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发现儿童,欣赏儿童——记常州市吴亚英“童心解读”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4-06-03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禹

2014530号,五月的尾巴,拖着火热四溢的气温,在新北区银河幼儿园迎来常州市吴亚英“童心解读”名师工作室的第十五次活动。沐浴着6·1国际儿童节的节日氛围,吴亚英园长携“童心解读”名师工作室成员、新北区优秀骨干教师培育对象以及市、区其他各幼儿园的诸多幼教同仁展开本次活动。活动聚焦美术课堂的学科特质,立足差异资源,继续深入研讨差异课堂中真差异的呈现,差异的捕捉以及有效运用;同时立足本年度工作室对于观察记录中“定准观察目的,筛选有价值信息”的突破点,从观察记录案例分享与现场实战练兵,提升各位老师的专业技能技巧。  

镜头一:差异、学科特质——呈现师幼共长生态。  

上午8:30,汤庄幼儿园吴椒老师、银河幼儿园汪田田和冯越老师分别向与会的各位领导、老师展示了同课同构的大班美术活动《尼莫的朋友们》。活动中吴椒 老师借助发现幼儿借形想象的基础,积极引导幼儿围绕“圆形、三角形”等图形大胆想象并作画尼莫的鱼朋友;汪田田老师用热情四溢、鼓励赞叹的教育姿态,欣赏着孩子们在借形想象中个性而富余差异的绘画表现;冯越老师用沉稳不失学科美的教学组织,引导幼儿在情境的作画中表现自己的想象。三位老师精彩的现场教学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研讨交流资源,在课后我们就基于美术的学科特质,围绕借形想象活动中幼儿差异资源的选取和利用展开充满活力与互动交流的研讨活动。主持人高丽泽老师带着大家围绕三位老师在同课同构的差异表现,就“大班美术活动《尼莫的朋友们》的核心价值及对应核心概念是什么?对应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对此概念的理解基础是什么?他们又是如何表达的?” 、“本次活动对孩子而言,关键能力是什么?活动前后有何变化?”以及“本次活动的核心环节,你预计从哪些角度找差异?实际情况如何?(记录幼儿的学习表现)典型资源是什么?(呈现三类资源的表现形式)”、“在引发或展开“兵教兵”的实践过程中,结合两节课的现场执教情况,分析思考你觉得难在哪?本次活动突破了什么、如何突破?”等核心问题展开思想的碰撞与建议的交流。过程中主持人还借助活动过程中呈现出的幼儿绘画作品,引导教师个性展示个人对于这些资源的利用。而领衔人吴亚英老师向各位老师展示了对于2项差异资源的运用,老师们从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口头语与体态语结合)以及评价导向等方面梳理吴老师的表现经验。在研讨的最后吴老师就同课同构的意义,美术学科的特质以及差异课堂中教师对于幼儿差异资源的发现捕捉与运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总结提炼,让大家收获颇丰……  

镜头二:方法、案例分享——突显同伴互学生态。  

下午的活动,主持人高老师迎合儿童节的节日氛围,邀请王禹老师带着与会的老师用体验游戏的形式感受快乐。而游戏《快乐传递》在吴老师童声演绎《我的朋友在哪里》的节奏中越玩越high。游戏后大家用欢愉、轻松的状态继续迎接下午的半日活动。遵循工作室的传统,本月圩塘幼儿园的陈华芳老师与新桥幼儿园的巢红开老师分别展示了自己在“户外运动”与“交往互动”两个活动中对于个体幼儿的观察记录,陈华芳老师跟进运动中平衡能力的关键词,自学梳理相关子概念,从而清晰观察记录信息的记录点。巢红开老师“交往主动性”的观察目的则为大家提供交流研讨与深入思考的话题。结束作业分享活动,各位与会的老师根据活动安排投入银河幼儿园中班组扮演活动区的游戏观察,在现场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巩固自己对于“定准观察目的,筛选有价值信息”的经验运用。而后的现场互动交流,也将大家个性的经验方法在研讨学习中共享。  

在差异课堂、游戏活动中发现儿童,进而欣赏儿童,跟着或带着他们投入一个个精彩的活动中,这是我们工作室成长与发展的生长点。而回归常态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将这种方法、经验运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让我们在发现儿童、欣赏儿童中与孩子们共生共长……  

【通讯员:王禹】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