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幼儿园第七届文化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本届文化节倡议:回到源头、回到现场、回到孩子的发展需要;支持蜕变、支持实证,支持用具体成效说话。本学期以来,我园环境创设要求环境体现三化、三性:儿童化、课程化、游戏化;有序性、美观、整洁安全。环境要和孩子的学习之间建立关系,环境要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环境要体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1月14日上午,“寻找幼儿足迹“之班级环境研讨活动在银河幼儿园香槟湖园区展开,全体教师准时到达会场。首先高丽泽老师给大家分享了常州市环境评比中“天宁实验幼儿园“的环境微视频。老师们读到了视频中是真正地将环境还给了孩子,环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接着王静老师给大家汇报了在园区中环境评比的成果。常裕园区整体环境的优势部分:1.整体布局合理;2.区域内容丰富;3.区域分界清晰;4.材料摆放位置合理;5.学习故事记录详实。同时也有我们的不足之处:1. 各区域阶段性目标不够具体;2. 材料提供上有过多或过少的情况;3. 材料的展示美感度不够;4. 缺少独处的空间。王静老师也给老师们提出了实施可行的建议,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接着李婷老师和大家汇报了什么是幼儿园主题环境。李婷老师以小一班的主题《多彩的秋天》为例,从秋天调查,创意无限——区域展台,乐趣无穷——人人参与,创设情境——种植过程,实物展示,几个方面具体讲述了她对幼儿园主题环境的理解。同时也说出了自己对幼儿园创设主题环境的意义。
接着张阿花老师汇报的主题是《把环境还给孩子》。阿花老师以班级中一个孩子雪花片搭飞机的一个小故事来展开了讨论,孩子们一起讨论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教师在旁边起到支持作用,真正做到了把环境还给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得到了社会、科学、语言领域能力上的提升。
接着蔡丽萍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几个案例来说明主题墙的环境。每一个主题墙的创设,不仅是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主题墙饰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不断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主题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
接着徐志国老师给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徐老师说到:为什么分享其他幼儿园的视频,是让老师们思考:孩子到底在哪里,你看到了多少,孩子出现的几率有多少,和孩子的关系有多少,环境变成支持的成效到底有多少。他园身上有我们学习的地方,动态的呈现、对资源的梳理和保存值得我们学习。
满足孩子需求,看见孩子需要,支持前提看清当下。当下的群体,孩子的需要,经验基础,难点在哪里?我们的游戏故事应该聚焦孩子当下的生活,孩子面对的是挑战,留下的孩子经验增长的轨迹。随着常裕园区新园区建设的推进,新环境是空白的,这就留给老师很好的机会,去做一个纯粹的、追随孩子兴趣、满足孩子兴趣、让经验有所增长的课程环境。
会议最后,吴亚英园长对老师们提出希望:希望老师们在这个假期多看专业的书,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够明确方向,扎实做好我们的课程环境,让我们的环境能够做到记得孩子的过去,看清孩子的当下,期待孩子不可预料的未来。
(撰稿、摄影:林其强 审核:陆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