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儿园:新教师录像课集体交流沙龙-“如何做到眼中有孩子”
发布时间:2014-12-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十二月的第一周周五,大一班朱老师组织大班组老师交流讨论在视频课时,如何做到“眼中有孩子”。

环节一:谈一谈各自对于主题—“眼中有孩子”的理解

各位大班教师结合平日教学经验,分别谈谈自己的理解。

潘赛君老师说,“我的理解是在课堂上根据孩子出现的资源来回应,将活动进行下去。随时关注孩子。”

刘斌老师说,“我们的一节活动的对象是孩子,不是自己在上课,所以眼中要有孩子,孩子的表现,水平等都能够接受到,要将孩子的现场还原。”

蒋丹昀老师的理解是,除了要关注到孩子的表现,还要将幼儿存在的问题抛给下面的孩子,引发幼幼互动。

沈晓佳老师说的更具体,一开始拿到这节活动,首先要考虑本次活动是否符合班级幼儿,其次是教具,操作幼儿的座位等都是需要考虑到孩子能否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看到;在集体操作中关注个别幼儿的交流愿望;对于特殊的情况,可以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来交流,可以兼顾到个体与全体。

大家各抒己见,希望可以给新教师更多的建议与意见。最后朱靖波老师分享了两个小实例,希望老师们在执教过程中吸取前车之鉴,时刻关注到幼儿的反应,适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让自己的课堂立体生动起来。

环节二:新教师在磨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惑

张慧雯老师的困惑是有一个过程是孩子们将自己的画交给其他小朋友来进行,将自己的画给下一位小朋友来帮忙绘画,就会出现孩子不愿意将自己的画交给其他人画;还有就是孩子在交换了,但是还是站起来继续画自己的画。我已经在此之前告知孩子这个是游戏规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呢?

沈晓佳老师建议在此之前,可以做类似的小游戏,让幼儿适应。顾滢滢和尤舒玥老师建议可以满足孩子当时的愿望,然后在后期交流的时候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将合作交流的作品与个人的作品进行交流与对比。

潘赛君老师认为大班幼儿喜欢接受挑战,那么是否可以在提操作要求的时候将要求变得更具挑战性。相信张慧雯老师在之后磨课或上课的过程中会有好的处理方法。

孙洁老师的困惑是有的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想要重新换一张纸,因为时间有限,可能会在结束的时候画不完,该不该给他新的一张绘画纸呢?老师们的建议是告诉孩子在画之前想好了再画,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想法,让孩子进行添画的。对于自己想要的结果一定要接受。

大家在实践中反复积累,让自己的课堂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爱!一场唇舌之战暂告一段落,大家行动起来吧!(图文/ 孙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