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在幼儿园操场的种植园边上多了一排大大小小的水缸,散步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跑过去,有的趴在缸口看,有的用手拍缸,有的对着缸喊,还有的在玩缸里的雨水。看见孩子们对缸感到如此好奇,也借着全园对“缸”的讨论这股东风,小班组也展开了一系列“缸”的探索活动。
“缸”之初探一·说缸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迥然不同,对缸的感知和认识也不同,于是围绕“缸”这个话题,在班级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以下是与幼儿讨论实录:
师:孩子们,这里有一张照片,你认识它们吗?
众:不知道(摇头)
幼1:像桶一样的东西。
师:它的样子有点像桶,名字叫缸。你在幼儿园看见过它吗?
众:看过
师:幼儿园什么地方能看过?
幼2:操场上。
师: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幼2:在操场上骑小车的时候看见的。
师:你觉得缸可以怎么玩?
幼2:躲着玩。
师:听起来你的玩法很有意思,还有不一样的玩法吗?
幼3:在里面转来转去。
幼4:坐在里面玩。
师:好玩法,怎么坐进去?
幼4:腿岔开,先一只脚进去,再一只脚进去。
……
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照片中的缸联系到了一起。如果让孩子与缸近距离的接触,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
“缸”之初探二·玩缸
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上,在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孩子们开始第一次对缸的探索
嘻嘻、祺祺钻进缸里,说:“躲猫猫啦!” | |
晨曦把缸打横,手往前一推,在缸滚动的时候用脚跟着踢,晨曦说:“这个可以踢球,哈哈,可以踢球!” | |
壮壮、畅畅、睿睿把缸打横,说:“看我来滚一滚,前进!” | |
镐宇和辰辰拿出小手在缸的底部敲啊敲,说:“打鼓咯!打鼓咯!”
| |
睿睿扶住缸的开口处,用力往外一翻,接着把缸的底部往外翻,说:“玩翻斗车喽!”
| |
牛牛将缸翻至底部着地,然后坐上去,说:“我有小椅子了!” | |
佳佳双手抓住缸的开口处,用力往上一提,向前走着说:“我力气大,我可以提一提!” |
“缸”之初探三·缸的作用调查表
和孩子们交流后选择了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几种缸形成了调查表,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调查这些缸的作用是什么。
在调查表上我们发现,孩子们的调查表什么丰富,图文结合,有的还百度百科了缸的历史,在孩子们的眼中缸却被画成了粉色的、蓝色的等等五彩的缸。
孩子们在拿到自己的调查表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和同伴之间聊起来了:“我的缸是可以养鱼的,还是粉色的呢”、“我的缸上面有花纹”。在聊一聊说一说的过程中加深了孩子们对缸的印象和认知,以及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那么,如果我们教室有缸,你想做什么呢?根据前期幼儿对缸的感知、兴趣等,各班级开展了班本化课程。
“缸”课程之五:玩色
在孩子与缸的近距离的触碰后,缸的显性特点和各种各样的玩法在孩子们玩玩、说说中产生了,于是一系列关于“缸”的活动就因运而生了。在“缸”的玩色活动中,先是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平时怎么和颜料玩游戏的?(已有经验的呈现)
小雨:用手指蘸一蘸,然后按在纸上。
小宝:玩具蘸一蘸颜料宝宝,然后在里面滚一滚。
诺诺:用水粉笔画一画。
涵涵:用像小花一样的东西蘸一蘸颜料宝宝,在纸上按一按。
教师出示更多幼儿玩色活动的照片,说一说其中的玩色工具,更加丰富小朋友的玩色经验,为接下来“缸”的玩色做铺垫。下午孩子们穿好包衣来到了户外,进行户外的玩色活动。大家坐成一排先看看有哪些材料,并说一说可怎么玩。一共分为四组,每组玩色的工具都不一样,小朋友自己选择喜欢的工具进行玩色活动。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活动的现场吧: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涂完颜料后,孩子们将缸放在布上滚一滚,用布给缸穿上了衣服,用小手拍一拍缸的身体,将美丽的颜色拓印在布上。
“缸”课程之二:装扮缸
