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幼前瞻项目建设:新西兰范忆园长来园观摩指导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8-05-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晴

前言:


在银河幼儿园《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省前瞻项目不断深化研究的新阶段,综合申报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的后续反思优化,教科室协同课程管理条线分别采用现场随机对话、QQ交流、电话访谈等方式搜集了年级组长、课程资源主管、教科室助理、银幼工作室领衔人以及成熟型骨干教师、新教师代表共计23人对当下前瞻项目推进的基础问题点,而统计分析后共性聚焦的难点问题在于“每一天每一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如何解读?”。基于解决问题,借力前行的思路,我们将这一问题与新西兰范忆园长来园的观摩指导工作相融合,在现场观摩、对话分享、聚焦观察、专题讲座、互动答疑的过程中以期得到新的思路、新的启发。

附:《2018年5月21号范亿老师来园指导安排表》

2018年5月21号,新西兰幼教专家范忆园长在银河幼儿教育集团吴亚英园长、 徐志国副园长等陪同下来银幼常裕园区观摩指导工作,教科室、课程资源主管、保健室等条线负责人同步参与,一天的现场观摩对话、专题讲座交流,让我们更加坚定幼儿行为观察的同时,深思每一个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在哪里,我们又该提供怎样的支持。

第一篇章:现场,聚焦真问题。

初夏烟雨朦胧的早晨,在吴亚英园长、徐志国副园长的陪同下范忆园长首先观摩了银幼娃独立入园的场景:孩子们有序地按照门口的指标线独立刷卡入园;主动与值班老师、保安师傅打招呼;中大班的孩子自己拎着被子、小班的孩子大胆独立入园……这是支持性课程从入园的第一秒开始的痕迹。

而后跟随孩子们的脚步,范忆园长走进银幼野趣户外混龄活动的现场。从饲养角观察互动、小山坡滑梯区草地维护的自然生命关怀,到跳跃区、摔跤区、冒险盒子的自我保护与与安全教育,再到滑索区、沙水区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差异表现及环境材料的需求拓展,最后在肯定我们户外自主、野趣、观察、支持的优势后,聚焦“水泥质地的油桶、纵跳等游戏适宜否?、高于60公分的攀爬架下垫子安全否?”等问题,让我们在追求幼儿自主、自由、愉悦、创造的游戏活动体验中,同步坚守好安全的底线。

户外野趣混龄活动临时结束前,每个班级门口的电视机中播放的“幼儿典型行为观察照片”吸引范忆园长的驻足。这是银幼每个班级每位老师每一天的日常保教活动,用相机、文字、表征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下每个孩子在园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并积极借助这样的形式与每一个家长分享。这是银幼幼儿行为观察的实践成果。 

区域游戏时间,从四楼行政办公区大班幼儿送给来访每一个客人老师“我眼中的银河幼儿园”的地图表征开始,我们通过介绍、交流、对话,真实呈现每一个幼儿在银河幼儿园的日子里,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表征、用自己的方式玩、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分享经验、解决问题。而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银幼的教师又是如何基于观察·解读,从环境、材料到师幼互动等多方面支持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中范忆园长对于积木区幼儿的玩与建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在积木区的辅助材料投放、课程资源开发等问题提出建议。而在聚焦大一班美工区定点观察、大二班大五班画语式分享交流与分组对话分享交流的对比观摩后,范忆园长留下“这个男孩的游戏行为你怎么看?”、“简笔画书籍的投放适宜吗?”、“这样的分享交流,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吗?”等问题,并希望在下午的对话交流中共同探讨。

在观看小二班自主用餐的准备环节后,对孩子自主用餐、自主午睡、自主选择的生活自理课程表达认可与欣赏。而家园联系栏中银河幼儿园“一对一”微型家长会的经验分享栏目,在徐志国副园长的介绍对话中,既让我们看见了观察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融合,又看见了观察与家园互惠关系建立的融合。而对接小二班的组织故事,范忆园长和吴亚英园长共同聚焦家长的信任、家长的表达、家长的困惑以及家长的差异,让我们看见教师在观察解读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专业后,也要有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跟进,真正建立基于幼儿发展的家园共育。 

第二篇章:讲座:拓展新视界。


短暂的午餐午休后下午的讲座交流活动更是济济一堂,热闹非凡。来自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庄春梅、张丽霞老师,省前瞻项目结对园的泰州锦兰幼稚园刁留建园长一行以及银河幼儿园两园区各条线负责人、骨干教师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范忆园长题为《如何解读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专题讲座,活动由徐志国副园长主持。

