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辅助栏目>>旧网站栏目>>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中班组第七次教研会议:晨间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内容设置的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14-04-0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中班组第次教研会议:晨间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内容设置的经验分享

一、明确什么是科学区

科学区是指教师通过投放各种低结构化的材料,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物体属性和事物关系的知识,是幼儿探索发现客观世界物理经验的活动场所。科学区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能发展表现力,从而保持求知欲;不仅解决了幼儿对某一科学现象的暂时困惑,还为入学以后对这些现象的抽象学习奠定了感性经验基础。

教研中,老师们对“制作风车”是否该放在科学区产生了怀疑,因为从现场观察来看,孩子们的主要意识是制作风车,而没有产生科学探索的痕迹,比如尝试探索如何让风车转起来、如何转快一些等问题。会议中教师们认为可以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场地,引导幼儿探索让风车转起来的方法,这样手工和科探就很好的结合到了一起。

二、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的行为关系

高结构化材料是指所谓的封闭式投放,就是一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材料进行了高结构化的设计,即教师对材料附加了特定的任务,幼儿必须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以便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

非结构化材料指的是,教师在投放时没有设定目标,也没有设定玩法。

低结构化的材料指的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材料进行简单设计,但不限定玩法,由于目标非常隐蔽,对幼儿来说自主的空间仍然很大。

针对这些材料的投放方式与幼儿的行为关系,参与教研的老师现场将区域“水彩笔真正的颜色”的材料投放方式由高结构化改为低结构化,赋予了孩子更多的创造空间。

三、提供高结构化的材料,孩子不一定在玩高结构化的游戏

其实,不管提供什么样结构化的材料,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观察了解、读懂孩子的需求,提供适宜的玩具材料。不要让材料去控制孩子,而要让孩子去控制材料!(中班组通讯员  刘斌)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