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1日上午,我们中班年级组每个班级都抽了一名老师在岷江部中二班对美工区进行了一个调研,紧接着我们中午我们乘热打铁进行了研讨,此次教研我们主要围绕调研的三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一、美工区环境、材料与内容的组织的亮点。
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觉得中二班的美工区有很多的亮点,能够追随孩子的发展、满足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发展,充分利用空间,其亮点主要有以下7点:
(1)充分的材料、把不同的材料通过工具箱、标签摆放能够满足孩子的需要。
(2) 将鞋盒倒置在墙上的,充分利用空间,节省工具的摆放位置。
(3) 作品展示墙的形式很丰富。例如油泥区,孩子的作品不方便保存,他们的作品是以孩子的作品照片的形式来摆放的。
(4) 在油泥、剪纸的步骤涂都是一步一步清晰呈现,步骤图都是立体的方式来呈现的。对于孩子来说观看起来比较容易,也比较美观。
(5) 在组织交流时,张贴孩子作品时,教师能够引导孩子慢慢地说出自己作品的故事,然后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墙上,充分尊重的孩子,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
(6) 美工区与科学探索区结合起来,充分的激发了孩子们的玩性,能够让孩子自主、自发地去参与到游戏当中。
(7)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中,教师能够及时的追问能够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同伴间进行积极的互动,通过幼儿与幼儿间的有效互动,激发了幼儿想要去试一试的欲望。
二、美工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先是在调研现场的老师表达完观点后,我们通过照片、视频的方式回归现场,在张雪春老师把她对他们班的美工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同时也让没有到现场的老师发表了他们的看法,同时对存在的不足展开了讨论。
(1)关于步骤图:可以用插的方式,这样的话可以重复使用。
(2)玩油泥可以让孩子蹲在地上玩,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小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玩泥巴过来的。但是如果从作品的细致度角度来考虑的话还是坐在桌子上比较好。
(3)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要能够等得起,等到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再介入。同时,对于不同性格的幼儿(如依赖、探索)等,教师要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怎么做和答案。
(4)在制作小船环节中,投放的材料与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同样的纸张涂上蜡笔沉浮的时间不一样;还是加上重物以后沉浮的时间不一样。科学探索区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确定一个目标然后让孩子们去进行探索。
(5)收拾材料的时候只有2个孩子在进行收放。改进的方法:贴上标记让孩子们进行自主收放;二是教师要让孩子们收拾好游戏的材料。中五班的高玉晶老师分享了她个人的一些经验,先是让孩子们知道,我们是现在必须要收拾玩具了;然后帮助孩子们梳理出具体的方法,我第一步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第三部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后期去进行长期的关注。具体看孩子们的后期的执行的效度。
(6)在收拾玩具时,我们要给孩子一个缓冲的时间,结束前五分钟弹一遍钢琴告诉孩子快要收了,给孩子缓冲的时间,然后再弹一遍收玩具。
(7)分享交流环节,除了现场回放的方式,还应该让孩子带着作品,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作品产生对话。
三、美工区的交流与分享的目的?教师的组织经验。
教师在组织交流前,心中就要有资源,并能够确定好重点,然后通过照片现场回放的方式,让孩子带着自己的作品,边展示边交流,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作品之间有交流。关于绘画作品的交流点,针对孩子观察的内容进行表现,或者是幼儿看到的范画后自主进行表现的过程。这归结于中班幼儿在美术领域中构图、涂色、大胆表达与表现等方面来进行交流。张老师的交流点更多的是观察后的表达与表现。点不同、目的点不同可能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让这个孩子的经验来引发另外一个孩子的经验与互动,这样就更好了。
最后,看见中二班的美工区,我们老师也都想赶快回去教室去试一试,把自己学习到的东西抓紧时间赶紧运用起来。另外,在进行区域创设的时候,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先去试一试,然后在后期引导的时候,你就知道如何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孩子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了。(中班组/沈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