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4日下午1点,银河幼儿园课程建设汇报在二楼研修室开展,全体教师均参与了此次活动。
一、 上学期的课程实施开展情况汇报
小班组的钱力老师代表年级组汇报了小班上学期的课程建设情况。一是常规课程的建设——预设性传承课程的改造;二是研究工作——生成性微课程。这两种模式都进行了经验再梳理,基于以往的课程建设经验基础,进一步论证并优化之前的路径和操作方法的经验。钱老师还就小五班“拉拉链”的课程为例,从孩子的“不愿”到“愿意”,可以看出当我们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做好事情的,为自己做的事情而感到高兴。最后,针对上学期课程建设的情况梳理,钱老师总结了四个要点:6个预设性传承课程再改造;以老带新人人参与;11个生成性微课程;小点突破班班尝试。同时也提出了新学期课程的研究方向:1.在实践案例中再体会“生本味道的支持性课程”内涵,实施路径再提炼,实施策略再积累;2.重点关注小班年龄段幼儿生活化课程,追寻“细化、趣化、活化”。
大班组和中班也就各自级组的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生动详实的汇报。大班朱静波老师围绕“调查”的话题,从传统的调查方式分析利弊,从调查内容寻找突破,将“调查”这件小事做深做细,做得更贴合幼儿需要,更体现课程的核心价值。中班沈道广老师以《秋天的小树林》为例,阐述了微型主题的开展从尝试阶段逐步走向常态化的历程。
二、 期初课程的汇报
学期初特别是开学第一周的课程是当下的重要课程。小班郑李娜老师汇报了期初主题《开学啦》,该主题分为三个维度:元宵节、别样的我、假期趣事,重点在于课程的延续性,不以时间划分课程的起始,利用好区域的价值。大班主题《开学第一周》分为三部分——“忆往昔”、“查当下”、“划新年”,高丽泽老师从孩子的基础调查出发,以任务卡的形式,让孩子们分享一个故事、送出一份祝福、制作一盏花灯、表演一个节目、做一份元宵、服务一件小事。将课程融入游戏,融入生活。中班主题《幼儿园,我回来啦》,在传承主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从多元调查分析孩子的基础和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完成最想做或最想玩的开学心愿。
最后,徐志国老师总结了两句耐人寻味的话:时间是宝贵的,但总是不够的;时间是折磨人的,但也是让人幸福的。这发人深省的两句话,让我们意识到要让这宝贵的时间充分用在孩子最需要最需要的地方,老师们也才能在时间的流逝中提升幸福感。我们的大家长吴亚英老师也对大家寄予了厚望,愿大家在新学期把课程做稳做扎实,期待大家做出新成绩!
(摄影、撰稿:潘亦圆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