级组代表进行主题汇报
(一)中班组沈道广老师阅读月主题“视频汇报”,以独特的视频赏析的方式从前期准备到过程中的推进再到教师收获展开论述;
(二)大班组恽丽华老师从开幕式、经典绘本阅读、绘本剧排练、多种方式自制绘本、幼儿的收获、活动经验的积累、传承等方面展开汇报;
(三)小班组黄超老师的“好看、好玩的图画书”主题推进思路从关键活动主题区域的设置到幼儿阅读环境的对比、幼儿阅读兴趣的对比再到开幕式与闭幕式幼儿的表现对比,在这一些列的对比之下可以看出幼儿在阅读月的改变。
二、分级组讨论、点评
大班:评述小班
朱靖波:兴趣、习惯是在幼儿园的表现,那么在家里的表现如何呢?所以家园间的配合还是需要跟进的,包括前期的图书借阅等。
王禹:亲子阅读,也就是说每天定点的需要给孩子进行故事阅读,小班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进行习惯的引导和养成,而不仅仅是通过集体教学活动。
吴洁:小班孩子能不能理解阅读月?“好看好玩的图画书”和“泛读”是不是需要交换一下顺序。
中班:评述大班
刘智慧:大班亮点很多,在推进思路上,都遵循了从孩子兴趣出发,从愿意开始,小班是听读看,中班是演,大班是制作书,都有自己的推进路径;阅读主题,从开始到结束,大班都有记录表,是否还可以提供观察表,让孩子的成长轨迹更清晰。
王晚晴:亮点,在布置书展上制作海报是中班没想到的,困惑是,第一周大班课程设置和中班差不多,如果明年我们进入大班,我们从能力、经验上需要如何调整和传承呢?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思考方案出来。
王静:从汇报中发现,三周活动不知道是怎么联系起来的。比如开幕式的读、与第三周的演、与第四周的做有什么关系。不仅仅是主题思路推进的关系,还要细化到幼儿自己明白这一周要做什么事情,第一周,需要把总计划落实到小计划下去。
小班:评述中班
高丽泽:亮点是思路没有变化,从效果角度追过程,闭幕式呈现了三个绘本剧,从孩子表现来看,所有的东西都是孩子自己表现,表演都是很好的;比如那个牙齿的表演,孩子非常有信心,喜欢牙齿角色,而且很多孩子的反馈也是喜欢牙齿的角色。主题推进很扎实,但是问题是,两个园区在主题实施中是否有差异。
冯越:撇开汇报形式,亮点是,推进中完全依托孩子,充分体现儿童立场和绘本剧表现的多样性丰富性;提前量要准备,提前的动作准备和踩点,可以让孩子互相观看观摩,这个可以在课程中跟进,还可以对绘本剧角色的深入了解,来进行情感情绪的深入融入。
钱力:观察中班汇报和平时的他们的课程实施情况,我感觉最闪亮的他们对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为了表演成功,过程中更加重视幼儿表演实的情感表达,认同同伴,对自己心理落差的调节,各级组可以学习;不足,班本化、园本化,是否达到统一标准,这个没有最终评价的结果,解决方法还是在排练中对幼儿的情感激发、站位(同理心)进行引导。
三、 【经验梳理】
徐志国:从孩子的发展具体变化谈起,用诊断的方式抓住关键指标,呈现孩子主题实施前后实施后的变化;不用一个孩子的变化和现象代替所有孩子的变化。具体孩子变化的版块倒追课程实施的路径,从孩子的角度把主题网络给构建出来。提炼主题实施,把最应该传递给下届级组的经验要说出来,每次只传递一点点,三年后不仅仅是这样。
薛丽娅:回归问题,这个不是我们每年都要做的?老师预设的,源于孩子,我们是需要转化成孩子的兴趣和他的经验出发点进行匹配,有时候看似不是源于兴趣的活动,在引导下激发出来的兴趣也算是孩子的兴趣,也就是活动源于孩子,一定要把老师想做的事情转化成孩子想做的兴趣。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追随孩子,在追的过程中,又是做得怎样?我们可以减少集体活动,让集体活动为孩子都是生活游戏服务。
吴老师:现在课程建设的思路,就是从幼儿到幼儿,主题前和主题后的幼儿,应该要不一样,起点怎么来,终点怎么定,需要我们研究。银河幼儿园将是管理者的成长摇篮,心中有方向有大盘,做事用手脚,需要有智慧。做一件事情,要让自己有所得,一定要带着思考,不管哪个层次。真正的岗位管理者,脑袋里一定要有方向,到底什么是对的,我们确实要判断。“盯”是个办法,首先是盯自己,每日三省吾身。
【后期跟进】
确实如吴园长所说的那样,“盯”自己,每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醒自己要做什么,心中要有“大盘”。最后是不是银幼能出所谓的种子选手,不是靠幼儿园,而是靠自己了。
(文/图 张慧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