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运动区·撕名牌显风采!——记银河幼儿园户外野趣工作室6月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17-06-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晴

2017年6月14日,银河幼儿园户外野趣工作室成员相约在常裕园区,以“运动区(撕名牌区域)为点”,共同探讨“混龄游戏中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情况”。调研了户外运动区的现场后,老师们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与自己平时的思考进行了联系:

一、结合现场谈幼儿游戏状态与幼儿发展

1.说说游戏状态

吴洁老师观察了每隔五分钟观察了区域内孩子的人数以及每队的人数,以大视角关注了集体幼儿的游戏情况:红队幼儿偏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队伍人数趋近平衡;葛怀静老师从活动区域的环境与材料入手谈了谈孩子与材料之间的互动,并通过现场与孩子的对话,更加了解了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对于不同队伍服装的颜色与自己玩法的关系;陈圆圆老师发现了进入区域的每位幼儿在区域内游戏的时长,几近百分百的孩子从进入区域开始一直玩到了游戏结束,可见此区域之“火爆”。

2.谈谈幼儿发展

魏剑老师从孩子的游戏方式——骑羊角球撕名牌中察觉到了幼儿在肢体协调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程度的发展,幼儿各种颜色的队服有助于幼儿在分组游戏中培养规则意识;张建老师补充说明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出现围攻、偷袭等策略,这些策略在运用中经常会出现误伤、后坐力等影响,所以在安全自护方面也有一定的发展价值。

二、结合现场并联系自身经验,谈改进思路

1.聊聊教师支持

张建老师在穿队衣这个点上对老师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区域教师显性的教孩子正确穿衣,同时以身作则自己穿上队服隐性的给孩子做了一个正确的“示范”,同时在场地上教师用轮胎固定了彩带围起的方形场地,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幼儿在游戏中的安全性。魏剑老师以游戏中的“复活点”为引,阐述其中的隐性支持策略,变相的帮助孩子进行阶段休息以及人员的轮换。

2.晒晒调整策略

周宇杰老师提出了三点想法:①觉得队伍上面的名牌是没有标识的,是否可以添加一些可操作的标记;②游戏中出现了撕扯名牌勒到脖子的情况,竞技游戏需要的是拼抢和竞争性,是不是也可以加入一些规则,用于孩子们的自我保护;③建议将同是竞技类的足球区放在一起,以激发孩子投入游戏的效率与热情。

三、问题讨论

最后,吴洁老师从区域定位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开这个区域?后期是否可以跟孩子一起商讨这个撕名牌区域接下来要怎么玩,有些规则是不是可以让孩子们去开发一下?

陈圆圆老师提出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半场,用来拓宽其他的民间游戏。魏剑老师提议可以将区域规则以展板的形式直观呈现,同时引导班级的孩子或者对区域比较熟悉的孩子带着其他孩子一起进行游戏,促进幼幼互动的同时,规则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本区域的恽丽华老师也进行了说明:区域内有新增材料羊角球,但因为骑羊角球撕名牌具有一定的拘束性,部分孩子在骑羊角球的同时被其他奔跑的幼儿撕掉而觉得不公平。为此,在自己班进行的区域规则的商讨制定,还待辐射至全园其他班。

一次调研并不是终点,我们一直行走在且行且思的道路上!

(撰稿、摄影:张建 审核:陆晴)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