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之精准观察目的、有效信息筛选再研讨
——记中班组18周教研
2014年6月20日中午,中班组在岷江部小会议室进行本周教研,教研主题为观察记录之精准观察目的、有效信息筛选再研讨——基于教师每周观察记录。本次会议在组长王禹的组织下进行。
一、观看同伴的观察记录,发现问题
大家借鉴自己平时的观察记录,结合上次的研讨得到的方法,看一看同伴的观察目的,观察内容是否适宜。并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问并提出修改意见。
二、名师工作室经验分享
借鉴徐院长在名师工作室的分享,明确观察目的与观察内容的概念。
观察目的:某学课领域或者某活动中的某一核心能力,或者是幼儿的某一学习品质。
观察内容:具体场景中,围绕这一核心能力与学习品质对应的具体指标、具体表现。
王禹老师进行了优秀经验的分享。
1.生活区:夹弹珠
观察目标:夹弹珠中幼儿手部力量的灵活性。
观察内容:夹弹珠的手部动作、频率和成功的情况。
2.泥工活动:
观察目标: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观察内容:在制作荷花中幼儿使用辅助工具的情况;造型和手部动作的熟悉度(分泥和捏泥);作品的细节表现。
3.科学活动:
观察目的:了解中班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能力。
观察内容:在《纸箱的秘密》活动中,目标儿童观察的条理性、准确性以及持续的时间。
并且希望中班组的教师在以后的每一个月进行观察记录时,最少要有一次这样的操作过程:
1.录像;微格分析;找出核心经验。
2.查阅资料:核心概念下的具体指标。
3.精读、理解子概念。
4.确定观察目标和观察内容。
5.筛选信息,记录观察内容:
(1)全盘记录录像信息。
(2)根据我们观察的目的删减信息:有理由。
(3)优化观察记录:反复重温我们的录像,提高观察的精准度。
相信在这样的练习下大家的观察记录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重要事宜交代——年度发展性评价
下周将迎来本学期的发展评价,由于时间较短,大家必须做到分工明确,明确自己的任务,并对相关学科组的评价时间及班级进行了协商。
(图文/恽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