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中午,由徐志国老师主持的银河幼儿园工作室领衔人第四次会议在常裕四楼会议室举行。本次会议主题围绕各工作室阶段性工作开展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展开汇报和相互点评。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提出围绕经验,让经验从工作室辐射到各班乃至全园成为常态要求。
每个工作室汇报结束后,除了同伴互评给予了建议,徐志国老师更是针对每个工作室的现状以及特性提出了3-4点突破点,为大家后期工作提供了方向。
自主游戏工作室
王静老师重点介绍了其工作室的研究重点—生活化、工具化的材料开发和使用,绘本资源的使用。王老师分别从三方面形成研究思路,暨研究材料、研究幼儿、研究幼儿与材料的关系,汇报中王静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具体的研究案例,介绍了近期已经汇总积累的文本材料,当下的教室对于生活化工具化材料的开发使用处于摸索阶段,在材料支持幼儿发展的过程中对幼儿和材料的关系研究还要更加深入地开展。
最后徐老师针对其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提供了几点建议:1.要把我们的研究搬进现场,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研究的文本搬进现场,走近现场;2.要和我们的课程资源主管对接,五部曲具体实施路径下次要用具体的案例分享;3.要坚持每周一推荐。
户外野趣工作室
吴洁老师重点就工作室的研究行动与案例展开,以在阿兰贝尔园区户外活动的调研现场为例,通过观察现场中的幼儿,现场中的环境与材料和现场中的老师三方面为侧重点,梳理了调研经验,抛出了具体的研讨话题,如小范围的空间如何能够发挥大的价值?如何才能提升小班幼儿户外活动的游戏能力?后续又从环境、材料、老师三方进行了及时跟进,也借着从阿兰贝尔园区调研现场梳理的相关经验进一步辐射至常裕园区和香槟湖园区,同时也介绍了工作室下一步的部署与成效预设。
王禹老师对该组进行了互评,他说到:户外野趣工作室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吴洁老师的汇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工作室在调研的时候通过对环境、材料的更新,教师在现场中的行为做了大量的研究,后期对教师的三类角色,进一步拓展支持,老师也是共玩者。
每个工作室都针对自己工作是阶段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也在徐志国老师的回应中寻找到了接下来可以突破的方向。
自主管理工作室
1.自主管理工作室的研究和具体的内容保健室要带着园区保育老师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分享;2.针对11月的自主散步调研,要明白我们不是研究的散步本身,而是要从散步真正的形式拓展和其价值来展开,譬如可以和课程资源对接了解一下园区有多少颗树啊、拦挡的旗子多少等让孩子们可以通过以自己记录的形式来记录。3.保健室之前做的生本课程的尝试,可以从大班组开始,如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记录来记录他们的体重和身高。
家园互惠工作室
1.结合大班组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工作室的工作要做真案例真研究真突破;2.不管是体验式家长会还是微型家长会,我们要改变过去家长集体听老师说的模式,要让他们和我们一起进到现场,感受我们老师的专业和孩子们在那个场景中投入;3.关于家园联系栏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到位。
儿童行为观察工作室
1.推荐导读工作做好,关于一日生活经验梳理进行全园分享,已有素材已有经验全园推广,每周二周四观察记录推荐暂停改为为班里每个孩子建立素材库,主要指向生活环节和游戏环节等;2.现场中,基本的观察还要强化,孩子去哪里了百分百知道,在玩什么50%知道;点和面的观察进行再研究,孩子的安全,活动状态(热情和投入),人员分布与流动,15分钟为一轮;点上精准观察的内容:当下的情绪与感受,外在的行为与表现,相关领域的经验与表现,外显的知识技能。
游戏后分享与交流工作室
1.开放现场外加分享交流经验;2.总的核心目的,对接经历,人人参与,发现经验,人人分享,聚焦问题,人人参与;3.守住底线,上下午分享交流实行分组交流,坐位必须再研究,每一个幼儿眼中必须有同伴的眼睛,三个板块,自由说,你我对话说。
经典美学和创意美学工作室
1.用好每楼层的静态展板,香槟湖园区的环境材料太多,环境减负,环境要反映园所文化理念,能反映课程价值取向,反映班级孩子发展水平,互动水平;2.每个班级的美工区需要有经典作品的欣赏;3.尝试全体师幼办一场音乐会,以大班组为先头,为明年毕业典礼转型做铺垫,既有音乐元素也要有美学元素。
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工作室
1. 全园参与,每班推荐一个不错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档案,写明推荐理由,鲜活故事的元素是什么,具体表征,故事的来源;发展的轨迹,轨迹所蕴含的变,呈现的方式;2、最后一个月,指导班级带着孩子们自己去梳理素材,中大班尝试孩子们对同伴的梳理3、对幼儿的评价放在幼儿自己身上,弱化成人的评价。
本次会议历经两个多小时,这次汇报看到了每个工作室有鲜活的案例和形成的具体经验梳理和后期的跟进及具体措施,我们工作室的研究是“填谷”革命,要在不断的填中找到我们的薄弱处,找到我们的需要;把我们的研究转向我们的现场,要带着全园老师一起做。
(撰稿、摄影:孙健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