下午,老师从楼下搬回来一口大缸,孩子们凑过去围看着,大家说:“这个刚太破了,太旧了,一点都不好看。”这时豆豆说:“我们刷油漆吧,光头强里就是刷油漆的。”于是,我们在教室里找到了替代油漆的材料:丙烯颜料。说干就干,孩子们做起了小小粉刷匠。拿上排比刷、蘸上颜料,刷刷刷,红色、蓝色、黄色。
一边画,孩子们一边喊:“太美啦,太美啦!”可是光秃秃的树枝怎么办呢?一个孩子说:“在上面长一些五颜六色的果子吧。”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黏土搓成小圆,搓好后黏在树枝上,果子长在树枝上了。
“缸”课程之一:补缸
一个个孩子们口中的“缸是硬硬的、冰冰的、光光的”、“大大的缸很重,要好多人才能搬起来”“小小的缸不重,一个人就可以搬起来了”的缸在与孩子们近距离的体验和感知下,缸的显性特点和各种各样的玩法就这样诞生了。在分享玩法的同时,孩子们也发现了缸和缸在碰一碰时,缸有裂缝(段家瑞语)了、缸破了。于是,缸破了怎么办呢?孩子们又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猜想:
孙羿涵:用胶带去补一补
胥浩轩:用透明胶带去贴一贴就好了
钱蔓:用胶棒和纸将他们补补就好了呀
杜欣颐:用超轻黏土补补就好了
汤锦程:用油漆涂一涂
……
孩子们用生活中补物品的方法在此进行了迁移,那么这些方法能将缸补好吗?于是,孩子们又开始了他们的补缸活动。
|
|
|
| ||
透明胶带剪一剪 | 双面胶带剪一剪 | 破裂的地方找一找 | 蹲下、站起来补缸 | 缸“补”好了 |
看着被自己“补”好的缸,孩子们这样说:
浟浟:缸补好了,我们又可以玩了(孩子拍起了手)
路辰晞:缸碰一碰的时候会破的
宝宝:缸不能重重的放,它会破的
浟浟:缸不能碰石头,不能碰硬硬的东西,它会破掉的
……
在玩缸、补缸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缸的材质的特点又有了新发现——缸不能和硬硬的东西碰一碰,碰一碰后它们容易破裂。孩子们沉浸在发现、探究和收获的欢乐中。
“缸”课程之三:种植
利用集体活动的时间和孩子们共同了解了一些适合种植在小型容器(缸)里的植物,孩子们怀揣这美好的憧憬都选择了种植能开出花的植物,丁丁和伶伶自告奋勇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种子,囡囡和可乐则为我们提供营养土,和迫不及待的孩子们约好周一咱们就开始动土。
第一步:认识材料【营养土、化肥、花种】
孩子们观察了营养土、种子和化肥,棠棠发现。辰辰闻了闻,发现有股味道的。玥玥说化肥是一颗一颗的,跟小种子一样。丁丁发现化肥更“臭臭的”,妞妞指着化肥的小颗告诉我们“这个好小啊。”老师介绍了化肥的功效后,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要让花儿长得更好,要加化肥。
第二步:混合营养土和化肥
三人一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将盘子里的营养土和化肥充分混合在一起,搅一搅、翻一翻、拌一拌,还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同伴,不把泥土弄到衣服上。
第三步:播种
孩子们先在老师的帮助下,将适量的混合好的土壤倒进缸里,用小铲子赶一赶、刮一刮,不浪费。然后根据现在的气候、温度,选择了耐寒的康乃馨种子(可以在10-40°之间生长)进行播种。
第四步:浇水
恬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边向土里浇水,一边告诉我们:“不可以浇太多水,花会死的。一点点就可以了。”因此别的小朋友浇水时也特别的谨慎,生怕这几颗小种子因为自己而死亡。
孩子们种植完,将缸一起放置到了自然角能晒到太阳的地方,期待着发芽的那一天……
“缸”课程之四:做缸
当今幼儿阶段幼儿对中国传统阶段老辈文化的认知并不多,可以说是生活中完全没有相对的经验,为了能够让幼儿了解并且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熟悉了解缸并且结合自身的喜好做一个真正适合幼儿的缸。
活动开始之初孩子们提出问题了,我们怎么做缸呢?于是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学校了《缸是怎么做成的》这节活动,孩子们都说:是你泥巴做的,于是我们准备了很多紫砂泥,可是孩子们又在想了,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缸呢?于是我们有设计了缸的计划表和绘画活动,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计划表画出了要做的缸的样子。
师:这是你画的缸吗?
多多:对呀,这是缸的口,这是身体,上面还有花纹,有横着的,有竖着的。。。
师:这个缸的身体为什么那么长啊?
