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下午4:40,银河幼儿园全体教师汇聚在常裕多功能室,一同参加了11月月例会之——全园课程资源汇报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由高丽泽老师主持,各园区优秀班级老师分别进行汇报。
一、主持人讲话
首先提问大家“课程资源是什么?”课程资源即幼儿周围客观存在—潜在资源—课程资源,三者之间发生多元的关系并且通过我们们的环境、材料和支持性策略促进幼儿经验生长。
接着帮大家再次梳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五部曲分别是:教师的敏感性、对接指南、和孩子互动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经验、环境材料提供、不断的跟进与引导。
高老师将本次全园班级的课程资源分享进行了以下梳理:类别分为食物类、自然类、季节的、当下经验的、人文的、规则的;园内31篇、园外2篇;季节类的17篇;跟民俗文化相关的7篇。
同时主持人请大家带着两点思考听取大家的汇报:他们班级的课程故事有什么亮点?你听到了他们班的汇报,对自己而言有怎样的收获?你可以在教室里怎么做?
二、班级汇报
走出班级,以幼儿园植物为切点,让孩子与之产生联系,这就是张咪老师介绍的“幼儿园的植物”的课程故事,包括:主题前调查(了解已有经验),发现、感知幼儿园的秋天,初次调查(初步了解),再次调查(深入了解),小组合作(经验共享、合作学习),资源地图(信息汇总)。过程中,面向集体,更多地兼顾个体;课程资源也多元利用,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每一天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变化也可以成为孩子探究的资源,这就是香槟湖大二班卢慧兰老师带来的“当一片叶子落下”的课程故事,将从常规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中习得的经验运用于分辨幼儿园内的树木,老师采用小组化的学习方式,在放手并相信孩子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有与缺,引导幼儿进行多次的调查和表征。如果一个活动想深深地去挖掘,心中有资源、眼里有孩子,孩子们和资源的故事就会源源不断的开展下去。
小三班开展的“神奇玉米”的活动,恽丽华老师从课程来源、前期思考、课程实施、课程反思这四个板块娓娓道来,课程开展中将材料交还给孩子,教师在此过程中看见孩子的思想、兴趣、愿望、学习以及经验,做好时空、材料的支持者、做好体验探究的陪伴者、做好经验反馈的引导者,真正让幼儿有可预料的正向未来!
树枝在幼儿园里再常见不过了,香大一班却敏锐地铺捉到这一资源,并且组织孩子们讨论可饮用树枝做什么。在结合幼儿已有经验和指南后,教师预设了一些活动,主要在区域活动、集体活动中得以开展和推进。教师投放材料、提供支架,幼儿就会自动参与互动,互动就会得以发展。
“一人一课程”在刘冰老师分享的故事中有了可操作的经验路径:盘活地图,教师预设可能的资源;把孩子放到真实的场景中,观察记录孩子真实表现的信息;与孩子对话,了解孩子的资源;研究判断 聚焦规划馆,确定主题;通过多种途径实施:绘画表征、家园拓展、区域渗透、专题研究。
最后王辉老师进行了总结和提升。
摄影/撰稿:刘淑楠 审核:赵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