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新闻资讯>>银幼新闻>>文章内容
银河幼教集团:记小班组关于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教研
发布时间:2016-09-0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陆晴


2016年9月6日星期二下午4:004:40,小班组全体教师在银河幼儿园常裕部小二班开展了如何帮助小班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集体教研葛怀静老师分享小二班幼儿入园适应阶段的班级工作与经验。

一、 教师的默契合作与分工

在小班入园适应阶段,四位老师的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反应及时、快速,配合默契。每一位教师都做到情绪饱满、热情与幼儿互动,为孩子作了良好的情绪示范。也为孩子提供了充分自由探索、情绪释放的空间、时间与机会。在容易产生消极等待的过渡环节做到环环相扣、自然过渡。如午餐时,一位老师带领孩子做手指游戏后,保育老师清洁餐桌,这时另一位老师开始组织幼儿的盥洗。尽量减少孩子无所事事,消极等待的时间。

二、 与幼儿的深度接触与互动

因教室空间、时间、教师人数有限,为了增加小朋友与教师、与材料的互动时间,与教室环境、特别是教师有一个深度的接触(深度的接触是指,教师在用语言、行为安抚幼儿之外,能够走进幼儿的游戏现场。)在报道日,小二班安排幼儿分两个时段来园。当天,最热闹的区域是娃娃家,当时的材料非常丰富,草莓也在娃娃家做饭,但是蔬菜已经没有了,老师说,“今天的菜都烧完了,但是老师会帮你们准备好,明天你来给大家做香喷喷的菜好不好?”草莓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来园的时候,草莓和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要去娃娃家烧饭哒!”所以,每天的游戏可以留一些小遗憾,一起期待明天、期待下一次更好玩的游戏。其实,教师和幼儿互动可以具体一些,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和孩子建立起一种联系。

近期,孩子入园都能够自己玩起来,这也带给老师一个挑战,区域游戏需要及时观察、跟进、更换材料,满足孩子的需要与发展。所以,重点就是教师要陪着孩子玩,不能只顾哭闹的孩子而忽略专心在区域游戏的情绪较好的孩子。在入园第一天,教师预设了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的颜料拓印区,孩子创新完成了大幅度的手印拓印。随着孩子兴趣的发展,他们玩起了油画棒。对于油画棒的使用和整理,教师也及时跟进,在一天离园前的谈话活动中,教师介绍了油画棒,和孩子一起先试一试油画棒盒子如何打开、如何放。第二天,很多孩子一来园就来到涂鸦区找油画棒画画。也就是,及时发现孩子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需要进步的、或者想要玩的,教师可以吊吊胃口,让他们产生期待,那么每天的生活才会不单调、更有趣。

三、 常规建立与幼儿现有经验、能力的匹配

规则需要吗?答案肯定是需要的。但是一日生活的常规与许许多多规则的建立,不是教师觉得孩子当下应该学会什么,而通过是观察孩子的需要,一步一步随着他们生活经验的丰富而建立。如教师发现,孩子不会排队走路,常常出现混乱的情况,于是教师将课程绘本《排好队一个一个走》提前,用绘本故事的形式娓娓道来。利用下雨天在室内的机会,尝试一个跟着一个走的方法。

近期的课程目标是不让孩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有所焦虑,感到有什么不会、担心做不好,而是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树立成长的信心。如小椅子的照片贴好后,教师发现,很多孩子在这么多椅子中,常常找不到自己的椅子,于是会生气、大哭。教师及时撤掉了照片,做出调整。规则的建立需要与孩子能力相平衡,在还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时,让孩子一下子做到很多常规会令其产生挫败感,所以需要把握这个平衡。

四、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在这一阶段是尤为重要的。幼儿新入园,其实家长也在焦虑,担心孩子在幼儿园会不会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开不开心等等。所以,教师在动态中,详细阐述孩子来园情绪,以及教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安抚了孩子的情绪,在后来的活动中是什么状态。让家长了解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减少焦虑。教师也与家长有个约定,如果孩子来园情绪不好,最多陪伴15分钟,而且走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说再见,让孩子知道你什么时候走、要到哪里去,和孩子约定好,放学了我们再见。在与情绪波动较大的幼儿互动时要注重其消极情绪的转移。

群相册每日上传幼儿活动,并且提示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一起回忆一天的生活。提示家长做好家园合作工作,一起鼓励孩子。

教师还请家长参与到班级工作中,把孩子所需的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带到幼儿园,通过家长、孩子于幼儿园的三方互动,一起来帮助孩子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材料带到幼儿园是给孩子玩的,玩得很开心,那么家长也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做什么。也能了解到家长后期也需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的。同时,这丰富了家园交流的内容,家长与教师谈话的内容不再仅仅聚焦在幼儿生活上,更开始关注幼儿园生活其他的内容,如游戏、运动、课程等。(图/ 李湘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