多多:这样的话,只要把缸砸了水就可以放出来了
后来与爸爸妈妈一起做缸时孩子们也是能自己动手就自己动手,每个人都做着属于自己的缸,很有特色。
心心说我要做章鱼缸。因为前面学习了做缸的视频,她知道第一步要先用紫砂泥做一个底座,然后像搓面条一样一圈一圈往上叠加。搓长条的时候,心心搓得不均匀,细的地方容易断。妈妈就提醒她,应该用掌心搓,用力要均匀,不能太细,如果断了还能接回去。在妈妈的帮助下,一个有模有样的缸就完成了。回到家心心和妈妈继续给缸贴上装饰物。既然是章鱼缸,妈妈问心心她想贴什么,她说要贴章鱼、小鱼、海星和水草。那章鱼有几只脚呢,心心说是八只,家里有本绘本叫乱挠痒痒的章鱼,里面的红色章鱼就是八只脚。
忙活了一番,大功告成。看看心心和妈妈一起合作的第一个缸,看起来还不错呢,真的很有成就感噢。



“缸”课程之六:体育游戏
基于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班级孩子的兴趣以及发展需要,利用缸高高低低、宽窄口径等特征,开展系列的体育游戏,将高高低低的大小不同的缸排列起来,孩子们走一走独木桥游戏,在宽口径的大缸中贴上大怪兽图案,孩子们投掷纸球打怪兽;创设小小解放军情境,孩子们爬过草地、跨越过池塘、跳过小河;创设帮助小猪运西瓜情境,两个小朋友尝试一起搬运“西瓜”。和“缸”朋友玩起来,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和快乐。
活动名称 | 活动目标 | 流程 |
科学《各种各样的缸》 | 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感知缸的基本特征。 | 导入活动——感知特征——分享交流 |
体育《独木桥》 | 1.尝试在一定高度和间距排列的物体上参加平衡游戏。 2.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得到发展。 | 热身活动——情境游戏:独木桥(缸紧挨着摆放)--第二次游戏(适当调整缸之间的间距)--放松活动 |
体育《打怪兽》 | 1.学习正确的投掷方法。 2.能够较精准地投掷目标物。 | 热身活动——第一次自主游戏:打怪兽——经验分享(投掷方法的交流互动)——二次游戏(在习得方法的基础上再次游戏,巩固新经验)——放松活动 |
体育《小小解放军》 | 1.在跨跳、双脚并拢跳游戏中锻炼下肢力量。 2.在活动中体验和同伴游戏的快乐。 | 热身活动——第一次自主游戏——经验分享——第二次游戏——放松活动 |
体育《运西瓜》 | 1.在运西瓜游戏中尝试和同伴一起游戏。 2.能坚持完成游戏任务。 | 热身活动——情境游戏:运西瓜——分享经验——运用因经验两人尝试一起游戏——放松活动 |
在这一系列开展过程中,小班组老师就课程资源的理解及支持性课程的推进方面有了如下思考:
一、课程资源的理解
1.课程资源的认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有的是直接被幼儿利用,而有的则是通过被成人利用后,进而对幼儿产生影响。如案例中的缸。陈鹤琴老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课程资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为此作为教师,应该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应当学会主动的有创造的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另外作为教师还应该成为幼儿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幼儿充分利用园内外的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2.课程资源的运用:要以幼儿生活体验为基点的动态生成开发。幼儿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思想认识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言行,如幼儿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言行等,都可以转化为教学资源。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资源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作为教师要能善于捕捉这一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
二、支持性课程的推进
1.即时性:幼儿园课程中充满了即时信息,即幼儿在活动的当时当地所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和新机遇,教师应对即时信息进行提取,并同幼儿一起进行妥善处理,使活动得以自然地延续。
2.整体性:即幼儿在任何一个时间段的活动都是前一个时间段活动的自然延续,每一个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关联。
3.真实性:当课程涉及幼儿真正关心的问题时,幼儿不仅行动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而且感觉也是真实时。这样的课程必能贴近幼儿的生活,给幼儿带来满足感。
4.“问题—解决”性:支持性的课程是带有发展性、探究性的。问题的出现对于幼儿的思维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出现了问题才有继续地探索,只有经过探索才会得到问题的解决。比如教师提出问题,而此时的问题,是幼儿关心的、头脑中正在形成的问题;另外可以是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发现幼儿问题的价值,从而来吸引其他幼儿一起讨论,引导幼儿可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
在支持性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基于儿童立场、追随幼儿已有的经验、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而要做到基于、追随、满足的首要条件则是要能看见幼儿的言行,看懂幼儿言行背后的真实意图,进而从幼儿已有的经验出发,提供适宜的课程来跟进和支持孩子的发展,达成幼儿发展的螺旋上升。(银河幼儿园小班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