范老师从《你,我,她的童年》歌曲导入,借助放下手机、放下纸笔、专注倾听与对话的形式,将在场的每一个老师带入深入学习与思考的情境。而后在通过“童年生活中,你最喜欢的那个人,为什么?”、“童年时,做过的最开心的事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小组分享交流,而会场中每位教师脸上洋溢的笑容将我们带回最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在数十位老师的分享交流后的,范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剖析这些影响人物、关键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带给我们影响的人,取决与你的关系,对你的态度。不是教你的知识技能……”、“真实自然的生活场景中,那些让我们由内而外的愉悦,都在室外,跟现在的很多玩具、活动无关……”而后又站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角度追问:“孩子需要什么?”、“我能如何满足孩子的需要?”,并在现场对话、RYFS(2012)“先验图式”介绍、新西兰幼儿园活动照片交流以及基于先验图式的“幼儿行为”解析等板块学习中,让我们看见“玩”之于幼儿发展与学习的价值。

最后在丰富的案例解读中,范忆园长让我们我们共同发现“把神圣的玩还给孩子”的必要性,发现“当文化的,社会的需求与生物的需求完美地匹配时,就培养了一个神奇的孩子。”,发现“如果我们能够谦卑下来,调整我们和孩子的关系,陪伴他们,支持他们,我们的工作会更让人愉快,看到他们随时在发展,在学习……

第三篇章:对话,架接实经验。

讲座交流结束后,徐志国副园长聚焦范老师的“玩”梳理整个讲座交流的核心思路,即:第一环节,我们的玩,第二环节,孩子的玩,第三环节,把玩还给孩子。思路背后启发大家聚焦现场观摩、实践中的现实困惑与问题再进行深度对话交流。

1.如何看待微型家长会中家长的困惑?

首先:微型家长会这样的方式已经很前卫,我特别欣赏,一对一,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从家长的分享我觉得你们和家长的关系,已经到了合作,伙伴关系。其次你们记录的家长,他们分享的例如牛牛妈妈怕女性化,说明巨大的信任,作为老师,一定要珍惜。也是很大的挑战,面对家长,复杂很多。我会觉得,老师们要和牛牛妈妈基于尊重要多一点接触,而后适宜地将幼儿问题的影响放大,并引导家长从自己的身上找到问题之所在,积极地陪同、支持、指导家长。钱力老师的基于观察的支持引导让我们看见幼儿园教师快乐之所在。

2.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背景音乐的选择?(以区域游戏为例)

音乐的作用是什么?人类为什么需要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是有助于孩子学习的?在孩子专注游戏的过程中,现在我们的班级电脑屏幕应该关闭,避免光污染;我们的音乐可以选择蓝牙音箱播放古典音乐。

3.幼儿园要不要折腾?折腾什么?怎么折腾?

儿童需要什么?儿童究竟是怎样?以儿童为本,折腾要有目的,创造性发散性要集中,生物特性、文化特性要匹配,我们要把真实的东西呈现给孩子,你们给真实的社会生活,变成缩小的。但真实的不等于把社会里的东西照办过来。慢下来,怎么折腾,要研究。

4.如何看待类似简笔画书的示范性美术素材、电子产品?

这是源自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任何资源进入我们幼儿园,永远是孩子的学习环境,任何资源进入学习环境,一定要去评估。简笔画图书等限制幼儿自主感受感知、自主创造表现、自主想象表达的是坚决不允许投放的。如果有,那可以是画家(不是画匠)的作品,因为画家的是艺术品,是能反应代表世界生命的本质认知的;也可以是真实场景的,如拍常州最漂亮的照片。孩子在有生命的,鲜活的世界中,孩子比我们成人更容易与其产生连接。

教育还是要回到孩子身上。教育不是假大空,不是时尚。10岁之前现场有多少人用过平板、电话手表,今天有多少人不会用?而刚刚朱靖波老师的观察案例中,电子产品是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工具,让它成为孩子使用的学习工具。


结语:

每一个走进银河幼儿园的专家,既让我们更加坚定我们正确的方向,更加自豪我们闪光的亮点,也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我们的不足与问题。因为在这样思维的碰撞、方法的启迪、经验的争鸣中我们银幼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

撰稿:王禹  摄像:王禹、魏建  校对审稿:徐志国


?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