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下午,银河幼儿园小班组全体成员于香槟湖会议室集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此次教研的主题是:新生家访中的我们。
环节一: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家访,家访这项工作对我们后期的工作开展有什么作用?
所有工作开展前,明确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守过程中的执行。因此,在教研前,我们重点思考与研讨:家访的重要作用?老师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分别从幼儿、家长、园所以及园本课程的角度来谈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黄超老师说:家访能够让家长了解老师,了解学校,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对双方有初步的了解。第二个建立联系,联系也是双方面的,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建立一个平等的联系。汪老师说:家访也是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园适应期的重要环节。王静老师说:家访也是我们了解家长育儿方式的重要途径。李伟林老师补充道:从孩子这边,可以了解孩子基本情况,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我们可以通过现场对孩子进行了解。
于是,小班组的全体教师们对于家访有了这样的理念认同:家访就是我们教师了解孩子性格特点、喜好;了解家长育儿理念,并且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契机。并且,家访中积累的信息,为我们后期开展更加适合幼儿的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环节二:分组讨论:家访前的准备
有了坚实地理论认同后,我们进行了分组讨论:如何进行家访前准备?
恽丽华、吴海燕、李伟林老师分别代表三个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从人、事、物三个方面总结了家访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家访前,班级教师通过对报名表的分析与解读,了解“理论”中的儿童;科学安排家访路线、提前预约家长;进行话题预设等。过程中的教师,在分工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家访工作;家访后,要及时地对家访中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
此外为了帮助家长克服幼儿入园后的“焦虑”,教师们从家长和幼儿角度出发,制定“告家长书”---对幼儿入园会出现的问题、园所请假与喂药制度以及入园后需要的物品准备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说明。
环节三:情境模拟
在理清需要做哪些准备后,下面我们就进入了“实战”环节。
很多教师纷纷表示:家访比任何工作都难做,到了敲门那一刻,我们开始焦虑了,师傅焦虑的是既要面对孩子,又要面对家长;徒弟焦虑的是:如何跟家长、跟孩子沟通?于是,针对几种不同的情况,教师模拟和孩子、家长的对话,从语气、语调、如何说等方面重点梳理我们如何跟孩子、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环节四:专家引领
最后,徐志国老师对于所有即将参与家访工作的家长们再次进行了几点要求:
1.师傅带着徒弟再备备课。孩子是否愿意跟你沟通,取决于你对孩子的了解程度,请大家必须这么去做,以饱满的状态迎接家长会,因为大家的研讨有水平有质量,我们对我们孩子的报名单进行了前期的梳理,第一个请我们的师傅带着徒弟去备课,这个年龄段孩子共性的特征,对银河幼儿园课程的梳理,
2.离孩子再近一点。银河幼儿园的课程不全是生成的课程,我们都有一个路径,离孩子近一点,对当事孩子的备课,对孩子的了解,进门前三分钟,把课温习一下,能够便于我们第一时间搜集更多反映当下幼儿心里和需要的素材。
3.精细具体的分工和行为练兵。班级内的两位教师一定要提前商定好各自地分工与职责:你侧重于和家长交流还是和孩子互动;你们在具体每一天家庭的内部分工,可以有一个交替,你会发现这个有倾向,说什么话,有什么样的行为。
如果能够将以上的工作扎实做到位,相信我们的家访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摄影、撰稿:高玉晶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