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系列报道:游戏后的分享交流——记小班组第七次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5-05-1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2015年5月14日,小班组的教师们齐聚香槟湖部美劳室,开展了以“游戏后的分享交流”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丽泽老师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吴亚英老师、薛丽娅老师、王彦老师、徐志国老师以及市优质园评估的各位专家老师们。

感受与困惑

高老师首先从大家的困惑入手,了解目前区域交流中存在的问题。郑李娜老师提出在游戏中观察了但是不知道怎么用;黄超老师则提出自己在抓取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困惑;钱力老师提出交流的时间有限,怎么满足每个孩子想说,又能有所提升呢?只有实践的越深入,发现的问题才会越深刻。老师们在众多的问题中,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如游戏中的观察,观察了怎么用等。本次教研就围绕这些共性的问题展开。

追因分析

高老师提出在分享交流时,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1、是谁的分享交流?2、对孩子来说,分享交流的价值是什么?老师们都很明确,分享交流是孩子们的,在价值方面,老师们梳理了一下几点:1、回顾经验;2、拓展经验;3、培养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深入研讨

研讨的第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的数据怎么用?高老师从观察什么和怎么观察这两个角度引导老师们进行思考。观察首先要制定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的内容以及制作观察量表等。黄超老师就观察目的和观察内容的区别,通过一个美工区的案例做了生动的解释。在观察量表上,可以是全体的,个体的以及定点的。很多老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分享了自己的量表是如何设计的,如何使用的。

在怎么观察方面,老师们梳理出了一下几点:1、找位置;2、眼睛看,耳朵听;3、借助媒体;4、重温对话,追孩子的思维;5、分析与判断。

就观察方面,高老师提出:基于观察,可以让老师做到心中有数。老师能择取当下孩子最需要的东西来进行分享交流。

研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时间有限,如何满足每个孩子都想说的欲望。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已经一直在实行的就是分组交流,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机会。第二个就是交流中的“大家说”,形式可以是开火车、两两说和点兵点将等。

老师们针对交流中的两种孩子展开了讨论:1、说不出来的孩子,可以通过照片、提前交流、同伴交流、给予支架等形式来帮助他;2、表达欲望强烈的孩子,老师可以帮助他梳理,争取做到有逻辑的表达,另外可以先跟后引。

视频赏析

会议尾声,高老师给大家分享了一段张南南老师分享交流的视频,从中老师们看到了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比如交流的形式多样,有照片有作品等。

最后,吴老师对大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重温对话时,不仅要追孩子的思维方式,更要追孩子的情绪情感需要。(图:王彦 文:朱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